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在对市场价格制度的涵义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市场价格制度存在的哲学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保障条件.文章强调在建立市场价格制度的过程中,要继续恢复农民在经济方面的个体性和主体性,恢复国有企业工人在经济方面的个性,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2.
经济制度就是内在规定了经济活动的激励水平和交易成本的规则体系,这个规则体系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这个规则体系的变化就是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动力来源有两个:经济制度都存在内在缺陷、由相对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收益流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可分为资本集中化制度变迁与资本分散化制度变迁两个阶段。资本集中化制度变迁后,经济活动以非物质激励为主,交易成本表现为计划成本。这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当这种激励资源耗竭时、当计划失灵时,这种制度就对经济增长不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导致资本分散化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3.
制度经济学家着眼于制度变迁,给出了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结论。人是整个社会的主体,一切制度变迁都离不开人,制度变迁必须与人的发展相契合。经济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上层建筑与之契合;生产力发展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相应的生产关系与之契合。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制度变迁中,无论是经济的、社会的,制度变迁都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并与人的主体性发展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经历了由诱致性变迁向强制性变迁的转变。早期流转制度的发展与乡镇企业发展相协调,因村集体响应获利机会导致了流转制度的诱致性变迁,但其存在内部规则难以外化、制度滞后及制度供应不足等问题,危害了国家经济安全和农民权益。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单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已无法满足土地制度改革的需要,政府主导的流转制度强制性变迁作用日益凸显。影响流转制度强制性变迁的因素主要有政府利益偏好、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充分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土地供求矛盾等。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主体性是文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内在变化的依据 ,也是理解文学的关键所在。在外国文学的教学和普及中 ,亟待加强主体性的研究和倡导。文学主体性在历史生活推动下 ,与人的主体意识一道发展 ,经历了历史性变迁 ,代表着文学的历史水平。对外国文学的主体性研究将深化对作家、作品、人的本质以及文学存在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重分割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紧密相关,政府强制性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准入等制度的过度供给造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局面;而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提出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加快改革扭曲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加强对垄断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备件。  相似文献   

7.
紫姬与黛玉是受东方封建伦理道德制度残害的两位女性。她们固有的反抗意志与现实压迫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导致她们正常的心理扭曲、异变和趋于无悔的死志。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现代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 ,其实质是 :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是经济转轨时期的国际化 ,从本质上说 ,是市场制度的变迁过程。基于上述认识 ,本文在分析过程中 ,建立了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两阶段模型” ,指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应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来进行 ,初级阶段是以引进外资为主的资本市场国际化阶段 ,高级阶段是资本引进和资本输出并举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出发 ,通过股市制度变迁中时间维度的历时性关联与空间维度的共时性关联机制 ,指出由于我国股市制度变迁中政府的行政性干预 ,股市制度安排出现了以政府为核心的政府、中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四个层次的广义内部人控制。股市广义内部人控制导致从投资者→国有企业→内部人的单向利益流动机制 ,这种利益的单向流动机制破坏了股市中正常的聚财、用财、生财的双向利益流动机制 ,从而形成了我国股市潜在的体制性泡沫 ,即股票的市场价格过度上涨 ,股票的内在价值不断下跌。最终根据制度变迁的关联关系提出了深化产权改革、通过市场竞争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的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剖析了资源紧缺与资源低价、低效利用并存的现象,指出这是人为扭曲资源价格造成的。其形式是政府价格管制,实质是公共领域的租值耗散。通过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分类,阐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制度安排引致的,而制度变迁的长期性正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政府推动制度强制性变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教育事业及学校看成附属于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这种定位是导致政府对学校管理高度集权的直接原因。然而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教育越来越突显它的独立性。市场经济所产生的社会结构变化要求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思路来对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进行重新定位,这不仅给高校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而且有助于推动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本文从教育的功能及性质等方面阐述了将高校定位于第三部门组织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进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是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但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主导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即进行着角色的转换.本文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制度变迁进程中政府的角色转换,分析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中如何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制度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兴起等因素的出现,成为促使企业制度变迁的内在诱因。随着企业独立自主地位的完善,这些诱因也必然演化为新的制度需求。无论是强制性变迁还是诱致性变迁,政府的制度供给都十分重要。当前政府制度供给的思路,应一方面赋予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规范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合理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因素有较为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生产力内在构成要素的转换,其中精神文化因素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要素,经济发展从客体性经济转向主体性经济。其本质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从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物质生产方式转换,具有现代经济的精神文化特性,主体的精神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从"直接劳动"向"科学劳动"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科学文化精神;发掘人的智能,以精神性的资源逐步替代物质性的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领域制度性寻租行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人们制定出来的以规范政治、经济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约束条件,它直接界定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我国建国以来经历了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和市场经济三种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寻租活动有其独有的形式和特点。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寻租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以及对经济领域中主要寻租形式的总结,提出寻租的本质是制度性寻租行为,寻租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制度缺陷,必须通过整体性制度安排对寻租行为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由于国家具有强制性、垄断性以及规 模经济的优势,不论是在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上,还是在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以及解决制度变 迁的路径依赖上,国家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 制度变迁的过程。为了顺利实现和尽早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必须进一步 发挥国家在这一制度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阶层地位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地位特征”的“位置”资源,阶层地位变迁是结构与行动互动下“位置”资源的“分配-获取”过程。国家、市场、社会是阶层地位变迁的结构主体,分别从权力、竞争、关系的维度对“位置”资源分配发挥配置之力。个体是行动主体,受“经济人”和“社会人”驱动在“位置”资源获取中展开行动。所嵌入经济社会的制度性安排会对结构与行动产生影响,“分配”与“获取”呈现不同张力。受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当代中国阶层地位变迁呈现不同的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走出“囚徒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而制度创新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现实中,整个市场基本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这时要实现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统一,必然要求在政府干预的背景下,通过产业组织创新,使博弈达到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均衡,从而走出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9.
依据现代宪政理念,为了保障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并同时对政府的经济调制行为予以规制,我们必须赋予市场主体以经济权利并厘定政府经济权力的边界,这是经济宪法的第一要务,也只有在当宪法真正履行着它的道德承诺,真正确定政府机构对全体公民的经济义务而限制经济权力的时候,它才具有合法性。经济法法权合法性分析必须在此前提下展开,才能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理性的权利(力)结构,使市场经济主体作出合乎本性的自然选择,实现自我的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应当而且完全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当代中国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与体制转轨,实质上是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其生产方式理论,对当代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比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更强、更科学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