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理论界》2016,(10)
作为唐代书法理论的代表人物,张怀瓘构建了宏大的书法美学理论体系,不仅在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史意义。其"风神骨气"的审美理想,表征着盛唐美学气象;其"神彩"说则代表着唐代美学理论的高峰;其"神、妙、能"三品的审美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后世书画品评和美学理论的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影响;其推崇"骨丰肉润"的形式美学观念,确立了后世书法形式批评核心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2.
武原 《人文杂志》2001,(2):119-121
唐代是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关于这一时期书画创作的繁荣景象,关于众多书画艺术家个人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关于无数书画作品的审美价值等等,介绍性、研究性文字已经很多了.本文拟避大就小,仅从商业层面上谈谈唐代的法书名画交易问题.  相似文献   

3.
盛唐时代,西域等地外来文化艺术进入中原地区,促进南北文化交流,中外多元文化融为一体,大渗透、大融合、大交流。在此背景下,盛唐绘画与同时代的诗歌、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互相借鉴、互相渗化、互相交融,共同造就了唐代多元化艺术的辉煌篇章,并发展到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兴盛的高峰期。这既是各文化艺术的互通性和互渗性中审美流变的结晶,也促进了唐文化的整体发展,在当时和后世均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许宜兰 《中州学刊》2007,(6):240-242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矛盾激烈,并受佛道思想的冲击,儒家思想产生了危机,士人们逐渐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把魏晋思想引向了玄学。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主张个性张扬,追求"简约自然"的审美风尚。这种审美思潮充分反映在当时的书法理论与创作之中。魏晋书学思想中对书法创作主体虚静之心的重视、书法形态、书法品评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自然观念等对后世书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先秦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端。从文字创造、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到隶变的发生,是由汉字之美到书法之美,由制作性书法向抒写性书法的转变。先秦书法决定了后世书法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基本因子,包含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普遍性原则。考察这一具体艺术现象,将有助于深化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特性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元稹一生,在唐代,对后世的影响都十分深远,但后世对元稹生平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今仅举例一二,就教于贤达。  相似文献   

7.
佛经抄写是唐代一项重要的出版活动,本文以武周时期抄写<妙法莲华经>为例,考略唐代写本出版的概貌.唐代佛经出版从机构、人员、复制、校勘、装帧、流通等各环节都对后世的出版积累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唐代是中国古代手抄图书发展的最高峰,又是雕版印刷的肇始,而唐代佛经抄写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于古代出版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处于重要阶段的唐代,是典制史著编纂的开拓和创新时期,成果卓著.其编纂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编纂特色,均对史书体裁和史学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并对后世典制体史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5,(7)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源于文学类作品典故的大量选用,直接反映了唐代文学发展的审美取向,而这种审美取向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唐代文学的实际创作,并最终促成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初娇娇 《理论界》2022,(11):92-98
道家逍遥游思维对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指空间层面的无所待,同时也暗含时间上的无际涯。道家美学能够透过象外之象的妙象走向时空的融合,渗透于唐代美学与文论之中。在其影响下的唐代审美意象时空是超越性的道体意象时空,从社会人生走向宇宙自然层面,从物我间隔走向心物之间。审美意象时空视域由此无限打开,在时间上形成以“道”为中心的审美意象时间建构途径,从空间维度打开逍遥游空间视野,将存在空间诗意化、审美化。主体“游”于心物之间,在无限的自然界有着唐人独特而又恣意的意象时空想象和意象时空审美。  相似文献   

11.
秦汉之际,是我国书体各体形成的重要时期。自大量秦汉简牍问世以来,填补了书法史上秦至东汉这一时期的空白,使书法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备。汉简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贵遗产。学习汉简书法不仅是一种书体形式的借鉴,而且是一种书法精神的追求。本文通过阐述汉简书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及艺术特征,在笔势、笔法、结构、章法布局、美学、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汉简书艺术对后世的启迪借鉴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唐代出现的"白话小说"与宋元话本关系密切为后世白话小说的先声.而在唐代白话小说的形成中,职业的独立讲唱者的出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应该说,唐代讲唱者在其所进行的艺术活动中,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其所强调的声、辩、才、博,对后世的艺术活动影响颇大.而讲唱与民间说话的结合,则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发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绘画笔墨有着与书法笔墨不相一致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书法先期成熟之时,线条、轮廓方面的用笔造型对绘画有巨大影响;但随着唐代以来绘画水墨的发展,绘画墨法长足进步,进而与笔法相互整合,产生了有笔有墨的笔墨观念,并随着明清写意笔墨的发达,反过来兑入了书法笔墨之中。而写意的发展又使得绘画笔墨不得不远离宋代写实传统,进而与书法笔墨的表现性不谋而合。于是,书画一体才真正地被文人画一脉创造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董雪静 《学术论坛》2012,35(4):197-200
"厚"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较为后起的范畴之一,主要指一种圆润滚实、肉膏骨健、笔力逑劲的书法审美风格。从汉魏自然朴拙之自发风貌到晚清书家精心刻意之自觉追求,"厚"逐渐由一种简单拙朴、雄强泼辣的书法形体特征发展成为成熟的书法审美风格和艺术品鉴标准,在形态美、立体美、力度美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书法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和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论先秦时期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一般著述中常提到的是汉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进藏、清代的满蒙联姻,称颂唐太宗和康熙帝民族政策的开明和成绩,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先秦时期,特别是历年八百的周代,我国究竟有没有民族政策?当时民族政策的基本特征如何?对后世起了什么影响?似乎所有著作和教材中均未有专门论述。笔者认为:我国先秦时期,至晚到了周代,已经有了完整的、具体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它对后世起了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很好地进行研究和总  相似文献   

16.
经典化的陶渊明是他的读者塑造出来的。陶渊明的隐士身份和“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定论,影响了后世读者对陶渊明的接受。唐代独特的隐逸文化使陶渊明日益显扬,而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围、文人心态和审美趣味,使陶渊明成为经典诗人。  相似文献   

17.
元稹诗文在唐代传播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今仅举例一二,就教贤达。  相似文献   

18.
权力和唐代书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和唐代书法文化武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书法文化在唐代得到了蓬勃发展,被誉为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鼎盛时期。古人认为,“书之盛,莫盛于唐”①“书学莫盛于唐”②,“字学至唐最盛”今人的看法与此完全一致。那么,为什么书法文化在唐代能够出现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发展到了唐代,如日中天,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染翰临池,世习家传,书家辈出,名作迭见,诸体皆备,各臻其妙。不同风格,争奇斗艳。书风之盛,蔚为大观,足以与晋代书法艺术相媲美。唐代书法艺术,代表了我国书学的最高成就。 在绚丽多彩的唐代艺苑中,颜真卿的书法,领袖群伦,冠冕书坛。他的书法,独树一  相似文献   

20.
篆分古意是何绍基融会碑帖、打通南北形成自家独特书法风貌的内脉和主线,是何氏毕生的审美追求。何绍基一生的书法实践和审美追求都围绕篆分古意而展开:论书推崇篆分意度;学书溯源篆分遗法;作书追求篆分遗意①。何绍基的书法审美追求及其创作实践,对明末清初及当代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