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论我国对韩国的汉语推广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切实抓住世界"汉语热"这一大好时机,搞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韩国是我国的近邻,是学习汉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如果我们把对韩国的汉语推广加以深入研究,总结目前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适时调整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部署,就可以进一步带动世界各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由单纯地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蒙古国是与我国边境接壤最多且与我国民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相通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来华留学生比例日益增加.在汉语教学中如能创新汉语教学模式,加强文化对话应用,必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文化价值求同存异作为主导、以文化对话为视域、以文化比较为方式,详细分析和研究蒙古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对话意识.  相似文献   

3.
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广大国际汉语教师在输入国长期有效的工作;而迅速的度过文化休克期,完成跨文化调适则是汉语教师顺利高效开展工作的前提.针对派往非洲喀麦隆这一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且与中国在社会经济及文化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的汉语输入国汉语教师跨文化调适问题的研究,对今后国际汉语教师的选拔、培训、管理及跨文化调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回族使用汉语,由来已久。这是历史所形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探讨回族的语言呢? 对回族之使用汉语,众说纷纭。大致归纳为二点:有人认为这是语言的“同化”;也有人认为这是语言的“转用”。持第一种意见的人担心语言的“同化”会导致民族的同化。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在中国不足为奇。青海省大通县的土族使用汉语。土家族、畲族、满族、仡佬族也放弃了原来固有的本民族语言改用汉语。同样乌孜别克族除老人外,一般都转用了维吾儿语。这种甲民族使用乙民族的语言,不能简单地说成是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语境下汉语疆界的模糊与文学史的重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宁 《甘肃社会科学》2004,116(5):13-16
霍米·巴巴 (HomiBhabha)在《民族和叙述》(NationandNarration)一书中指出 :“民族就如同叙述一样 ,在神话的时代往往失去自己的源头 ,只有在心灵的目光中才能全然意识到自己的视野。”这种情形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民族身份的模糊也导致了语言的歧异性。尽管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学习英语 ,但实际上 ,传统的“国王的英语”(King’sEnglish)或“女王的英语”(Queen’sEnglish)之纯洁性和权威地位已经被消解 ,在当今世界的英语区或非英语区出现了多元走向的“英语”(englishes)。这一事实现在也对汉语 (华语 )的纯洁性产生了有力的冲击。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将逐步在一些非汉语国家和地区兴起。汉语的疆界是否也会变得日益模糊 ?华人的身份是否要进行重新建构 ?“中国文学”或“汉语文学”的历史将如何书写 ?如此等等问题 ,都将在本文中得到理论探讨。面对华语疆界的模糊以及华人身份的不确定之大趋势 ,作者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并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韩国汉语之热,在世界范围内是少有的。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推广战略中,韩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韩国的汉语教材却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既不能满足在韩国兴起的"汉语热"要求,也严重地制约着汉语在韩国的进一步推广。对韩国汉语教材市场进行调研,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本土化的汉语教材,对汉语国际推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当地土著民族为与汉族移民进行有效交际而出现的带有本民族语言特征的汉语。云南汉语方言是明代中期在通用官话的基础上受土著民族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的又一汉语方言。在汉族移民人口数量还不是较多的情况下,土著民族汉语以其简略易通的特征成为不同方言区的汉族移民之间、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之间进行有效交际的工具。本悟成书于1586年的《韵略易通》是明代汉族移民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标志。书中因"韵略"而出现的大量的"重韵"不是当时任何汉语方言的特征而是云南土著民族汉语的典型特征。明前期汉族移民为了交际的"易通",他们使用的汉语未能向当时的通用官话靠拢,而是向土著民族汉语靠拢,最终形成云南汉语方言。明代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汉语方言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8.
