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的“实”与“虚”一直为人们争论不休。这不仅关系到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也涉及到历史小说如何处理“实”与“虚”的问题。清史学家章学诚认为《三国演义》的缺点在于:“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主张“实则概从其实”。①胡适则认为“《三国演义》拘守的历史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所以只成一部通俗历史,而没有文学的价值。”②这些论点,不是失之偏颇,就是不符合事实。按照章学诚的“实则概从其实”《三国演义》就不能成为历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的小字注非一人一时所加张志合我在拙文《(三国演义)初考浅论》中,曾对《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作了一个初步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作,也不是《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黄正甫刊本《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当时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这在史学界大概已成定论。但《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却还在被误认为是个“粉面奸臣”,这实在冤屈他了。其实,我们细读《三国演义》,再和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对照来看,可以发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并不是个反面人物,而是基本上属于功过并存,功大于过的正面人物。 如众所知,《三国演义》材料的主要来源,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引。我们细读《三国演义》,不难发现,有关曹操的叙述与描写,在许多重大事件和情节上,甚至包括某些细节,是基本上忠实于《三国志·武帝纪》和裴松之注引的史实的。陈寿  相似文献   

4.
在蜀汉后期的四个重要人物中刘禅虽然平庸,却安于君位,与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昏君、暴君相比,表现不算太差,堪称“庸主”的典型;蒋琬、费祎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对稳定蜀汉政权起了重要作用。《三国演义》对他们执政时期一笔带过,是一个明显的缺陷;姜维虽力图继承诸葛亮遗志,但国势衰微,无力回天,只能成为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与《东同列国志》都崇尚“羽翼信史” ,但罗贯中的立意在小说历史化 ,冯梦龙则意在历史通俗化。两人在编纂技巧上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如火的7月,中国内地的荧屏也将再次掀起收视热潮——46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隆重推出。该剧是中央电视台继《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四大古典名著之后的又一部历史巨作,评论家称其是“故事如真、江山如画,英雄如虎、美女如云”。  相似文献   

7.
历史小说,是描写历史题材的小说。它既不是历史教科书,也不是脱离史实的创作,而是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因而它的生命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对历史小说,历来评论者的意见不一。但总的说,无外乎两种,或说过于拘泥史实,缺乏艺术创造;或说离开史实太远,违反历史真实。对《三国演义》一书,也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拘守历史的故事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所以只能成一部通俗历史,而没有文学的价值”。与此相反,有人却说《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绝大多数不符合历史事实。有些只是传说,或作者的创造,在正史中无记载。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看,不能说没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的“七虚三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自从成书以来,“七实三虚”之说颇为流行,意思是说《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历史故事,真实的多、虚构的少。其实,细究起来,所谓“七实三虚”之说并不可靠。从宏观的方面来讲,《三国演义》的社会背景及其大多数人物的姓名与身份确实符合历史的真实,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的描写中,实际上却是“七虚三实”。例如,赤壁之战在正史中的文字内容很少(万绳楠先生认为只是一场很小的战役),但却被作者用如神之笔大加渲染,写得惊天动地。三顾茅庐在史书中只有寥寥数语,作者却能够驰骋思路,虚构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情节,为诸葛亮的出山进…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一九七三年出版现在仍继续发行的《三国演义》前言中,对这部小说的主要思想意义作了错误的否定的评价,认为“《三国演义》在鼓吹实施‘王道’、‘仁政’的同时,歌颂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统治;反对、攻击农民革命;鼓吹英雄史观、神权思想和封建迷信;提倡封建道德,特别宣传‘忠’、‘义’等。”这种对《三国演义》主要思想意义的评价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与英雄的古典小说 ,书中英雄个个有泪 ,而且动辄流泪。作者罗贯中对英雄泪的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同时 ,也不可否认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是小说的初创时期 ,《三国演义》人物刻划只能称为类型化典型。从现代读者的审美心理来看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追求的就是那种自然、质朴、直率和粗线条的风格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1.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2,22(6):55-58
历史上东原即山东东平。从《三国演义》多种明刊本署名等情况看 ,其作者为“东原罗贯中”即山东东平人 ;《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有多处内证共同表明其作者罗贯中为“东原”人 ,而非“太原人”。近百年来被抬得很高的“太原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都是经过长期积累并在明代初年成书的作品,甚至有人认为作者也是同一个人即罗贯中。它们都是乱世英雄的颂歌,所以,明代建阳的书商熊飞把它们合刊出版,称为《英雄谱》本。但由于两书成书过程的不同,它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艺术风格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成为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典范作品。一、庙堂之上与草泽之中《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志》等历史著作,又经过“讲史”艺人的创造,最后由伟大作家罗贯中写成这部巨著。所写的人物都是庙堂之上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这些人物有的是“有志图王者”,多数是想出将入相。即使像刘备、关羽、张飞那样出身卑微的人物,作者也并不着眼于他们“微时的光景”,而是写他们作为帝王、忠臣和名将的威严和神圣。全书虽然也有市民思想的色彩,但以儒家思想为主,歌颂仁义,反对霸道。它为我们描绘了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彩色画卷,总结了中国自阶级社会以来直到明代成书时的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斗争经验,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结晶。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小说没有一部比得上它。《水浒传》虽有一点历史的影子,但基本上是虚构的。它经过说“小说”【说短篇故事】艺人的创作,由伟大作家施耐庵在“小本”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写成了...  相似文献   

