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肖永明 《船山学刊》2007,63(1):66-69
张载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非常重视与推崇,对《四书》思想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与发挥,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从而使《四书》成为其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与学术依托。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政治秩序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社会理论家贝克发展起来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工具理性独大的现代性进行反思的结果,现代风险具有决策决定性、难以认知性和全球性等特质.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传统政治秩序陷入以下困境:片面强调工具理性和进步的政治秩序观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专家治理的信任危机以及随时可能引发的"政治爆炸".重构风险社会政治秩序观应转变发展模式,构建风险管理型政府和自下而上的亚政治以及重建公众对专家治理的信任等.  相似文献   

3.
儒家《四书》保障民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四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保障民生思想,其表现为保民养民和富民两个层面,其中还包括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民生。《四书》保障民生的措施有实行德治、保证生产、薄税敛等内容。《论语》保障民生的"养民说"使周初以来的保民、养民思想有了可操作;性《大学》首次提出了发展经济的"生财之道;"《中庸》增加了"来百工"、"柔远人"等发展生产、增加劳动人手等社会政治措;施《孟子》保障民生思想最突出的是"制民之产"所规定的"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四书》保障民生思想是以人类家庭的血缘亲情行为和血缘亲情伦理比附、论证国家对民众的社会政治行为和社会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4.
程颐<易>学在易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程颐在解释<易>学的过程中,除了继承和发挥前人的很多解释方法和成果之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新的解释方法.如将<易>学与<四书>学进行互释和会通,旨在结合<易>学中的形上学与<四书>中的儒家道德伦理,由此为人们遵循和践履儒家伦理道德提供形上学的道德说教.这种方法后来为众多学者所继承,成为<易>学解释学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7.
对王船山的《四书笺解》的著作年代,人们有多种看法,但这些看法不是不符合事实就是语焉不详。我们认为《四书笺解》为船山晚年著作。而且很有可能是在康熙23-27年(1684-1688年)、也就是船山66-70岁之间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曾早垒 《兰州学刊》2013,(1):214-216
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剧作《帖木儿大帝》塑造了一位从塞西亚的牧羊人变成世界征服者的雄伟大帝,同时也刻画了伴随这位君王的征服过程中的种种违反社会秩序和常理的暴力行为,这些暴行涉及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政治秩序的道德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读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所在.从自然法的角度对帖木儿的暴行进行阐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行为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及其独特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推行的礼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礼治是通过等级礼仪制度、政治运行规范、社会生活原则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礼治秩序是儒家建构理想政治秩序的核心元素,也是儒家治理社会的目标,其内容及合法性思想主要包括:君民有别,等差有序;情欲难免,节欲礼控;礼本法末,德主刑辅;礼乐之统,以乐从仁。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挑战,"吸收"、"转化"礼治秩序思想和经验,对当代政治秩序化建构有着举足重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熹纂辑《四书》,旨在将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学校教科书建设熔于一炉。作为中国儒家经典《四书》的集大成者,朱熹注重义理阐发而不废章句训诂,力辟佛说而注意吸收、利用其理论思维成果,形成了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一系列四书著作。朱熹治《四书》,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南宋以降元明清三代的士人学子开启了为学进德的基础路径,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信仰体系和政治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康宇 《社会科学》2012,(3):121-128
元代"四书学"为统治者所推崇,并获得了官学的地位,出现了许衡、刘因、吴澄、金履祥、许谦、陈栎、胡炳文、朱升、倪士毅等解经学大师。学者们融会"朱、陆"学说,对宋学经传注疏进行补充发明,且对"四书"解释多有创新,创造出元代"四书学"旗帜鲜明的解经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既源于"四书学"所存在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也来自经学大师个体的学术旨趣,更是中国传统经学发展的内在理路使然。  相似文献   

12.
张巍 《齐鲁学刊》2008,(2):42-46
民国时期,"四书"文献题录形式多样,藏书、史志、举要、版本、鬻贩、索引等目录分类六个方面展现了民国时期"四书"目录学发展的情状,"四书"文献题录从内容到形式,融古今、兼内外,并存新旧、冲合中西,适为民国文献目录学时代境遇的生动映照。  相似文献   

13.
闫春 《兰州学刊》2008,(10):187-190
收录于《四库全书》的十部明代《四书》著作基本体现出明代《四书学》阐发深至、注重体认经义等特点。《四书大全》虽然是因为其负面影响而被收入《四库全书》,但是在历史上它的价值并非仪具有弋获功名之用,同时它也被当作宋元《四书》文献的集成著作来使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秩序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锐军 《晋阳学刊》2007,3(2):20-23
获得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正是有了政治秩序,人类的公共生活才成为可能,人类才能维系和实现自己的个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旦脱离了社会、政治秩序,就没有人的存在。政治秩序之所以可能是由人类的人性本质所决定的,这可以通过“人来源于动物界”、“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交往的动物”、“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六个命题来获得解释和证明,它们正好对应了人的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这三个本性维度,共同为政治秩序的可能和建构提供了本源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欧洲近代国际体系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向全球国际体系转变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从诞生到成熟 ,欧洲近代国际体系在内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欧洲近代国际体系在内部发展的同时 ,又伴随着向外部世界的扩张活动。到 19世纪末期 ,欧洲国际体系最终跃升为全球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元朝统治下的中国是一个多元族群社会,各族士人的政治利益相差颇大,与元廷关系的亲疏亦不相同,各族士人在元明鼎革之际的反映虽不尽相同,但大部分采取了效忠的姿态。元末战乱中,平时并不为朝廷重视的儒士在此时担当起了救国的重任,为元廷尽忠。元末死难者中,不论是蒙古色目人,还是汉人、南人,都以儒士居多。作为儒者,他们有共同拯世济民的抱负和竭忠输诚的信念,他们的思想和言行无不体现一个儒者所应履行的职责,儒家的忠孝节义、伦理纲常是指导他们言行的主要准则。  相似文献   

18.
传统图书发行市场是离散性、分割性很强的市场 ;现代图书发行市场是集中度很高的市场。美、日、德等图书发行强国是现代图书发行市场中的骄子 ,而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过渡的过程中。因此 ,组建全国性跨地区、跨行业的强势图书发行集团 ,采取国营、民营相互补充、大小结合的方针 ,造就“众星拱月”式的图书发行体系 ,将是我们与境外竞争者并存、共舞、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