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正当价格竞争,指的是违背市场交易中的自愿、平等、诚信原则和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价格竞争的范围主要限定为垄断、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当价格行为三个方面。不正当价格竞争使商品价格丧失市场信号功能、丧失调节功能、丧失经济动力功能,破坏经济原则和市场规则。  相似文献   

2.
欺诈行为与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的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南生 《江汉论坛》2006,3(10):62-69
欺诈行为是近代乡村手工业中广泛存在的丑恶现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在全面梳理史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欺诈行为产生的根源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文章认为寻求短期利益动机的驱使、残酷的市场竞争与商人的过度剥削、有效管理的缺失是欺诈行为产生的显性原因,社会转型时期诚信意识的弱化与少数商人道德的败坏是其文化上的隐性根源。欺诈行为是造成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衰变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谢志红 《江西社会科学》2002,18(11):178-179
对于证券欺诈行为的界定,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是将证券欺诈限定为对客户欺诈的行为,并与内部人短线交易、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的行为并列为证券禁止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旅游市场过度价格竞争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淼焱 《理论界》2005,(1):174-175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过度的价格竞争不仅可以抑制价格上扬,而且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是过度价格竞争,则背离了价值规律,既扰乱了旅游市场,又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本文重点讨论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辖管理的旅行社和旅游饭店过度价格竞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寡占模型与中国电信市场价格竞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邮电业改革重组后,邮政和电信分离,电信市场经历了由垄断向寡占的过渡,电信市场 中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但是,电信资费水平的偏高与消费者的预期一直存 在矛盾,同时价格管制与增进市场竞争也存在两难抉择。为此利用寡占理论对中国电信市场 中的价格竞争进行了研究,力图解释中国电信价格竞争的成因,并提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 竞争策略和电信价格管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国家计委最近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13种行为被列为价格欺诈行为: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  相似文献   

7.
低价销售作为一种竞争策略 ,如果经营者将其作为进行正当价格竞争或让利促销的手段 ,法律将对其予以认可或保护。但是 ,如果经营者为了排挤竞争对手 ,进行不正当低价销售 ,破坏竞争 ,法律则将其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从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特征、法定构成要件、法律认定等方面入手 ,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法律分析 ,有助于正确界定低价销售合法与违法的界限 ,合理确定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的调整规则 ,促进和保障正当价格竞争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8.
一、价格欺诈的特点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采取欺骗或引人误解的价格表示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复杂多样,具体有以下几种:1欺骗性降价,指经营者谎称商品或服务降价而事实上并未降价,甚至反而涨价的行为。有些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寻求低价的购物心理,在商品定价上隐瞒真实情况,虚报原价和现价,谎称降价,诱骗消费者购买其商品,如常见的商家抛出所谓的“赔本大拍卖”和“跳楼大甩卖”等等。2欺骗性标价,指诱骗消费者上当而故意用模糊文字、语言、计量单位等表示价格的行为。某些商贩将季节性很强的水果故意模糊标价,如荔枝…  相似文献   