13.
分析导演姜文“后革命”电影《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的英雄叙事模式。虽皆讲述“英雄”,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相关,但两部电影的主旨并不在“主义”和“革命必胜”的宣传,而是在革命的“宏大叙事”框架之下的“非正典叙事”。《鬼子来了》着力于“后革命”的民族文化反思,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的日本耻感文化对中国封闭的农民意识的威胁;而《让子弹飞》激动的却是一种男性的英雄原欲,其影视剧改编则是消费主义背景下的“乌托邦游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阐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史诗性的品格及其形成原因。文章首先论述《三国演义》的一般史诗特征,然后从《三国演义》一书所展示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以及众多智勇超绝的历史英雄等方面,阐述《三国演义》史诗性的品格的生成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群雄争霸中的英雄人物,既宣扬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现,也歌颂了三国英雄的优秀品质;通过表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正统观念、仁政观念和谶纬神学;通过分析刘备集团的成败原因,反映了忠的伦理道德观、义的伦理道德观和人和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有一段名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论者往往以此讥笑曹操过于自负,笔者则以为,三国时期曹操在历史上确实起过相当的作用,对此足以当之;而刘备则愧领了。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真正能够推动历史长河中的波澜,左右历史风云变幻的是曹操和诸葛亮。然而,“论英雄”之时,诸葛亮尚未出山,曹操还无法认识这位“卧龙先生”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它与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有关部分的血缘关系很浓,《三国演义》的不少章节可以说是《三国志》、《通》的演绎,这方面前人已有不少文章论及。笔者觉得《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也极为“通家”。在“文学”这一特点来说,可能《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之关系所显示的文学上的规律更具吸引力。一、《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说新语》给《三国演义》所提供的资料是很多的,依《世说新语》的目录记述顺序排列如《德行》篇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庚公乘马…  相似文献   

18.
罗贯中《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原本史载 ,其中徐母故事更接近的根据是唐五代俗讲变文《汉将王陵变》 ,而以宋代说《汉书》的话本为直接依傍。这一事实表明 ,《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有不少是从非三国文献挪移化用。研究《三国演义》要放眼全部传统文化的背景以为参照 ,最大限度发明和凸显《三国演义》作为传统文化无边无际的网络中一个“中国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不是“虚实”所能指陈,实乃作者主观意识对历史存在的主体超越,即作家伟大人格和美好心灵的投射与熔铸。而且达到一定主体超越的小说艺术作品,都表现出一种超验之美,具有新奇与非经验所能认知的美学特征。如《三国演义》之距离美、模糊美、神秘美、传奇美等等,都属于“超验”之范畴。正由于这些艺术成就,使《三国演义》超出了其他历史演义之作,久传而不衰。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一五五——二二○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历代反动派都咒骂他。《三国演义》出来后,曹操几乎成了“奸雄”的代名词。鲁迅早就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对曹操如何评价?主要是看他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东汉末年,地主阶级特别是豪强地主残酷压榨劳动人民和互相争夺造成天下大乱。著名的“黄巾”大起义,烧官府,杀豪强,使“朝野崩离,纪纲文章荡然”,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和孔学,推动着历史前进;也为推行法家路线创造了客观条件。在农民起义被残酷镇压下去后,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