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现在揣揣手呢,就揣到了两手拢在袖筒里呵着哈气暖着手的童年.现在我掏掏兜呢,就掏出了敞着怀儿斜纹小布褂兜里装着的童年. 那时,不知道还有城市在村庄之外.那时,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村儿,就是我们村的营子里,还有我们村后的小北沟.后来知道我们村往东走再上一个坡还有一个村儿,后来还知道我们村往西走再下一个梁也有一个村儿.只是往东走的那个村儿村里有个学校,我们村儿可没有;往西走的那个村儿村里有个小庙,我们村也没有.在村子里过的那些个年岁儿,我天天想的也就是村里的事儿,想不到别的也想不了别的.村子里那么多的好事就够我们几个小脑瓜儿琢磨的了,哪儿还有功夫扯别的.我们可不像大人啊,成天合计那么多事儿,隔天还盘算那么多的事,没完没了地也不知他们究竟想咋的.  相似文献   

2.
清人选清诗是清代诗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常熟孙雄所著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 是一部问世于清末的晚清诗歌选本.在此之前,孙雄编纂了规模更为宏大的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 所涉名家及诗作颇丰,这既得益于孙雄丰富的家藏及好友的帮助,也与他在报刊登载征诗启示之举有关.孙雄在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 中抛弃了雕版、 铅印、 石印等久已成熟的印刷方法,使用了在当时尚未普及的"钢笔版"印制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刊印速度且节约了成本.这种印刷方式,也十分符合孙雄在编纂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 中提出的"信手捏取"未为定本"等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晓英 《今日辽宁》2001,(6):30-31
一个辽西农村的孩子,不知为什么对画与字着了迷.每逢春节前夕农村开始贴年画的那几天,他就挨家挨户地窜,站在别人家的画前一动不动地看.村里的民办教师写对联,他就陪在那儿,一盯就是一天.平时谁家要是买了一个带字带画的镜子、柜子,他准跑过去看个没完.村里的大人们说,这孩子的爱好可真怪.1 979年别人劝他去考朝阳地区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业班,他去了.考试时,别人都拿着像模像样的画板,他拿的却是一个棋盘,招来不少笑声.就是这个拿棋盘作画板的考生,却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4.
罗书华 《社科纵横》2013,(7):113-117
韩柳以"文以明道"为旗帜,他们的道是儒家之道,尤其是圣人之道、仁义之道和辅时之道。崇尚圣人、发挥仁义、辅时及物,既是儒家之道本有的特征,又经过韩、柳的突出与发挥,既是韩柳个人的道,也是时代共同的道,既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道,也是一种不尽成熟的道,它们还没有获得像如理学、心学那样的专名,呈现出由先秦儒学向宋代理学的过渡状态。这种不成熟降低了韩柳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对于古文的发展却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日本关于道州制的讨论经历了从集权到分权的行政体制讨论过程,实现地方分权已成为当前日本地方自治制度改革的目标.最近,从中央到都道府县,从政党到经济界、智库、学界等对实行道州制纷纷发表意见,提出了各种制度设计方案.其中,相对较一致的观点是,废除现行的都道府县制,实行地方分权型道州制,建立广域自治体道州和基层自治体市町村的两级地方自治制度.实行道州制,已成为日本日本实行地方分权改革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音乐思想主要表现在"天籁""天乐"观上,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种普遍的观念,也是一种很朴素的"自然音乐观"。而这种观念是建立在人道本于天道,即"天人合一"基础上的。这种观念自产生之日起,就对后世的儒、道两家学派的众多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后来中国文化艺术的根。  相似文献   

7.
徐波 《阅江学刊》2013,(3):135-141
石介作《怪说》攻击时文,将“时文害道”上升到与佛老同样的高度,此举固然有对韩愈、柳开等人观点的继承,但也和他长期从事教职有密切关系。杨亿的四六文被称为“进士赋体”,影响着科场乃至文坛,石介所言“时文害道”实为“辞赋害道”。石介的学生和追随者大多都不擅辞赋写作,在进士科考试中处于弱势,这成为他们反对辞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为进士不得不为辞赋,追寻古道的文人被迫处于反对辞赋而又不得不为辞赋的尴尬境地。复兴古道,必将寻求科举制度改革,“辞赋害道”就成为推动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闻达 《今日辽宁》2015,(2):65-67
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大街,车来车往,大小车辆飞驰如电。约定见面时间到了,木头电动车鸣响着笛声由远及近。车停稳后,刘福龙从车上跳下来,很绅士地为我打开车门。"上车吧,把门锁插好!"他笑着对我说。2014年10月末,沈北农民刘福龙造木头电动车的故事通过媒体报道广为人知,配合着新闻图片,一时间传遍全国,秒杀了奔驰宝马等所有豪车。从那时起,我就一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哲学关于语言的探险中,没有谁比道家和禅宗走得更远.本体之道和佛法大意的不可说,使沉默的价值得到彰显.但这种沉默并不是彻底放弃语言,而是企图最大限度地拓展其能指的边界,以实现对道境或禅境的逼近.但是,就这种语言探险的绩效而论,它给人留下的依然是一个思想的残局.在此,知识与真理、语言与对象之问的距离与其说被充分拉近,倒不如说使两者的分际变得更加明晰.道禅的语言之思,给人昭示的就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真理,而只可能是一种"一言难尽"的诗意图景.诗性精神也因此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庄子“天人观”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光顺  王媛 《唐都学刊》2005,21(1):62-67
<庄子>的天人观和道物观紧密联系,并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在<庄子>中,天人关系是道物关系的现实化与具体化,是批判文明的重要出发点.道物关系及道物演化史是天人关系的自然基础.天人关系史就是以道物关系史为基础的文明发展史.庄子认为,文明史就是从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再到天人和合的圆环之路.文明要良性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化通有无、和谐共存.文明的终极追求应当重视人之生存的本真向度,注视天人之际的神性之维,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回环互动的理想生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背后,有一个在文化整体系统中起着核心利主导作用的东西,即中国古代的三种哲学文化———儒、道、释;它们以其培植的民族情感方式,影响了中国文人,并进而影响了古代诗歌的情感表现方式,导致了中国古代诗歌在哲学义理和审美体验上的高度统一这一极为本质的特征,从而使中国古代诗歌带着与生俱来的或儒或道或释的文化特征。因而,可以明确地说,中国古代诗歌就是在这三种哲学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形成了三类不同的审美趣味。是故,以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视角,亦可将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儒、道、释三家———当然,此处仅就文人诗而言。  相似文献   

