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锡蓉 《中州学刊》2005,(4):117-120
女性伦理学的提出,不仅对推动女性的解放有意义,还拓展了伦理学乃至哲学的领域,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但是,由于女性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后现代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在为女性伦理学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为其铺设了困境.从中国哲学的视角来观察,或许能为女性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合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的将军>叙述了少年维季卡的成长经历,折射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母性思考缺失所带来的危害.无独有偶,哲学专著<母性思考--走向和平的政治>对"母亲"的含义进行了新的界定,呼吁"新女性"在追求自我满足的过程中把女权主义和母性思考进行合理结合.两个文本的"互文性"充分表明: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有哲学思想的支撑;把文学作品放在同时代的哲学语境下加以解读将增加文学研究的深度和维度.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都市美形男"这一社会时尚风潮愈演愈烈,对传统男性气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男性气质的重建之路.在这一过程中,以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相互融合为核心的双性化构想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女性人格的整体特质在能力、气质与性格三方面都具有共同性。古希腊神话的女性研究一般多专注于女性形象分析,没有深入女性的本质研究。其实,古希腊神话的建构过程也是女性人格的重塑过程。女性从最初有创造一切的能力,演变成人类负面精神与气质的代表,随后被改造成人类一切灾难的源泉,最终形成了多疑、残忍等等负面为主的性格特征,在这一过程中男性完成了对女性人格的改造,并且最终这种改造被女性自身所接受,进入女性的自我意识领域,使得女性在感受自我体验时,往往有着自卑、自怜的情感表达,而这与人类文明初期所体现的女性人格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5.
女性伦理学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锡蓉 《社会科学》2006,(11):139-146
以关怀伦理为代表的女性伦理学,挑战着西方以正义伦理为代表的主流伦理学并对哲学乃至其他学科带来极大影响。但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与社会背景下,女性伦理学在享用西方后现代哲学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承负着哲学困境所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角来看女性伦理学,一方面中国文化或许能为西方女性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一方面也为当今世界哲学观念的转变、哲学方向的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杨柏岭 《学术界》2006,(3):130-136
龚自珍有较为明显的两性文化观念,男性世界已经工具化,失去了生气,于是他的批判对象主要是男性世界,而乐于通过描绘女性世界承载他的人性启蒙信息,由母性教育强化童心体验、由美女形象谱写爱恋体验、由女性气质张扬自由价值,直至借助女性安顿失落情绪。  相似文献   

7.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哲学气质的智者。老子的哲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德之修养为枢纽、以人之生存为核心、以无为之术为旨趣,形成了自家独特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中强调"道法自然"、"自然无为"、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当今世界水资源缺乏等多种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失衡事件已引起普遍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如节约能源、退耕还林等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生态和谐的补救措施,无一不体现了老子哲学中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无为"与"无不为"的矛盾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学中大量文本以对女性身体的想象为枢纽支配整个叙事的进程.革命指令下,从性感身体到革命身体,从身体自我到自我的异化,从女性气质到气质"雄性化",这都充分表明革命对女性身体既解放又规训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子"水"哲学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及哲学内涵.文章在探寻老子"水"哲学历史渊源的基础之上,从形态、特性和本质三层维度分析了其内涵.在具体运用层面,老子"水"哲学主要包括倡导上善若水、谦和柔弱的处世智慧;讲求以弱胜强、小国寡民的政治策略;追求自知者明、于是玄同的精神理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是莫里森作品的一大主题。本文通过阐释其作品中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男权主义和生活环境的三重压迫下的命运,逐步深入分析了其作品中展现的黑人女性历经苦难,不断抗争,重塑自我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博爱的母性女性主义思想,从而探讨了莫里森如何执着地在作品中为黑人女性寻找出路。相对于激进抗争的女性主义思想,莫里森更衷情于与基督教博爱观相结合的母性女性主义思想,那就是要朴实自然、乐观坚强,用爱心去包容一切,与周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语境下诠释老子哲学,同时满足了时代发展之"生态转向"和"东方转向"的双重要求。老子哲学所蕴含的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知足知止的生态消费观、冲气为和的生态和谐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农法观和贵柔守雌的生态女权观,为当今和谐生存世界的构建提供了极具智慧的哲学层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赫钧 《社会科学论坛》2010,(18):200-203
