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生机。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发展,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原先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断言,资本主义已进入太平盛世,否认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否认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垂死性。从西方到东方,在世界范围内,奏起了歌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赞歌。这一情形反映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突出地表现为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终结”的思潮。许多人以西方社会出现的新特点为借口,否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还存在代…  相似文献   

2.
《东方丛刊》提醒人们: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就人类而言,其为整体存在而必真。就地域而言,人类这一整体分为东方人和西方人两个部分。在思维和创造技能上,东方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就审美而言,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也截然不同。雨果曾说:“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西方艺术源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东方艺术则源自人类对自然的感悟。与自然的这两种不同的关系产生了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差异。西方美学的特征是在审美欣赏中渗入了认识因素,多以“理念”为基础;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3.
改革的大潮为古老的书法艺术带来了推陈出新、走向世界的机遇。当今书坛迅速兴起的革新思潮,表明我们十分重视这一机遇的共同心理。“现代书法”作为新思潮下所提出的一种审美理想,则充分体现了时代寄予古老书法艺术的厚望。“现代书法”的建构是一项十分艰苦的“系统工程”,因为“现代”决不是简单的投西方艺术之所好,也不是东方与西方的简单凑合,更不是表面形式的随意转换。它首先意昧着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理解,把握;然后才可能是既立足现代、面向世界,而又准确把握传统的现代艺术构想和创造。本文试从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  相似文献   

4.
她是“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文化艺术奖的得主,被誉为“东方时尚化身”的国际顶尖华裔时装设计师谭燕玉0她的设计以东方古典元素和西方现代色彩兼收并蓄的特点在国际时装舞台上闪耀生辉。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思维与中国诗学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少理论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正不断以游戏的方式使用着西方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视为解除历史深度威胁的有效符码,其结果不仅使现代主义的前卫艺术失去了惊世骇俗的力量,同时也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否定了经典美学的崇高感。本文不完全同意这种见解,并试从跨文化立场寻找新的阐释思路。通过以中国经典的诗学传统与后现代美学原则的对话和比较,从而有理由认为,后现代主义对前卫艺术和经典美学的双重否定,只是针对西方主流文化艺术传统的反叛,而当后现代的文化钟摆游荡出西方近代理性思维的囚笼之时,它可能在无意中却接近了东方中国的某些诗学观念和美学精神。论文进一步从主体的消解、意义的模糊化和生活的美学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遮蔽了另一种东方主义。西方文化传统中 ,有两种“东方主义” ,一种是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 ,一种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前者构筑低劣、被动、堕落、邪恶的东方形象 ,成为西方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精心谋划” ;后者却将东方理想化为幸福与智慧的乐园 ,成为超越与批判不同时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只关注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 ,但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 ,在西方文化中历史更悠久、影响更深远 ,涉及的地域也更为广泛。它所表现的西方世界观念中特有的开放与包容性、正义与超越、自我怀疑与自我批判的精神 ,是西方文化创造性的生机所在 ,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语境中真正值得反思、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余炯枚 《国际公关》2023,(1):149-151
中西方文化历史悠久,其文化差异是影响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西方新媒体艺术在审美理念、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本文从中西方新媒体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入手,从历史传承、现实表现、艺术手法、审美理念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异同。分析结果表明:西方新媒体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上具有优势;东方新媒体艺术则具有其独特性。新媒体艺术中的“新”与“旧”两种概念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相对包容性;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旧”比“新”更加丰富和多变;西方新媒体艺术注重审美表现形式,而传统书法、绘画更多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时代运动”的发展,有人提出了“东方转向”这样的说法,认为东方转向是不同于赛义德“东方主义”的新的世界观,是实现真正的东西方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互补的开始。本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通过对谭恩美《灵感女孩》的解读,指出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顽固地渗透到西方人的思想之中。谭恩美《灵感女孩》的创作虽然反映了她渴望消除中美化对抗,实现中美化融合的美好愿望,但其本中仍不自觉地显露出了东方主义的痕迹。看来,要真正实现对建立在种族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东方主义的消解,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澳门宗教建筑看岭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东方梵蒂冈”的澳门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东西方不同风格的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宗教最主要的物质文化表现形式。本文试以澳门现存的庙宇建筑和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岭南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澳门的交融合璧和分流共存。  相似文献   