12.
道、禅之"心"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舒 《浙江学刊》2005,(1):122-125
道、禅哲学都重视"心",中国美学也有以"心"为美的思想,二者之间应当有内在联系.道家哲学中,老、庄首先突出"心"的重要性,嵇康、阮籍则首先在文学中体现这一思想.禅宗对"心"的重视使其获得"心的宗教"之称.道、禅之"心"也有很多不同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禅宗之"心"是对道家之"心"的继承与发展.在道、禅哲学的影响下,审美之"心"在唐代成熟,意境的形成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建明 《唐都学刊》2006,22(5):48-50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根本的概念。就整个中国古代哲学而言,对于“道”的解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哲学特质。因此,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老子“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韩长生 《唐都学刊》2007,23(4):126-128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清新的一笔,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折扇是后兴的,北宋时由高丽人传入中国,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是擅作折扇的高手。扇面画虽小,其神韵则不逊巨制,故吴门四家都愿在此一逞毫末,今人当借鉴之。  相似文献   

15.
"道本器末"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文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器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从历史上道与器关系的争论中反映出的“重道轻器”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一种轻视技术教育而片面强调科学理论教育、轻视功能教育而重视价值观教育的态度,至今仍在影响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人文环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鉴于此,必须在人文环境上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人们真正理解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都是围绕为人们真正享受生存与发展权利服务的,它对个人和社会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从而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6.
“道治”是与“礼治”、“法治”相对的范畴,是对道家政治哲学的新概括,它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政治哲学性质。“道法自然”是“道治”政治哲学的核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自由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萌芽;“清静自治”是“道治”政治哲学的特征,无为和自治是其内在机制,“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是其两种形态,二者之间体现为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两家都以"道"作为追求和向往的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之"道"为"天道"和"先王之道"的结合,是一种典型的尊天明神的"神道设教"信仰;后者之"道"则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越性,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理想。但二者所崇之"道",都具有"言说"的性质和特点。"道"体现于社会,则表现出了对理想社会的回归: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孔子的"大同社会"似无本质区别。而对于这种理想社会的治理,孔、老都主张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和策略。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对待"礼"的态度:儒要奉礼,道要毁礼。
Abstract:
In the Spring-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Confucians and scholars of Tao all regard"Tao" as the ultimate goal,which they are seeking and longing for.However,the former’s "Tao" is a combination of "Heaven’s Way" and "Deceased Kings’ Way",which is a typical faith of respect for the God of the "religious teaching" while the latter’s "Tao" shows something beyond the reality,which is a typical metaphysical ideal.Nevertheless,the "Tao" that they both worship has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ech".The "Tao" that is reflected in the society shows a return to an ideal society: "a small country with a few inhabitants"of Lao Tzu and "utopia" of Confucius seem to have no difference in essence.As for governance of the ideal society,Confucius and Lao Tzu both advocate the attitude and strategy of "ruling by inactivity".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is their attitude toward "ritual":Confucians respect and try to keep the ritual,while scholars of Tao prefer to destroy it.  相似文献   

18.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19.
李定国 《新华文摘》2022,(5):101-105
壹 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音乐会制作时,就与沈老相识相交.沈湘与温可铮是挚友,但凡他到上海,总会住在温可铮家,而我则与温先生是亦师亦友、情同父子的忘年交.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往温先生家跑,聆听他的教诲是我最快乐的事.因此我有缘多次与沈老在温家邂逅.沈湘谦和随意、平易近人,没有半点大家的架子,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0.
潇文 《今日辽宁》2015,(4):52-53
开车上国道、高速,总能在路边看见养路工.橘红色的马甲,一年365天,风霜雨雪寒冬酷暑,你在车里,他们在车外呼吸着尾气和扬尘,承受着车来车往的危险.若非有十二分的毅力,这工作是做不来的. 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公路管理段,有一位名叫孙本学的养路工.他有严重的眼疾,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近30年来在公路上默默无闻地工作,天天加班,被交通部评为“全国百名模范养路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