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基础教育政策改革的择校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择校思潮的推动下,美国基础教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形成了特许学校和学券制等择校形式,公立基础教育的选择权得到了政策保障,在政府与公立学校的关系、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基础教育公平性缺失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资源配置城市取向和教育政策失衡。推进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制定公平教育政策、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黑人的社会运动推动下,为了帮助低阶层家庭儿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补偿教育计划,无疑对美国的教育乃至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的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实现基础教育机会公平三部曲——就学机会公平、就读优质学校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基本完成了从理想课程形态到文本课程形态的过渡再到实践课程形态的转变,但在学校课程实践中"理念先进、课程完备、课堂依旧、江山未改"等问题仍然严重存在。其原因在于,新课程改革存在着明显的重"课程"轻"课堂"、重"教材"轻"教师"、重"学科"轻"学生"的取向。实践证明,理想的课程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师生的课堂教与学行为才能得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的未来改革应当确立"课堂(教学)中心"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从"课程"到"课堂"、从"教材"到"教师"、从"学科"到"学生"的转变。为此,要求做到: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尊重、相信和依靠教师,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尊重学生主体,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5.
择校与教育公平浅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择校作为教育选择的一种手段 ,是近年来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也是一个颇为引起争议的热门话题。怎样科学地对待这一现象 ,已成为教育界也是社会各界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目标,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尤其是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之基石,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巨大作用。因此,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从起点、根源和基础上寻求解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途径,探索确保基础教育公平实施的良方,纠正和改变现实中某些政策性的缺陷,从而建立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统筹协调的有效政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二战"后到新世纪之前,美国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经过了一定的演变。新世纪以来,受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延续性,都支持政府干涉教育事务;都以拨款的形式推动教育改革;都把追求效率作为教育理念之一;背后的指导思想都是新自由主义。同时,奥巴马政府对基础教育政策进行了一些革新,采取了更积极的奖惩政策;以竞争性拨款来代替合格性拨款;改变学术标准和评价标准;更为注重教育公平等举措。目前美国基础教育政策面临着联邦政府是否应干预教育?竞争性拨款是否有效?更多的选择是否更好等争议。美国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提供一定启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新基础教育”研究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基地学校建设阶段,其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课堂教学遵循教育过程公平原则,关注弱势教师与弱势学生,努力做到机会均等。在“新基础教育”实践中有一些困惑,如教育话语有无“符号暴力”的嫌疑,精英学生的发展路径,强势教师的权利保证,弱势教师发展的外在机制等问题,其公平价值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制度设计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发展在公平与效率的战略选择方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侧重,相应地影响到高等教育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应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征表现为: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个性化学习;重视逻辑思维培养,忽视感性素质开发;重视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忽视现实生存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在文化自闭与文化迷失中曾出现了偏颇与失衡,又在文化开放与文化自觉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建构、发展与超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对民族课程文化认同与认知的基础上,在面对时代与社会剧烈变革的反思中,对世界其他民族优秀课程文化比较与借鉴中进行的主动探索、自主适应与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1.
平等主导:毛泽东时代的政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是一种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工具性价值,既可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又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毛泽东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其平等思想。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选择了以平等为重、以平等为先的策略。为此,毛泽东不仅发动了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的革命,而且在所有权、分配制度和干群关系等方面,作了种种政策安排。尽管毛泽东时代后期的政策价值主导取向选择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其过于一元化.但是,不能因此否认平等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后毛泽东时代的决策者用公平、正义替代平等的政策表述,体现了他们对平等、公平、正义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师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理解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在教师持续培养和终身发展的过程中,高师院校是基础,中小学校是关键,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公共性是指教育是一种涉及社会共同利益、影响社会整体的事物。只有把其放到公共政策的语境下进行解读和透视,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才能建构起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主体人充分发展愿景的教育公平体系。教育的公共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应受到公共政策的干预与调节,而公共政策干预与调节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办中小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国有企业所办中小学现状堪忧 ,改革迫在眉睫。分离国有企业办中小学的职能是改革的基本方向。当前应采取“分类指导 ,典型引路 ,政府统筹 ,稳定优先”的策略 ,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等主要内容。在这个体系中,社会公平是基石,社会正义是保障,社会和谐是目的。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历史的产物,更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文章主要对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6.
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深层次存在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必须用经济学成本效益的观念对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应吸取和借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尽可能地减少改革的社会成本,提高改革的社会效益。让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合理分享教改的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基础教育,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永恒的价值理念,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从公平的哲学解读为起点,揭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和特征,揭示高等教育产生不公平的因素,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实施创业教育是适应国际人才竞争、培养国民创业素质以应对未来挑战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基础教育中实施创业教育有更重要意义。进行创业教育评价能有利于创业教育顺利进行,对创业教育评价涉及到创业教育的评价内容及创业教育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学生主体教育机会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解决体制性资源短缺的有效举措之一。它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但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高等教育收费对学生教育主体教育公平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平等     
人从形成、发展到成熟 ,每一步都离不开教育 ,教育的程度越高 ,就越远离生物性 ,因此 ,人们如果有关于对平等的要求的话 ,那么对食物要求的平等和对教育要求的平等 ,应该是人们关于对平等的最基本要求。但由于历史的、经济的原因 ,不平等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在地区间的不平等上。社会主义为这种平等提供了可能 ,国家应当从城市和发达地区中抽出身来 ,向落后地区的教育倾斜 ,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