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军事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战争道德记忆。战争是人类难以彻底医治的伤痛,但也给人类留下了大量战争道德记忆。探究战争中的道德记忆,不是要为战争进行道德辩护,更不是要美化战争留给我们的道德记忆,而是要论证战争与道德记忆的紧密关联性,并且推动人们从伦理的角度深刻认识战争的内涵、本质和特征。战争道德记忆具有双面性。由战争催生的善多种多样,由战争产生的恶也五花八门,因此,战争道德记忆是一副善恶交织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胡键 《云梦学刊》2023,(1):47-65
当代国际关系的著作在研究战争的时候一般都会详细地叙述战争的来龙去脉、战争的时代背景、战争前后人的反应以及战争的后果和影响。但是,中国古代关于战争的叙述可能难以做到如此详细。尤其是中国史书对战争的叙述往往是见战不见人,只关注战争的结果,即便关注人,也主要是那些决策者和战略家,一般的人是被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的。相比之下,古希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关于战争的叙述则非常详细,不仅详细地描述了战争的过程,而且对战争的决策、人的心理变化等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特别是该书通过大量的具有现场感的演说词,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这些演说词的内容揭示了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诸多原则和机制。因而,它对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布匿战争是古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地区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之所以被称为布匿战争,是因为罗马人认为战争的起因是迦太基人"不讲信用"(在拉丁语中把不讲信用的人称为布匿人)所致。布匿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次战争),其中,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负,从根本上决定了以后整个战争进程和结局,标志着罗马地中海霸权的崛起,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学者对义和团运动期间的中俄战争一直关注不够,1996年出版的达旗升的《1900年满洲的俄中战争》是填补空白的重要著作。达旗升对这次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进程做了详尽、准确的研究。他利用大量俄方档案,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多元素平衡理论以及后现代理论等理论方法,客观展示了1900年中俄战争的全貌,揭示出这次战争对中俄两国的重大影响,指出了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俄国蓄谋发动的侵华战争。达著的不足之处是对中方资料和成果的借鉴不够。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坚持现实政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立场,被迫同美国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符合儒家战争伦理的正义原则。具有正当的理由和正当的意图,体现了法律和道义上的正义性,是一场有限的战争,是中国所考虑的最后手段,体现了正义战争的区分原则、保护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源在于其正义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类战争的起源问题,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解决了的。一批中外学者,有的搜集许多资料揭示了人类战争最早出现的年代,有的考察当代仍生活在文明时代之前的某些部落之间发生的战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在我国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普遍看法,战争发源于私有制,或者说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简论》一书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即为:“战争起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影响很大的《辞海》在“战争”条目中说:“战争是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以后才有的,……”1989年版又修改为“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这个“一定阶段”联系到《辞海》关于阶级、私有制和国家的条目看,仍然是指私有制和阶级产生  相似文献   

7.
赵玉英 《北方论丛》2007,(4):102-104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的转折,也是雅典历史的转折。雅典在战争中遭到彻底失败,除了城邦充满动荡危机、奴隶制经济萧条等希腊世界共性特征之外,雅典帝国崩解、民主政治衰退构成了雅典特有的战争后果。雅典帝国崩解和民主政治衰退既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失败的结果,也是雅典各种内部无法克服的各种矛盾必然。斯巴达战争中的胜利只是从外部促了进这种结局的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现实战争的境域是胡风话语的生长境域,战争的日常化和私人化,使得战争成为胡风话语的逻辑起点;同时也使得胡风话语渗透着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方式,表现为“我们”体主语和战争术语相结合的话语特征;而胡风以“人民”为中心的战争启蒙观使得胡风话语超越了二元对抗的战争思维。  相似文献   

