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新环境下教学评价问题,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采用web3.0技术理念对参评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网上评教,凭借个人博客(采用WordPress系统搭建)这种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学生对被评教师的教学、科研、学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督促教师提升自己,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结果对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Web3.0时代的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 3.0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目标是让计算机去思考.Web3.0的实现,预示着网络智能化时代的开启,互联网将朝着语义网、数据网络、智能化网络和Web3D空间等方向发展.随着Web3.0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也会迎来Library3.0时代,应用Web3.0的理念和技术,图书馆的服务在个性化、智能检索、资源共享、虚拟空间等方面得以延伸.Web3.0时代的图书馆具有自由、开放、共享、互动等特点,读者将成为图书馆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移动互联网,很多人会说,我在互联网上打广告了,我把互联网看成一个媒体平台,或者还有人说,我已经在互联网上开网店了,我也在互联网上卖东西了。这都是企业利用互联网,不是真正把企业转向互联网的一个道。也有的企业说,我们也在用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其实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都是公开的,而且可能是免费,或者是开源,所以用互联网的技术并不等于你的企业就互联网化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人的价值”问题上的分歧,是由于对什么是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什么是人的本质?历来的思想家都冥思苦索过这个问题,但都没有找到科学的答案。就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来说,在对人的问题研究上,可以说在马克思之前,他们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黑格尔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把人的发展,看作是历史的辩证的自我创造的过程。这些思想,马克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黑格尔《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的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5.
流行于国内外学界的"劳动资料说"是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知识论误读,造成了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真实意蕴的遮蔽。事实上,马克思立足文化哲学的视阈,回答了技术本质的问题。在他看来,技术不是单纯的"物质手段"、"工具"或"劳动资料体系",而是人类的感性活动形式、历史的存在方式或文化形式。马克思的技术本质观既突出了技术的人文内涵,从而克服了知识论哲学技术本质观工具主义、客观主义的理论局限,又揭示出技术所蕴涵的现实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了对西方文化哲学技术本质观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web2.0时代。这与原来的只是有少数人集中控制为主导的webl.0相比突破了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瓶颈。web2.0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目前我国旅游业营销中信息真实性较差、旅游者处于被动地位、以及旅游个性化服务实现较难的营销难题。  相似文献   

7.
富有技术高阶性和创新性的新兴高科技产品,对于新品牌的落地和出圈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AI技术的深入推进,以及web3.0、元宇宙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从硬件到应用、从软件到生态,逐渐构筑起一个庞大的人类未来生活新形态。笔者观察,相较于传统领域品牌的玩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媒介技术的技术现象学本质有三个要素:关系汇聚、人的参与、信息环境.其中,关系汇聚和人的参与是对伯格曼装置范式思想的提炼;而信息环境是媒介塑造媒介世界的程度指标,媒介世界则是装置范式与伊德人机关系思想在媒介技术研究中的结合点.运用三要素分析媒介发展的三个节点和当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指出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现象学本质是信息技术装置的完整形态,是能随时随地独立塑造完整信息环境的技术装置.  相似文献   

9.
谈谈“类”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8月,大约就在马克思为他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撰写序言的时候,他给费尔巴哈写了一封深表崇敬之意的信。信中说到他新近读过费尔巴哈的两部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极具深远意义的著作——“未来哲学”和“信仰的本质”,认为这些著作给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他说:“建立在人们的现实差别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抽象概念的天上转到现实的人世来的人类这个概念,——如果不是社会的概念,那是什么呢?”这清楚地表明,至少到这时为止,马克思还仍然把费尔巴哈的人类概念当作社会概念来理解,或者说,他的社会概念还仍然是从费尔巴…  相似文献   

10.
在对技术的追问之中,海德格尔发现了技术之本质,他溯源而上寻得了现代技术之本质———"座架"。在座架中起支配作用的乃是一种命运,此命运把人带向一种可能性的边缘,即一味地去追逐、推动那种在订造中被解蔽的东西,并且从那里采取一切尺度。由于人被带到了上述这种可能性的边缘,人便从根本上受到了这种命运的危害。海德格尔说认为,如果命运以座架方式运作,那么命运就是最高的危险了。这种危急的情形着实让海德格尔深感忧虑,他深深地为此在而忧。  相似文献   

11.
美的本质再探索樊德三美的本质问题,康德和列夫·托尔斯泰都曾说它是美学中的一个谜。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说:、“美是个象谜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说:“‘美’这个词儿的意义在一百五十年间经过成千的学者的讨论竟仍然是一个谜。”确实如...  相似文献   

