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要]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而言,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挑战。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保护,在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国家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对于遗址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建设、网络数据平台、历史文化研究等国家均有一系列作为。尽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民族文化保护的主体,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发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力,是“一带一路”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但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及规划方面,尚没有一套成熟的、整体性的、长期性的理论体系作为学术支撑。故学界应从全球化文化危机的语境中,思考“一带一路”民族文化保护将会遇到的问题,提出既不违背文化多样性发展,又能积极助推“一带一路”倡议之民族文化国际化进程的理论构架,使中国的“一带一路”民族文化保护成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带一路”外向型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近现代中国有过四次国家层面的民族文化保护历程,其大部分区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域重合。另外,中国四次国家性的民族文化保护历程都与相应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线平行并相互呼应,“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保护也应该积极发掘“地缘文化”的影响力,建立起一条国际化的,与“一带一路”国家政治、经济、国际化发展线相呼应的文化发展线。  相似文献   

2.
自2010年天津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如何通过对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达到促进城市文化多样性的目的,已成为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澳大利亚政府在多元文化政策方面的成功实践,或许可以给正在文化的多元共存方面摸索的天津市一些启示。无论是在政府政策支持、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民间氛围方面,还是在利用非传统形式达到保护和传承目的方面,尊重个体特点和追求文化遗产的劳动价值都应是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最终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有助于建成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不同族群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也在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跨文化交流。惟有把握住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的文化差异,方能赢得主动权。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工商人类学家关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环境,致力于避免与消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贸易壁垒。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应用费拉罗文化维度模型,在继承吸收霍夫斯泰德跨文化交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平等主义和等级主义、阳刚型和阴柔型、不确定性规避以及文化价值的时间观念五个维度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建议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应以多元文化的群体性差异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终存在市场困惑,主要表现为迎合市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认识困境;市场吸纳容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之间存在包容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之间存在错位现象。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困惑的原因在于对“资本”的认知有失偏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特质认识不足,以及市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话语博弈的对象。理性看待资本、确立市场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特质、探索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模式、甄别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情况以及灵活转变政府角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是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所以要保护文化多样性,一是因为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是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三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它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四是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具有相对性,没有高低、优劣之别。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措施有多种,首先是立法保护,其次是开发保护,第三是创新保护。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法学的首要问题是文化之内涵。法学语境中的文化不应做太过宽泛的理解,作为文化法调整规范对象的文化,应当限定为与物质文明相对的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文化法治化源自国家文化利益、民族文化利益和个人文化利益需要法治加以确认与保护。目前,我国文化法治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文化立法建设阶段,尚需国家根据立法难度和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先易后难,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实施后续文化立法工作。我国文化法包含文化基本法、文化事业法、文化产业法三个层次。其中,文化基本法是总则部分,文化事业法是分则中的公法部分,文化产业法是分则中的私法部分。文化法的目标旨在实现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功能。基于此,我国文化法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多样性原则,促进文化创新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水文化遗产类型多样,价值内涵丰富。依据有关水文化、水文化遗产的基本界定,厘清黄河水文化遗产的法律定义,界定其法律保护范围,是相关研究开展的必要前提。结合目前我国黄河水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总结其所存在的概念界定不统一、认定标准缺失、法律保护规定不健全等问题,深度思考我国亟需加强黄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立法、修订和完善现行地方立法、推动有关调查开展和遗产数据库建设等多方面举措,构建并完善我国黄河水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根基和民族传统积淀的体现。通过立法保护有利于促进传统村落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资源开发与利用、乡村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地方立法先试先行,为保护本行政区的乡村文化遗产提供法律保障。但相较其他国家先进文化遗产立法,我国还存在立法依据缺少适应性、地方立法内容同质化突出、缺少国家层面专门立法等问题。因此,可以借鉴日本传统村落相关立法的专门性、综合性和体系性实践经验,完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体系,出台专门性传统村落保护法律,促进传统村落相关立法的衔接与协调,建立促进传统村落立法实施的配套措施,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兼具医学科学与人文社科的多重特殊属性,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载体。我国应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的有利契机,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努力构建中医药诊疗服务、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中医药文化贸易"三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镬"词义系统中"镇水之物"这一义项,是在人类认知模式和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双重影响下引申出来的.汉语古词常有义项缺失,通过对古词形音义的理据分析,可以恢复古词音义流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化批评方法对<何典>进行了文化解读,认为作品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与依恋的矛盾,其特色在于本土文化、俗文化的张扬而开启了新的小说审美意识,以及颇具艺术辩证法的讽刺艺术,构成了<何典>崭新的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伪信息”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信息"一经产生,即伴有"社会化"的色彩,体现在其有社会化的性质,社会化的功能,社会化的问题,分解它的社会化体系就具体涉及到"伪信息"的政治化、经济化、文化传承等层面的因素。其中,"伪信息"的文化认同属于最深、最玄、最不易把握的,因为文化的发生、改进、转向、定型与消亡都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进行的整体变迁。所以,本文梳理"伪信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定型"伪信息"的文化效应更是一种尝试与发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在注重字词讲授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历史文化的讲授,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也可以使更准确的理解词义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先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人文修养,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普罗米修斯般的诗人兰波(ArthurRimbaud)十七岁时的诗作《醉舟》作为前期象征派的代表作影响深远。它采用传统的亚历山大律,用年轻的幻想在诗歌中经历着一番风暴,乘着醉舟驶向未知的乐园。把诗中"舟"与"海"的意向从文化角度进行阐释,可以看出诗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作和"通灵者"兰波。  相似文献   

16.
《离骚》是时代的产物,是楚文化的产物,但更深入一层看,它是整部上古文化的产物,是千百年来四方百族多元文化交融汇聚的结果。东南西北各方文化在楚国这块土地上碰撞、融化,造就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造就了《离骚》独树一帜的多元文化色彩。反言之,《离骚》也映证了华夏上古文化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文明冲突论"与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文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 ,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美国“文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文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抵制“文化霸权” ,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伤逝>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作品从艺术手法到思想内涵都和易卜生的<群鬼>有着耐人寻味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婚姻家庭题材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鲁迅和易卜生不约而同地将笔触深入到问题背后.探寻其文化根源,两部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伤逝>可以回溯到唐代元稹<遣悲怀>及<莺莺传>,<群鬼>则涵盖了欧洲文化内部诸般的对抗冲突.鲁迅和易卜生各自通过作品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而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略论《英汉大词典》及其《补编》中的文化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英汉大词典》及其《补编》的观察,从收词、释义、例证、习语、词(语)源、文化注释、附录等方面讨论该词典文化信息的体现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从“好”字的原始义考究出发,探讨其引申义,即从人名到女子,再到抽象的美,进而分析“好”字的文化内涵,从文字发展的视角剖析母权社会的繁荣、父权势力的上升及社会秩序的建立和逐步规范的过程,解读人们审美观念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