当代"新生代"的女性艺术家迅速崛起,自小浸润于这样一个多元而开放的信息社会里,她们艺术触角是更为敏感与张扬的。她们总是从斑驳陆离的文化影像中顽强地浮出,用她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永恒的母性主题展示出与那永恒的自然同在的美丽与和谐,显示女性的智慧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先秦时期的《周易·系辞》《老子》与《庄子》中的语言观来分析中国特殊的本体论视野.于"变"中求"久",并于"久"中应"变"是中国哲学特殊的本体论根基;《周易·系辞》所奠定的"言-象-意"的三维结构是中国哲学能克服二元分裂的主要原因;老子以"同出而异名"确立了中国哲学"道言合一"的思维原点;庄子认识到了"名言"的对象化趋势,所以强调"道"的不可分性.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先秦哲学的具体性、多样性、变动性和整体性的本体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期内,女性文学中女性自我话语系统得以建立、发展和演变:一是愈来愈多转型期女作家在表现女性自我时,都倾向于对女性力比多本能结构的探究,致使女性自我意识与女性身体行为日益趋于同构。二是针对男权中心主义,转型期女作家们采取了多种的叙述形态,自觉地参与了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解构。三是转型期女作家一方面大胆地拆解传统的母亲神话与恋母情结;另一方面,却真诚地颂扬母性和母爱,竭诚使女性自我由母性之根出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四是女作家着意于对女性自我存在的探究,导致了女性自我的个性化特征的鲜明性。此外,尽管转型期女性自我开放而多元,但女性自我对独立、尊严、自由和爱的追求和探索却始终如一、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16.
老子"道"观念的形成,是先秦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标志在于"道"之体系形而上的超越性。通过与同时期其它思想的对比,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之所以有这样的突破性是受楚文化的影响。楚人的宗教世界以"无‘上帝’的泛神崇拜"原始宗教观为核心,又富有浓郁的"神巫"风气,这使得楚人与鬼神的关系"亲近友善",楚人的思考以"自我"和"个体"为本位。这种与周文化有极大区别的独特地域文化,为老子哲学形而上的突破提供了文化土壤,使"道"的概念得以在宇宙观念系统尚未成熟、思想相对大胆自由、文化充满浪漫神秘色彩的环境中实现哲学超越;而"楚巫"风俗中"天人不隔"的观念、"巫者"超离现实的形象特点以及楚地神灵"东皇太一"的神格形象则成为了老子"道"之形象的具体来源。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观念的形成,是先秦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标志在于"道"之体系形而上的超越性。通过与同时期其它思想的对比,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之所以有这样的突破性是受楚文化的影响。楚人的宗教世界以"无‘上帝’的泛神崇拜"原始宗教观为核心,又富有浓郁的"神巫"风气,这使得楚人与鬼神的关系"亲近友善",楚人的思考以"自我"和"个体"为本位。这种与周文化有极大区别的独特地域文化,为老子哲学形而上的突破提供了文化土壤,使"道"的概念得以在宇宙观念系统尚未成熟、思想相对大胆自由、文化充满浪漫神秘色彩的环境中实现哲学超越;而"楚巫"风俗中"天人不隔"的观念、"巫者"超离现实的形象特点以及楚地神灵"东皇太一"的神格形象则成为了老子"道"之形象的具体来源。  相似文献   

18.
老庄哲学追求的"生无所待",主张混沌和无为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究人的在世方式,区别于儒家的处世方法,老子与孔子都在其思想中体现了对整个世界的人文关怀。在更高层面上,老子思想既是一种大仁不仁的至仁关怀,又是与命运相抗争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学者将家庭空间内部的女红活动,简单解读为女性被边缘化的表现,这一论断掩盖了女红与女性身份问题的复杂性。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看,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女红对于女性身份具有相似的意义系统:女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行为,也是建构女性性别内涵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女红作为一种文学符号,东西方文学却呈现明显差异:西方文学多以女红书写反抗,而中国文学则以此表达贞顺。这种差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许多关键问题诸如空间概念、家国政治上的差异,同时也可看出,西方哲学多强调天人之分、二元对立,而东方哲学更重视阴阳和合、万物一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不仅用自然哲学来框范人生哲学、社会哲学,而且,他的一些思想具有不可磨灭的美学价值.老子的"虚静"观,在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