9.
赵国军 《兰州学刊》2007,109(2):49-52
国内学界过去对美国国内的文化战争和国际上发动的反恐战争分别作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新保派发动反恐战争的国内根源却很少进行深入的考察.本文从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的角度,对这两种"战争"作了比较分析,指出尽管文化战争和反恐战争在发生的时空以及所采用的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新保守主义参与或发起的观念战争,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根源、思维方式.二者不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且存在相互依赖和彼此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术论坛》一九八三年第五期刊登了《为战争起源问题正本清源》一文。本人对该文中的几个问题谈点不同看法,就教于毛振发同志和广大读者。一、关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定义问题作者引用了克劳塞维茨(以下简称克氏)的“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三句话,并说成是“克氏战争定义”。到底应怎样看待克氏的战争定义呢?从克氏的著名论著《战争论》原文来看,战争定义应该是克氏用黑体字标出来的带有结论性的“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而不是其他语言。这个定义,克氏提出了两个要点:一是战争的目的,即迫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二是战争的手段,即暴  相似文献   

11.
张万杰 《北方论丛》2007,(3):99-102
东北流亡学生群体是九一八事变前后被迫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学生的总称。这些东北籍流亡学生不甘忍受乡亡家破的耻辱,为收复东北失地而自发地团结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开展着东北救亡运动。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他们逐渐集聚于西安,将救亡活动汇入到西北抗日救亡的大潮之中,成为推动西安事变爆发的促进性因素之一,也是支持与拥护西安事变的一支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12.
论五四时期戴季陶的反帝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河 《北方论丛》2001,1(6):90-93
五四时期,尚是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戴季陶,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深刻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并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的批判,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较为进步的思想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马寒梅 《阴山学刊》2005,18(4):11-17
傅作义主政绥远后,面对德王的分裂势力和日本的侵略,运筹帷幄,既反分裂,又反侵略,先后发动了绥远抗战、绥南战役、奇袭包头、五原大捷等一系列战役,在全国先后掀起了两次抗日高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4.
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造成的中华民族生存危机,使中国人产生了自我群体身份急待确认的心情,激发了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诉求和想象。在战争中,国人不同程度地从自己所属的社群脱离出来,加入到建构自己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之中。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发动了极其残暴的侵略战争,而且战后仍坚持所谓的“皇国史观”①,否认战争罪行,修改、篡改许多重要的侵略史实。本文论述了战后日本进行的三次大的“教科书攻击”②,进而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现实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这次伟大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广大海外华侨的热心援助。海外华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全力投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他们以宣传抗日救亡、组织救亡团体、捐款捐物、寄回侨汇、回国投资、购买公债、抵制日货、回国参军参战、维护国共合作、争取国际援助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支援了祖国的抗战,为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马军 《社会科学》2012,(6):155-163
抗战期间,上海市米号业同业公会会所——嘉谷堂被难民占住。抗战结束以后,为了收回会所,公会方面与十余家占住户打了多年的官司,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的1954年才最终获得解决。抗战胜利以后,上海粮食业本就饱受恶性通胀和政府管制之苦,处境艰难,而旧址被占,更使其业务的开展受到严重的空间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战争不仅打乱了上海粮食行业的发展之路,也给它在战后恢复正常的运作秩序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8.
觉醒联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成立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它仅存在于八路军所辖的抗日根据地中。这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既勾勒出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发展的一般概貌,同时也充分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反对的。日本士兵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是中日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刻表现,是中日关系史上美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邵雍 《晋阳学刊》2014,(4):52-60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苏联接壤,时任新疆督办的盛世才在政治上奉行六大政策,与中央政府保持半独立的状态,使新疆成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和中共与苏联来往的重要通道。对中共而言新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新疆的工作又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陈潭秋到新疆主持中共的地方工作是临危受命,勉为其难。在新工作四年中,陈潭秋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政治经验丰富,最早向党中央发出了新疆工作的警报。然而中共中央、共产国际、苏联基于种种考虑,未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撤出在新工作人员,导致陈潭秋等80余人在新疆事变中被杀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继皖南事变后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打击。由于盛世才深藏不露,及时识破其真面目并非易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抗战时期新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20.
袁素莲 《齐鲁学刊》2003,1(6):128-133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炮声,唤醒了广大中间势力,使其转变了一贯依附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立场,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建立各种组织,凝聚起抗日救亡力量;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竭力呼吁停止内战,共御外侮;首倡和维护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积极创办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抢运战区物资,努力开发后方经济;奔赴抗日前线,血洒疆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