10.
“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人类认识自我的艺术观照,从古希腊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到现代文学中普遍的对自我异化的指设主题,西方文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回荡着人对自我的呼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学站在不同的支点上企图破解永恒的“斯劳克斯”之谜,这种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自我追寻主题使西方文学显示出厚重的人性意蕴,西方文学也因此蕴含了深沉的文化内涵。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学蕴含着西方原始初民──被史家誉为“正常儿童”的古希腊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在这…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批评总的看来是健康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其中之一就是自觉不自觉地用“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思想方法去思索问题。表现在:1、为否定“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不够完整的提法,片面强调文艺的表现“自我”;2、为否定过去强调文艺的政治作用,片面强调文艺的娱乐功能;3、为否定过去强调文艺的內容,片面强调艺术形式至上;4、为否定过去拒绝接受西方文艺中好的东西,完全肯定西方文艺,贬低本民族的东西。本文按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的原则,对上述问题做出辩证的回答,期望辩证法在文艺园地扎根。  相似文献   

12.
叔本华是第一个对“意志”作出本体论阐释的哲学家。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 ,意志是表象世界的根据 ,却又超越于时、空和因果性 ,存在于“根据律”之外。意志是第一性的 ,认识是派生的 ,意志永远高于理性。意志在自身———客体化———客体化的否定过程中实现着自己 ,完成对存在世界的决定和推动。叔本华的意志既有西方柏拉图的理念传统 ,又具东方梵佛的精神特质。人只有在如同大梵、佛禅的意志自由境地里 ,才能理解、达到意志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了一些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名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反动思潮。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一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所谓“精英”,为了达到他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也在积极地贩卖和宣传这些反动思潮的理论观点。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否定、歪曲马克思主义反动思潮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一、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在萨特看来,以往的所有哲学,不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存在着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14.
在“精神家园”失落的20世纪,东方作家大江健三郎以文学的方式努力探寻着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大江健三郎在创作中把东方的生存哲学与西方的存在主义相融合,形成他所特有的“东方存在主义”创作思想。他的小说,无论是在哲学思想或是文学艺术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存在主义,为人类重建“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人作家笔下的东方故土意象,常包含着在“边缘”漂泊安身立命的历史叙事、生命记忆转换成的文化认同、民族寻根中的中华想象,表达着母体归依、生命传承的文化意义。处于西方强势文化环境中,海外华人作家以日常性的故土东方意象表现出强韧的“拒绝同化”的意向,提升出东方的哲学境界。在故土东方意象的多方位对照中,交织着对传统的依恋、向往、反思、质疑等复杂情感。而在遥远时空的由想象引发的想象中,东方故土意象被不断解读出新意味,从而呈现出中华文化传统在海外流变中的一种传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俄罗斯象征主义作家安德列.别雷的代表作《彼得堡》,可以审视其历史观。作家阐述问题的视域极其广阔,他否定自彼得一世以来所走的西方模式,又否定东方的模式,而对东西方结合的折中模式也持否定态度。提出走民族自我拯救之路即人精神的重生,这也是作家启示录精神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7.
西方人推行的普适价值观公度性有限,差异是永恒存在。儒家文化已经提出了文明人的基本要素,我们只能完善它,不能否定它。在中国,典型的东方现代人是“数字化儒生”,即新锐学养与厚重修养兼备的知识分子。新儒学的出路是从政治惯性走向经济关照,从博雅研究走向世俗生活,从消极阐释走向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要]“观照”是东方佛学术语,也是东方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近代日本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们较早使用“观照”来阐发自己的美学理念,其中岛村抱月提出“观照的艺术”是“为人生的艺术”,是艺术的“大乘之境”,强调“观照”所具有的“东洋趣味”;长谷川天溪站在现代社会“幻象破灭”与“幻象重建”的角度阐述“观照”美学,提出了“幻象观照”和“自我静观”论。同时,有评论家用“观照”论评论夏目漱石的作品,也有美学家用“观照”来对译西洋“aesthetic”(审美)一词,其中竹内敏雄把东方“观照”与西方“审美”加以融合,冈崎义惠在“感动”与“观照”的概念关联中阐发“观照”的东方特性。由此种种,“观照”在日本现代美学中完成了由传统东方美学概念向现代美学概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过无数走不完的“怪圈”。艺术上的自我否定并非就是自我价值的超越。审视一些人早期的艺术建树也就具有特别的意义。灰烬中会找的出美的火花。三十年代中期,一位宣布西方象征主义潮流是“退化的人科”以最后的点金术所产生的“回光反照的文学”的诗人,倒回十年以前,他却以自己充满活力的思考为中国  相似文献   

20.
营养专家指出,花生油是一种可以与西方橄榄油相媲美的健康食用油,更适合中国人食用。有专家预言,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花生油的群体日益壮大,不久,花生油将成为“东方第一油”,与被誉为“西方第一油”的橄榄油形成“东西抗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