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洪志 《理论界》2014,(5):114-117
辽宁朝阳地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期祭坛,是该时期迎来鼎盛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祭坛。本文从祭坛的起源与演变角度切入,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的形制结构、主要特征及其蕴含的礼仪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论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三环圆形祭坛的设计思路——规和矩并用、形制内涵——天文历法、祭祀对象——太阳,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宋志春 《理论界》2013,(7):199-204
牛河梁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5500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美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最重要的印记。本文从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的分布、种类、功能及其演变规律入手,从艺术形态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陶器及纹饰的形态,进一步探讨其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柏楠 《理论界》2013,(2):204-20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重,是中国人传统信仰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天地君亲师思想产生在红山文化牛河梁时期,作为大型、高级的史前祭祀中心,牛河梁遗址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天地君亲师。  相似文献   

4.
董婕 《理论界》2012,(10):195-197
本文通过揭示牛河梁遗址布局、出土文物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分析牛河梁红山文化对中国龙凤文化、阴阳文化、玉文化、建筑风格和祭祀理念的深远影响。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为中国文化传统提供了渊源证据,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其绵延5000年的连续性和强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雷广臻 《理论界》2012,(9):196-197
红山文化展示了会盟文化的多个侧面,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玉器在会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开启了中华玉器文明。  相似文献   

6.
雷广臻 《理论界》2013,(11):195-198
牛河粱红山文化遗址的主要遗迹有坛庙冢台等,标志了当时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以筑屋文化、用火能力、服饰文明、经济基础、天文历法知识、婚姻革命、祭祀礼仪等为基础,形成了一个集大成的文化高峰;红山文化女神与神庙独一无二,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所代表的群体人类为中华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牛河梁遗址奠定了中华阴阳文化的根基,尤其是玉龟文化成为《易经》文化的源头;将黄帝文化时期分为前黄帝文化时期、黄帝文化时期、后黄帝文化时期,将红山文化分为前红山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时期、后红山文化时期,指出黄帝文化的三个时期与红山文化的三个时期存在对应关系,这对于理解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形成以玉为纽带的会盟文化、形成完备的社会管理系统,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历史价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董婕  朱成杰 《理论界》2012,(12):195-197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出土的鸟兽纹玉佩是鲜有的异类动物合雕题材,玉佩中的"鸟"代表天上的猛禽猫头鹰;"兽"应是地上的猛兽野猪。二者一下一上结合在一起,表示了天地交合的设计理念。鸟兽纹玉佩整体表现了天地交泰、阴阳和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孙柏楠 《理论界》2013,(12):144-146
对有价值的人类历史遗存进行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是申遗,目前我国及辽宁省积累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经验。以牛河粱遗址为中心,联合内蒙古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实现红山文化遗址群联合申遗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本文特提出关于两省(区)合作申遗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陶器为视角,从层位学和类型学两个维度,对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遗存进行系统的分期探讨,最终整合为两期三段。重申出土矮体筒形器N2Z4B代表一独立发展阶段的认识,并将该遗迹的性质重新界定为祭坛,同时就其性质变更的意义进行阐述。首次将B型筒形器所代表的时期细分为两个阶段,提出宽带纹筒形器早于垂弧纹筒形器,并以此为线索梳理相关积石冢与祭坛的相对年代。这种以陶器为着眼点,从具体的遗迹单位出发所做的分期探索,有助于为牛河梁遗址丧葬与礼仪性遗存的研究搭建更为精确、坚实的年代学基础,成为红山文明起源与形成等重大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黄春雨 《理论界》2014,(7):136-140
牛河梁红山文化大型礼仪建筑群作为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实证,证实了当时"古文化、古城、古国"的存在。它在建筑群选址规划、材料选择运用、坛庙冢单体礼仪建筑特征等方面,都为之后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都和建城提供了参考范本。为当今专家学者研究当时的社会礼仪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雷广臻 《理论界》2014,(2):130-132
红山文化的文明程度,代表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高峰。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房屋建筑技术、用火技术、饮食技术、服饰技术、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技术、冶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从科学技术角度梳理了红山文化前所未有的成就,从而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雷广臻 《理论界》2013,(4):199-205
红山文化文明成就是人类漫长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积累的结果。红山文化以前累积的筑屋文化、用火能力、服饰文明、经济基础、天文历法知识、婚姻革命、祭祀礼仪等因素,是红山文化的文化基础,在红山文化形成了一个集大成的文化高峰。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7,(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2012年第三次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条件,其普遍价值的揭示是下一轮申遗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世界文化遗产对突出普遍价值的要求,从天文学视角揭示牛河梁遗址的科学普适性价值;从遗址的设计布局和选址理念诠释遗址的人文普遍性价值;从世界文化遗产的六项普遍价值标准对接牛河梁遗址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4.
魏家窝铺遗址是内蒙古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发掘面积最大的红山文化时期的聚落址。2010年发掘获得的资料显示,魏家窝铺遗存不仅保留着以筒形罐为代表的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传统,还接受了来自燕山以南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影响。魏家窝铺2010年的发掘揭示出了一个环壕聚落的扩张和兴衰历程,属红山文化的首次发现。魏家窝铺聚落布局既有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址成排分布的特征,也可以看到华渭文化区环壕聚落的区域中心单元的影子。2010年发现的房址内部结构方面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红山文化相关问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雷广臻 《理论界》2012,(11):195-197
上古玉器的社会组织功能一直是业界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会盟文化、玉器作为中介物、玉器与其主人关系、玉器在葬制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上古玉器的诸多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聚落的层次化演变与文明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星德  金仁安 《理论界》2006,(1):172-174
红山文化聚落有关资料的发现与研究表明,红山文化聚落群中已出现了中心聚落和远离聚落的祭祀中心,出现了统一聚落群之上的权力。渔猎经济的发展,居民活动的范围的扩大与群体间的接触更加频繁。经济基础的发展使社会特殊阶层的出现成为可能,凌驾于公社之上的更高一级社会组织形式就率先在这里出现。  相似文献   

17.
孙柏楠 《理论界》2012,(8):186-189
当今中国红山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雷广臻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红山文化的学术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观点,作者将这些观点进行梳理,以为红山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鸡龙是朝鲜半岛新罗神话的角色,不同版本记载不同,或载为鸡和龙,或载为鸡龙。究竟是鸡还是鸡龙,显然是一个问题。从鸡龙的形象起源来看,尽管鸡龙形象并不多见,但早在红山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鸟首蛇身的鸟龙形象,与鸡首龙身基本相似。朝鲜半岛南部的神话中出现鸡龙形象完全是可能的,朝鲜半岛南部也有红山文化传播的印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