12.
技术本质的历史生存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本质的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它不但关涉到技术究竟是什么的认识问题,同时还制约和影响着技术哲学领域对其他技术问题的理解。关于技术本质的诸多认识都未能达到对技术本质深刻揭示而在理论上形成共识。从根本上说,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技术本质的认识应遵循社会历史的解释原则,技术的本质只能在历史生存论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地解读。  相似文献   

13.
同大多数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一样,黑格尔建立艺术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对现存理论的批判之上的。他在《美学》中则是首先批判了各种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论(黑格尔叫艺术的目的)。他把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目的的意见归结为如下三种:摹仿自然说;激发情绪说;更高的实体性目的说。他逐一的批评了这三种观点,然后才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我们分析他的批判过程以及推导方法,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住他方法论中的弊病。首先,黑格尔分析了“摹仿自然说”。“摹仿说”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艺术理论。是古代希腊人在总结灿烂文化基础上得出的关于艺术本质的看法。黑格尔对“摹仿说”  相似文献   

14.
采用P2P网络技术的本质是让所有的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直接的互动,弱化并取消中介的作用,让互联网资源的使用不必通过服务器去下载与浏览,这样就能够提高互联网的运行速度,提高了互联网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一、真理观念的概念解析海德格尔关于真理问题的集中表述出现在他1930年的演讲稿(论真理的本质)中。他的真理观可以通过对真理的本质是本质的真理这句话的阐示揭示出来。海德格尔认为这句话不是陈述意义上的命题,本质的真理不是做为宾词来述说主词真理的本质,恰恰,本质的真理自身就是主词,即真理是本质的。援引海氏自己的表述可以更好地来领悟这句话的意义。他讲:“在本质之真理的问题中,本质一词做动词解;在这个还停留在形而上学表象范围内的词语中,我们思的是存在——作为存在与存在者之间运作着差异的那个存在”。①真理是本质…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一直信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陈建可在杭州的互联网金融界,很少有人不知道陈建可。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他创立的"雄猫软件"有业务上的合作,很多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或对此感兴趣的人在各种互联网金融论坛或大会上听过他的主题演讲。更主要的是,陈建可天生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他在各种场合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鼓与呼,积极参与发起成立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并担任了协会秘书长一职。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意味着那样一簇描述;凭藉这簇描述,便可以必然地在历史上识辨出亚里士多德这一特定个体,不满足这簇描述的,就不是亚里士多德。名字——本质描述——指称物三者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在古希腊人的哲思乃至于现代人的常识中,都是无可怀疑的。但实际上,本质主义的这个传统信条曾不断受到非难,特别是在蒯因之后,它的合理性受到了最普遍的怀疑。在此情况下,克里普克以其新颖的角度和方法,批评了本质主义的传统信条。他的批评与本质主义的反对者蒯因等人的批评非常相近。可是,当克里普克得出自己的哲学结论时,人们又无疑会看到,他的确是一位本质主义者——本质主义的最新发展者和独特维护者。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他在其美学思想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他反对那种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本源的观点,为此他找到了一个第三者——艺术,并从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凡高的名画《农鞋》等进行分析,层层深入探讨了艺术史上的“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的本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相似文献   

19.
WAF(WebApplicationFirewall)即Web应用防护系统,用以解决互联网上针对Web应用发起的诸多网络攻击带来的安全问题。高校私有云是把复杂的校内机构、多个应用系统等复杂的东西遮盖起来,只对学校或机构内部人员提供云服务。目前在高校私有云平台上的web应用系统存在负载不均衡、数据篡改与泄露、拒绝服务攻击等各类安全隐患问题。以旁路方式搭建的具有负载均衡功能的WAF对访问web应用系统的用户进行合理的服务分配与安全检测与过滤,实现云平台上web应用安全漏洞的防护。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问题的基础是二者本质的关系问题。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对传统的人类学的技术进化论的研究,指出人与技术的关系是双向的,同时在人类文化和技术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延迟的时间关系;他赞同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关于时间概念的作用的论述,同时也对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本质时对时间的忽视进行了批判;他还借鉴了胡塞尔关于三种回忆的区分,并在不同的层次上发展了德里达的延异概念,提出了自己关于技术本质和人的本质关系的不同理解。斯蒂格勒对该问题的解答方式为我们建立新的人与技术关系,认识它们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