9.
周芳 《青海社会科学》2006,(3):40-43,4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可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因价格竞争有其局限性,因而随着竞争的激烈、企业管理者经历市场的洗礼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非价格竞争的优势日益凸现,并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郭光 《兰州学刊》2008,(5):82-84
价格歧视是零售企业常用的市场竞争手段。价格歧视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针对价格歧视影响的两面性。美、欧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从法律上,对市场上各类价格歧视行为予以界定,并对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的价格歧视行为给予严格的规制,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文章就我国零售市场上出现的各类价格歧视行为进行归纳分析,并根据美、欧等的法律规制实践,就我国零售市场价格歧视行为的规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公用企业经营目标的双重性,使得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公用企业必然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从而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性福利损失。要对公用事业价格垄断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就有必要科学界定公用企业的内涵和特征,建立统一价格管制机构,健全价格听证制度,构建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反价格垄断行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欺骗性价格表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骗性价格表示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形式复杂,危害严重,应当借鉴外国关于欺骗性价格表示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竞争状况的发展,尽快将欺骗性价格表示纳入竞争法的调整范围,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制度还是侵权行为法甚至是刑法,都对欺诈这一客观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评价.民法中将其称为欺诈行为,刑法中将其称为诈骗行为.法律行为制度关于意思表示行为效力的规定应当起到对各类虚假表示人束以合同法拘束力并保护受欺诈人意思自由的作用;侵权行为法上的规定则着眼于令欺诈人承担赔偿责任,弥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至于刑法制度则偏重于对情节严重的欺诈行为施以惩罚性制裁.民法法律行为制度与刑事法律制度对行为的评价表现为效力性评价与违法性评价.而同时,效力性评价并不影响违法性评价,民法上被评价为有效的行为并不影响其被刑法评价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近一个时期社会上一些人对价格竞争多加贬抑的情况,根据市场竞争的基本理论和诸多实证资料,从论述市场竞争就是竞争力的较量,而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就是产品的成本优势,表现为价格优势;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加上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各企业间甚至各国间的产品质量逐渐形成趋同化;即使那些有明显质量差别的产品,人们在做购买决策时仍会考虑产品的性价比等三方面,说明价格竞争的意义至今仍不可低估,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一有效市场竞争是指包括产品竞争、销售竞争、价格竞争等在内的营销竞争,有效的市场竞争能使各种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合理流动,从而使资源在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达到优化配置,同时,有效市场竞争还能迫使生产者不断采用节约的生产方法,节约使用生产资料,改进劳动组织,引进高效率的机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适应市场变化,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不仅如此,有效的市场竞争能使优者胜劣者汰,是一种奖励效率、惩罚无效率的最好手段,然而,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并非一切市场竞争活动都是有  相似文献   

16.
产品信息欺诈是电子商务欺诈的典型代表,提高消费者对产品信息欺诈的风险感知,已成为保障网络交易空间安全的关键。为度量消费者在电商交易中对产品信息欺诈的感知风险,基于产品信息欺诈特征,提出了感知风险分为产品评价风险、价格风险、推荐信息风险、配套服务风险和产品信息展示风险等五个维度,开发了“我认为商品评价不是消费者做出的真实评价,是商家刷的”等24个测量题项。建构并验证五维度一阶因子模型、单维度二阶因子五维度一阶因子模型的感知风险结构的测量模型,提出了后者的测量结构更优,有助于对消费者感知行为进行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及其对保险欺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表明,保险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十分严重的。保险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保险欺诈得逞的重要条件。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保险欺诈行为的实施者伤害的不仅仅是合同相对人,最终也将伤害到自己。只有建立起相互共享的信息系统,完善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保险欺诈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李鸿 《学术界》2008,(1):278-281
通过分析大陆和英美法系国家涉及的反欺诈规范,综观两大法系关于欺诈立法规定的共同点,结合<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反欺诈行为的规定及合同的效力,展开分析、比较,进一步深化对欺诈行为的认识,排除国际经济往来中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19.
市场欺诈的泛滥犹如癌细胞在市场经济肌体中扩散,若不能有效地加以遏制,必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拟对市场欺诈的成因、危害及其遏制对策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一、虚幻权益与真实权益的交易市场欺诈的实质是虚幻权益与真实权益的交易,其基本特征是:1、欺诈人的行为包含有虚假的经济内容。按欺诈人行为包含的虚假内容不同,可将市场欺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师董欺诈,其表现有两种,一种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将不符合法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冒充符合法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另一种是产品虽然符合法定质量标准,但任意添加或…  相似文献   

20.
董淳锷 《社会科学》2023,(9):165-180
随着立法的完善,旨在规制经营者欺诈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法律规则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规则之间必然逻辑自洽或者立法目的可以自动实现,不意味着涉及经营者欺诈的诉讼纠纷已有相对统一的裁判标准,也不意味着有关经营者欺诈的争议问题已得到充分的法理阐释。为准确适用法律,应以体系化思维全面梳理涉及经营者行为规制的规则、涉及经营者欺诈构成要件的规则以及涉及惩罚性赔偿的规则,区分经营者欺诈、产品缺陷的经营者侵权与特定领域的经营者恶意违约三种行为的异同,厘清经营者欺诈与惩罚性赔偿的逻辑关系,明确经营者欺诈各项构成要件的法律内涵及判定标准,合理计算惩罚性赔偿的基数与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