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4年初,包括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头子弗·阿德勒在内,竭力宣传着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说伯恩施坦已经转变,放弃了修正主义,又转到马克思主义方面来了。俄国孟什维克取消派机关报的有名撰稿人弗·列维茨基轻信弗·阿德勒,不经核实,  相似文献   

2.
伯恩施坦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解,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这种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对唯物史观的折中主义理解、对辩证法的实证主义诘难和对社会主义的非革命性主张。伯恩施坦提出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意是力图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在场性,但客观上却损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质,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反面。  相似文献   

3.
伯恩施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观点,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伯恩施坦关于"最终目的"的理解和当时社会民主党"通常"的理解存在差异伯恩施坦理解的最终目的是"未来社会的具体模式或设想",而社会民主党人所理解的最终目的却是"夺取政权"。伯恩施坦反复指出,如果凭空描绘未来社会详细图景,就会导致空想,但是当时社会民主党人并没有热衷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因而他所反对的这种空想,一是为其误解和背叛恩格斯晚年思想寻找借口,二是为进一步推行其渐进、改良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方式服务。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纲领,总的来说是: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政党、不同的派别那里,又有一些差别和变化。那么,民主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世界观中立,是社会民主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特征第二国际及其所属西欧各国的社会民主党,在十九世纪末出现伯恩施坦主义以前,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在那以后,修正主义的实践愈演愈烈,但在理论上、纲领上,他  相似文献   

5.
列宁从推进俄国革命的角度出发,对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进行了批判.在建党时期,列宁同经济派和孟什维克进行了斗争,使布尔什维克党从理论信仰到组织原则上都避免了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在俄国革命时期,列宁同取消派进行了斗争,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以及革命后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与西欧社会民主党反伯恩施坦主义的失利相比,在组织上不断清党以及立足于俄国国情找到一条将党的革命纲领与党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的现实途径是列宁战胜伯恩施坦主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头子伯恩施坦,为了推行其社会改良主义的政治路线,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和修正。本文主要是根据他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以下简称《前提》)一书,剖析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所进行的攻击,揭露其反动的本质。①在《前提》这本书中,伯恩施坦怀着可耻的目的,放肆地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它说成是纯粹抽象的东西。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价值,“纯粹是思维的构成物”,“纯粹是想象上的事实”,是“思维的公式”或“科学的假设”,等等。因为这个“价值”“不能从某  相似文献   

7.
当代“第三条道路”与伯恩施坦主义在理论内容和特点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很强的历史连续性。这种强烈的历史连续性是否说明了当代“第三条道路”依然只是一种修正主义?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而言,如果说伯恩施坦主义还可以说是一种修正,那么,当代“第三条道路”则是一种背离。当代“第三条道路”陷入了“特征危机”,这必然会使它作为社会主义政党的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  相似文献   

8.
伯恩施坦承认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注重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对社会主义有坚定的信念.但是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能通过剧变由暴力革命手段去促成,社会民主党应当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之内活动,充分发挥议会的作用,在阶级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合法途径推动社会改良,并促进无产阶级的成长,最终和平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戴清亮 《江淮论坛》2004,2(1):20-24
马克思、恩格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时,都是在这种思潮前面加上代表者的名子。例如: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等,没有修正主义之说。修正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新词。谁是提出“修正主义”这一词的第一人?专家考证,不是列宁,而是著名的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女社会活动家、理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罗沙·卢森堡。1899年1月,伯恩施坦出版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声称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一次修正、审视和析疑的尝试”。但多次声明自己不是修正主义者。4…  相似文献   

10.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妄图把社会民主党建成一个“全民”的党、“一切富有仁爱精神的”改良党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认为伯恩施坦以改良主义为指导、以议会斗争为手段,只着眼于运动而不顾其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党的主张不适合当时的历史现实,并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分析和阐述了适合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政党理论。探讨卢森堡和伯恩施坦在建党理论上的分歧与争论,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观典型地反映在他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新认识上:对资本主义的积极肯定和正面预设,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前所未有的认同;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的社会主义概念;来自于资本主义自身内在的"相对改进"和"文明化"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实现道路;对于资本主义现时改良的相对注重,等等。"策略的错误在一定情况下也能够导致破坏原则",伯恩施坦主义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存废问题"。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观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极其重要的影响,使得他成为"哥德斯堡人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伯恩施坦由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修正主义者的重要原因是:面对世界急剧变化的形势,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的变化,英国的社会环境和费边主义的影响,德国社会民主党面临的新情况。而根本原因则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关于个人历史作用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奠定的,后来的领袖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等都有过精湛的论述。但是作为个人历史作用问题的系统的专著,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以下简称《作用》)一文还是仅见的。《作用》一文的基本思想在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都曾发生过积极的影响,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它以自己特有的理论价值为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赢得了重要地位。《作用》一文发表于一八九八年。当时恩格斯逝世已经三年,整个国际社会民主党都在向右转。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老牌修正主义者与新康德主义者互相勾结,疯狂篡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时候,俄国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也乘机泛滥。如自由主义民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自伯恩施坦以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就被指责具有布朗基主义的倾向,特别是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更加为这一主张提供了"实践证明"。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盲动乃至恐怖特征的布朗基主义倾向呢?不仅在理论上伯恩施坦及其追随者误读了马克思的,就是在实践上中苏正反两方面的不同结局不仅没有为,反而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成功做出了更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头子伯恩施坦,为了反对无产阶級进行暴力革命、实行革命专政,为了推行其社会改良主义的政治路綫,对马克思的理論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和修正。本文仅就他对马克思的經济危机理論的荒謬論点,进行剖析,說明他是怎样攻击和修正马克思的經济危机理論的。  相似文献   

16.
伯恩斯坦主要从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最终目的和运动"以及"修正主义"的内涵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修正,这是为适应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和欧洲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而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策略作的探索、修正和调整.应该说,在资本主义有更长寿命和更强弹性的历史条件下,伯恩斯坦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和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理论见解和政策应对,是值得肯定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发展和创新,仅仅宣称"修正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种简单化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科学的态度是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基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伯恩施坦针对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提出了"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是一种空想,是未来的具体描绘,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未来社会的具体模式或设想"。事实上,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误解与背离,当下仍有不少人持有类似伯恩施坦"共产主义渺茫论"的观点,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心存疑虑。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伯恩施坦"最终目的与运动"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误解与背离的表现与原因,澄清共产主义的本质涵义,正确理解共产主义是历史的、现实的运动,是一种"活的实践"而并非是"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修正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伯恩斯坦,因此,修正主义起初被称为伯恩斯坦主义。 伯恩斯坦(1880——1932)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袖之一。八十年代曾任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后来迁居伦敦,是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的常任撰稿人。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在德国党的理论宣传方面,是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但他在迁居伦敦后接受工联主义和费边派的影响,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发生怀疑。恩格斯逝世后,他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题目发表了一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革命》写于一九一七年八、九月间。当时,正处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时期;作为世界革命运动中心的俄国,正处于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时刻。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最迫切的意义。以伯恩施坦、考茨基为头子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早就公开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大战时期,他们堕落成了社会沙文主义者,公开站到资产阶级政府一边,疯狂反对和镇压无产阶级革命。为了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彻底批判修正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十月革命前夕的紧要关头,列宁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  相似文献   

20.
奥托·鲍威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家和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领导人之一。关于他的无产阶级革命策略思想,我国国内曾有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修正主义的。作者觉得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认为,鲍威尔的策略思想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求教于读者。 一、策略思想的提出 鲍威尔的策略思想不是一次性提出来的,它是针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当时奥地利国内情况而陆续提出来的。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