杨平  孔毅 《理论界》2004,(4):320-320
我们所说的外来语,主要是外来词及少量的外来固定短语。外来词是外来的词,是由外民族首先发明并凝聚了词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由外民族赋予了特殊的形式,或者是语言形式,或者是文字形式。而借入汉语之后,又经过不同程度的再创造,在语音形式上或文字形式上进行适合汉语的再创造,从而融入汉语词汇,成为汉语的词。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谈及外来语的流行。 外来语的绝大部分都是从不同行业与其他民族文化、技术交流中引进的。何以在大众中流行,应有其特定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语言政策的变化及其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国家语言政策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历史阶段语言政策的变化与培养国家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及推进国家一同代化进程密切相关.2002年开始实际的数理英化政策是基于信息时代国家战略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其政策基调有实用主认的倾向.对于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种族因素是制订语言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语言政策对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一项复杂的国家工程.我国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策略应在不同国家的语言政策框架下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河州是甘肃临夏的古称。河州话是生活在这一地区汉族所操的语言,也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工具。文中考察了历史上河州跟中原的交往,移民、征战、大山、大川以及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等史实。我们认为河州汉语方言是历史上汉人移民周边化和民族语言汉语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国内关于国家语言战略的研究多是着重于介绍美国语言战略研究的状况,并试图在美国语言战略框架下构建中国的语言战略,缺乏依据我国语言国情的、统观全局的、基于数据支持的系统研究。我国语言战略研究急需解决四个方面的课题:建立语言规划机构;促进各民族间互相学习语言;改革汉语国际推广机制;外语教育压缩规模,提高效率。我国国家安全与语言战略的长期规划应该主要包括国民语言习得规划和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崔明海 《学术探索》2007,1(1):103-107
近代中国的“国语统一”思想是在中—日和中—西语言改革的对比视角中,从传统的书同文、语同音的思想转换成一种国语、国民和现代国家共生的现代语言建设思想,它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的体现。而国语教育也成为消弭地域主义,加强新兴的民族国家认同和民众团结的重要工具,这种语言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3.
晚清的科幻乌托邦小说创作,直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小说家们对“新中国”的想象中,“新中国”日用科技已实现现代化,国防和军备发展也极其尖端。而繁荣富强后的“新中国”将走向何方,一部分小说将其引入了黄白种战、争霸世界的歧途;另一部分小说则视其为构建“文明世界”的中坚力量。为了实现科学昌明的“中国梦”,小说家们指出,需要培养爱国爱种、自立自强的国民精神,培育大批理想远大、创新、极富实践精神的科学家,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由森林之王发展到草原英雄,有横跨欧亚的辉煌历史。蒙古族在现代社会中的信仰转换、文化转换、性格转换、心态转换、语言转换五个方面再现了他们的文雅特性,从蒙古族由大武到大文,由魄力到魅力的转型中,可看出蒙古族主动把自己的草原文明与汉族的农耕文明有机结合的过程,从而融入中华大文化,这是对中华民族和谐与凝聚力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佳琴 《北方论丛》2020,(1):107-113
语法是现代民族共同语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学描述、解释、研究语言的内在规律,可以为运用此语言的共同体成员树立依循的标准。现代文学是现代汉语书面语的精华,从胡适对国语文法学的呼唤,到第一部现代国语文法专著《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现,再到全部以新文学作品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文学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生产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文学通过文学书写试验、锤炼白话,有助于民族共同语的提升,同时,国语语法著作中的新文学作品通过语法教育为更多的人熟知、模仿。通过勾勒现代文学在国语文法著作中的面影,可以从一个重要的角度呈现现代文学对国语建构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文倩 《学术探索》2012,(2):143-14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现在的人们以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现在的年轻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更多的人已经开始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除了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人们还可以在网上交友,信息分享和进行其他的网络活动。网络活动的增多,网络语言也开始繁荣起来。为了适应网络的特殊环境,网络语言在汉语言的词汇、语法、发音和构成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本文将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网络语言对汉语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和谐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同步实现语言的和谐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国家的战略大事.本文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认同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生态与城市语言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语言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母语观念从最初的母语教育,演化为后来的母语权利和母语保护。这些理念逐渐影响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进行本土化尝试,部分理念内化为国家的语言政策。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学者结合改革开放实践和国内语言生活发展出一些新型母语观念,其中以母语经济理念最为成熟。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将基于中国语境的母语理念上升到国际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孟长勇 《学术探索》2009,(6):123-127
中亚东干族是中国陕甘回民的后裔,是因战争迁徙而聚居于哈、吉、乌三国的华人群体。本文考察中亚东干族的形成,分析其突出的文化表征,阐述东干文化对中国汉文化的继承,介绍国内对东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中亚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赵凤莲 《学术探索》2014,(1):120-125
香山人徐润出生时正值西方工业化的大潮席卷全球,整个中国也面临着走向近代化的艰难转型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徐润的经历便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主要体现在:第一,顺应时代潮流,充当买办。第二,买办资本向民族资本转化。第三,入主轮船招商局,经营矿务。第四,倾心文化教育事业。纵观徐润的一生,既辉煌亦坎坷,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