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丽忠宣王素有崇佛之心,他在居留元朝期间其礼佛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与当时诸名僧皆有往来,其中与天目中峰禅师的交往尤能突出其好佛之性情。从最初交往时的碰壁,到最后为中峰禅师所接纳,终成一段君王拜名僧的佳话,体现了忠宣王礼贤之情。  相似文献   

2.
徐继畲(1795--1873) ,山西五台人,是清季政界著名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地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文化人物。徐氏曾在两广为官,并官至福建巡抚,为当时少有之廉吏。又曾撰《瀛环志略》这样一部名著,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及各国政经状况。所以一般人只知他是一个封建官吏和地理学家,而很少知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关于徐继畲的诗作,拟另文论之,本文只探讨其中的忠厚之旨与亲民思想。  相似文献   

3.
龙济光,云南蒙自人,土司出身。他为官主要在辛亥革命前后,曾任清朝广西提督、广东提督,民国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等职。当时正是中国社会矛盾最为尖锐复杂,变化最为迅速巨大的时期。新与旧、进步与落后、改革与保守的斗争交织在一起。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龙济光作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成员,既要做出符合社会潮流的反应,又要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地位。阶级的局限,使他扮演了一个复杂多变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冯光 《社会科学家》2001,16(2):89-92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更是当时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和为官从政的实践活动都反映出了敢于反对封建专权,提倡宪政,平等和真情思想,含有民主意识的色彩,与同时代的欧洲文艺复兴思潮有共通的地方.起到了历史性的启迪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5.
1219年,成吉思汗远征西域,耶律楚材扈从征讨,在西域居住近十年,创作了130余首西域诗,返回燕京(今北京)之后,他又撰写了《西游录》两卷。耶律楚材在西域与王君玉、丘处机、郑师真、蒲察七斤、李世昌等人交往较多,且有相当数量的汉语诗文作品。耶律楚材与这些人的交游及诗文作品证明了汉文化在当时的西域流播较广,因而对研究西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至晚到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开始往来.张骞通西域,曾在大夏见到经中国西南传到印度,又由印度传到中亚的"蜀布"和"邛蜀杖",说明当时中印两国就有了陆路的交往.海路方面,汉朝使节曾航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勤廉爱民 ,不论为官何处 ,都能把民众疾苦放在心上 ,体察民情 ,为民排忧。晚年他用自己节省下来的俸禄在家乡创办义庄 ,接济族人 ,历史上影响巨大。范仲淹的这些行为与他的家庭环境和北宋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因“马嘉理案”,郭嵩焘被清廷作为首任驻外大使派往英国;在出使期间郭嵩焘与日本驻英公使上野景范等人进行了大量的交流,通过交往他对当时日本国内改革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恒俊 《船山学刊》2009,(3):170-173
宋朝铜钱随着宋朝与东南亚诸国之间的交往大量外流东南亚地区.近年大量宋钱在东南亚被发掘出土。宋朝铜钱的外流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友好交往的见证。宋钱在东南亚地区的流通促进了当时南海诸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东南亚地区货币经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代艺术家张照生平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云 《广西社会科学》2003,(11):109-112
在近年兴起的目连戏研究热中 ,宫廷大戏《劝善金科》自然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但长期以来 ,由于某种原因 ,对《劝善金科》的改编者张照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故而对他本人及其剧作的评价也存在偏颇。本文从浩瀚的清代史料中 ,钩沉出张照的生平事迹 ,对其家世、仕宦及其在文学领域中的成就进行详尽考证和深入研究 ,以求对这个在中国戏剧史上做出贡献的艺术家作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孙季良,盛唐时期河南洛阳偃师人。他是名儒尹知章的门生,又与著名诗人张说、贺知章等人同列“开元十八学士”。孙季良的传世诗文作品极少,在整个唐代文学史上湮没无闻,但在唐诗选本史上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他编选的《正声集》是第一个唐人选唐诗的诗歌选本,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他还擅长书法,并且参与了唐代大型官修类书《唐六典》和《初学记》的修撰。  相似文献   

