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查三套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人教版、北师版、江苏版)共10册课本的注音情况,发现三套教材版际、版内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静态和动态注音不一致性、不规范方面的问题,以及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语言规范性问题.认为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教材注音保持版际或版内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是教材尤其对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的小学教材要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注音目的和注音原则,经典常用而有异读的字据义当读常见音时,《经典释文》一般是不注音的,因为常用异读字据义所读的常见音通行易识。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常用异读字据义当读常见音时,《释文》也出现了少量注音的情况,注音形式或"如字",或反切,或直音。为常用异读字注常见音主要有肯定所见版本用字的正确,通过注常见音的办法来减少直接注异读音的数量,提示读者就按与常见音相关联的常见义去理解等原因。  相似文献   

3.
就<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将"喔"统读为wo,从而涉及<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o的注音字是否需要改动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喔"仍作为多音多义字读o和wo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集韵》中的“某某读”并不都是指前代经师的特异读音,为数不少的“某某读”是《集韵》编纂者错误地沿用前代经师音注中的特殊音切而造成的:一是误把“注非其字”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一是误把“非注音”的直音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直音。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就新《辞源》在注音方面存在的问题,提点商榷性的意见,作点校勘正误的修补工作.我曾先后将新《辞源》一至四册的单字注音一一通读,对其中有误之处经参照有关原始语音资料查证核实之后,再排比分析,归纳整理,几经修改,三易其稿,最后将问题归为十类,名之曰“校读札记”.现按以下顺序,赘述于后;《辞源》的修订者们为了提高注音、审音的水平,确实花费了许多精力,有所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同时,由于新《辞源》的修订战线太长,出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札记     
《诗经·陈风·泽陂》“有蒲菡萏”中的“菡萏”一词,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是这样注音的:“读为寒谈的上声。”(见该书第69页)  相似文献   

9.
反切是我国汉唐以来最主要的注音方法,但由于语音的演变发展,许多反切在今天读来已失去注音的功能,怎么利用古反切来读通古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声、韵、调三个方面来教授学生掌握阅读古反切的方法,使古反切能够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0.
<唐韵正>是顾炎武<音学五书>的第四部分,顾炎武在<音学五书序>中说:"于是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今音是指中古音,古音是指上古音,但是其今音注音所使用的反切却并没有照搬<唐韵>或者<广韵>,而是参照<广韵>音系,自己为被切字注音,所以在注音时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顾炎武注音的声母进行分析,以<唐韵正·去声卷>里今音的反切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其注音时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注音商榷     
新版(1987年10月第2版)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单册)今秋开始在全国出版使用了。由于修订教材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再者时间仓促,难免出现极少数不够审慎的地方。现摘举数例注音方面的问题,以供专家同人参考指正。(举例选自1987年10月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江苏省出版总社重印的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单册)中,“P”代表课本页码,阿拉伯数字代表页数)。  相似文献   

12.
还是<汉武大帝>,是楚七国之乱时,说道一个地名"会稽郡",剧中人将它读作了"会huì稽郡",这样读也是错误的.<辞源>和<古代汉语词典>对此的注音和注释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读若”作用类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认为“读若(读如)”的作用是注音偶或说明通假不够全面。本文经过对《说文解字》750个读若字中一些字的分析,发现“读若”有5种作用:说明同源字、说明异体字、说明古今字、说明通假字、为被释字注音  相似文献   

14.
以新加坡4套统编小学华文教材的汉语拼音注音为对象,回顾汉语拼音的引进与推广情况;考察并分析4套统编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历史演变及其演变特点;就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还是《汉武大帝》,是楚七国之乱时,说道一个地名“会稽郡”,剧中人将它读作了“会hu&#236;稽郡”,这样读也是错误的.《辞源》和《古代汉语词典》对此的注音和注释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辞源》《辞海》注音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的《辞源》指由1979年至1983年陆续出版的四册修订本,《辞海》指1979年版。这两部词典都是作者随时需要请教的“老师”。由于经常使用,发现其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先把平日翻阅时碰到的一些有问题的注音提出来讨论,希望对这两部重要词典的修订工作多少能起一些作用。无论是《辞源》还是《辞海》,作者翻阅所及的都只是全书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本文指出的问题,完全是举例性质的。作者水平有限,恐怕会有以不误为误之处,请识者指正。下面把单字注音跟词条注音分开来讨论。有些需要讨论的例子,旣可以看作单字注音的问题,也可以看作词条注音的问题。我们主要根据讨论的方便来归类。文中引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词典》、《汉语词典》、《国音字典》、《康熙字典》时,简称“新华”、“现代”、“中文”、“汉语”、“国音”、“康熙”。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金部为例,修改内容包括新增字头、修改注音、修改义项、 完善释义、订正引证几个方面。这次修订工作,纠正了《汉语大字典》第一版中的一些硬伤性错误,进一步完善了《汉语大字 典》。  相似文献   

18.
南宋《九经直音》俗读“入注三声”问题李无未一《九经直音》是南宋宁宗时出现的一种主要采用直音方式为九部儒家经典著作注音的文献。它的作者为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孙奕。因为“取便童蒙”,其音注渗入了许多俗读成分,由此,它成为今人所关注的研究宋代语音的宝贵资...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工作中查阅《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缩印本)时,发现以下数处小误: 一、第886页“汉字”条,称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按:此说不全面,因汉字现有少数双音节者。如在本《辞海》中,第1362页“瓩”,即注音qian wǎ第727页“时”,注音ying cǔn,呎、哩、唡、嗽等类同。查《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在本定义前均有“除极个别的例外”、“绝大多数”等条件状语,较《辞海》严谨。 二、第1169页“结构主义”条,称其前驱者索绪尔为法国人。按:此误,索绪尔虽为巴黎  相似文献   

20.
汉字语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古人使用过许多注音方法,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反切注音法.韵书是在注音的基础上产生的,并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