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部声音     
刘奇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要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行业自律,推崇文明美好,批评丑陋落后,营造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良好社会氛围。2013年7月31日在中央文明委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  相似文献   

2.
朱茂 《决策导刊》2005,(10):9-10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予和共同努力。没有文明的,高素质的公民,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只有社会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了,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抓住提高全民素质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辨析了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内涵、本质、职能作用,同时阐述了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目标、指导思想和社会性质融为一体。以德为本,构建文明、科学、民主、和谐、进步、繁荣有序的社会,彰显中华民族文明风范,提高公民整体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王伟 《管理科学文摘》2011,(36):136-136
近年来,电视公益广告牛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电视公益广告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承德市民的素质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想建设好承德这一国际旅游城市,关键是提高市民素质.要从教育养成和加强管理入手,德治和法治"两手抓",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相似文献   

7.
公民科学素质反映了一定时期公民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的水平。为及时掌握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进行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方法研究,制定和完善测评方法,进而开展基准测评工作,得到的测评结果可以为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及科学技术教育领域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基础。四川省作为科技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研究稿)试点省份,通过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抽样调查方案,针对2000份样本开展抽样调查,对四川省公民科学素质进行了测评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艳  杨源 《决策探索》2014,(12):48-49
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我国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观念,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融汇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也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因此,我国现代社会培养的公民,应该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公民素质。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大学生,其公民意识的强弱与公民能力的大小,能否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国家公民素质,承担起现代社会中的公民责任,是我国高等院校是否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所以,高校要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青年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基本遵循,作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国民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技术素养,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公众科学技术素养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发展潜力。为加强国内外学者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前,中国科协举办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论坛”,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以及我国在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对中职生进行公民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守法的公民意识,以形成一种公民文化是提高中职生法律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论文在阐述公民教育、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是构成公民意识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中职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历经30余载的砥砺前行、艰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日1日将正式实施,至此,我国旅游业将全面进入一个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提“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国旅游业的“基因库”。“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文明”和“美丽中国”所包涵的“美丽元素”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明,是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力。,而《旅游法》的出台也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实现。对于《旅游法》的实施,各界有不同的观点。业内说:这是蜕变中的阵痛;旅行社说:整体花费相差不大;导游说:以后带团没压力了;游客说:出游更省心,花费更明白……可见,《旅游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也寄托了广大群众的几多期许。《旅游法》的实施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十一长假,会带来哪些变化?能否规范旅行社及景区诚信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意识和行业自律?能否规范旅游文明行为、提高游客自觉维权意识……让人们在驰骋山水、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再遭遇如强行购物、中途变更旅游行程、导游擅自增加景点赚取回扣等行为的干扰。实现美丽中国,从文明旅游开始。期待,这些积累多年的旅游中的弊端能因《旅游法》的正式实施而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2.
历经30余载的砥砺前行、艰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日1日将正式实施。至此,我国旅游业将全面进入一个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提"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国旅游业的"基因库"。"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文明"和"美丽中国"所包涵的"美丽元素"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明,是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力。而《旅游法》的出台也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实现。对于《旅游法》的实施,各界有不同的观点。业内说:这是蜕变中的阵痛;旅行社说:整体花费相差不大;导游说:以后带团没压力了;游客说:出游更省心,花费更明白……可见,《旅游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也寄托了广大群众的几多期许。《旅游法》的实施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十一长假,会带来哪些变化?能否规范旅行社及景区诚信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意识和行业自律?能否规范旅游文明行为、提高游客自觉维权意识……让人们在驰骋山水、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再遭遇如强行购物、中途变更旅游行程、导游擅自增加景点赚取回扣等行为的干扰。实现美丽中国,从文明旅游开始。期待,这些积累多年的旅游中的弊端能因《旅游法》的正式实施而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社会公正、和谐的关键,把公民意识的培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事关全社会公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全体公民身体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公民具备什么素质?或者说,做节约型社会的好公民,应具备什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国民的文明素质,直接反映并决定着国家的道德水准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维护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国民的文明素质令人堪忧:社会文明“失律”、 职业文明“失范”、家庭文明“失和”、 法纪文明“失治”、 个体文明“失真”。必须通过深化学习、加强教育、提升修养、严格管理、监督约束、注重实践,来不断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6.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事关全社会公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全体公民身体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公民具备什么素质?或者说,做节约型社会的好公民,应具备什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旅游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从政府、旅游者、企业以及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推进该省旅游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将终身受益,古人曰:"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我们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之所以立足社会,发挥潜能的基础。当今社会,人人都在做文明公民,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的举措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载体等方面浅谈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同时说明了在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应当坚持的几个原则及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1.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和乡风文明。四是有利于促进环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的省会城市,海将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承载更多的使命.提升海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就成为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窗形象的先决条件,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软实力"的基本要求.那么,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具有哪些基本规律?本文基于民主公民权理论,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人统计学特征探讨社区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水平和规律,进而界定海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性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