12.
历史视阈中的"诗言志"文化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芳 《河北学刊》2007,27(4):159-161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诗的国度,诗论亦是中华民族诗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性沐浴的早期文化中,诗所言之志是指其担荷的弥合天地神人的神圣职责;伴随人文文化的日渐觉醒,赵文子们借助《诗经》营造了一种诗意的生活,而研读诗论的嬗变,则可以触摸中华民族在诗性文化中传达的浓郁的历史信息,体会诗缘情这一国人对自己诗性文化的清醒反思和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13.
宫体诗兴起并全盛于梁代,以萧纲的东宫为中心。在宫体诗兴起与兴盛的过程中,徐摛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摛自幼受到永明诗风的熏陶,其诗"好为新变,不拘旧体",其特点是:多咏物诗,以描摹女性为中心,内容狭窄;追求声律、节奏、对仗之美,风格秾丽。徐摛是萧纲的老师,是徐陵的父亲,在徐摛的教育引导下,萧纲与徐陵走上了宫体诗创作之路,并成为宫体诗创作的领军人物、核心人物。徐摛才、学、识兼备,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加之萧纲的"恩礼"与推崇,徐摛发起的这种"新诗"为"春坊尽学之",宫体诗因而达到全盛。  相似文献   

14.
李朝末期,社会极度堕落,百代硕学李星湖、丁茶山归隐林下,文运陷入混沌。天才诗人申纬继金昌协之后成为时代的彗星。其诗以苏轼为宗,自命“由苏入杜”,又因同清代名儒翁方纲等江南名士广泛交游,故受清朝清丽纤靡诗风之洗礼。其书、画亦为人颂。因此,申纬以诗、书、画三绝名扬中外,在朝鲜汉诗文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涛 《河北学刊》2003,23(3):131-135
赵翼在清代乾嘉诗坛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其独特性之一表现在其身份的二重性———诗人与史家合璧 ,赵翼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其史学思维与方法的影响 ,在诗歌内容与风格等方面皆有创新 ;其独特性之二表现在赵翼诗歌理论的创新主张上 ,把史学思维与方法作为其诗歌创新实践的运营途径。  相似文献   

16.
徐桐、载漪等人深受儒家经典影响,忧国忧民,廉洁奉公,堪称良吏。但是,对已经发生巨变的国际局势并不了解,认为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先进思想,就是离经叛道,将导致亡国灭种。他们的思想,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终于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17.
诗因诉说而产生,书法因书写而出现,各自经历了无意识创作的阶段而进入有意识创作的层次。这一过程,即形式与技术的形成过程,贯穿着整齐化和逆整齐的追求。诗和书法作为传统文人的必修课,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宋代书法史上曾设置过一个专门的御用书法机构——御书院。它隶属于翰林院,是皇帝学习书法、从事书法活动及选拔、培养书法人才的场所,堪称皇家“书法学院”,萃集了一批善书的书法官吏。御书院从宋太宗始设到高宗罢废,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为宋代书法的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是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却一直被治宋代书法史者所忽略。从制度层面对御书院设置的时间、位置、变迁、机构职能、人员选拔及出职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初步考证,以期对这一重要的书法史问题有新的认识,并补书史之阙。  相似文献   

19.
李瑞豪 《殷都学刊》2007,(4):112-117
蒲松龄与齐鲁诗坛的诗人交往很多,但很少受他们的影响,他认为写诗是"风雅"之事。蒲松龄的诗歌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但现实主义精神过强,自我形象很突出,与当时风行的"神韵说"背道而驰,却契合了"神韵说"的反对者赵执信的诗论。王士禛并不奖掖蒲松龄,赵执信与蒲松龄也没有交往。蒲诗远离了齐鲁诗坛,以极强的现实关怀消解了《聊斋志异》的浪漫抒情。  相似文献   

20.
<报任安书>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汉武帝太始四年和征和二年两说.徐朔方先生赞同王国维太始四年说并驳斥程金造<从报任安书商榷司马迁的卒年>有关征和二年的观点.分析各种史料,可以看出,徐先生由于在一些地方误读文献,加之忽略了一些历史和生活常识,故而其<补说>并不能够证明<报任安书>写于太始四年,因此赵翼和程金造关于<报任安书>写于征和二年的观点应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