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安徽省高铁沿线城市为例,探讨在高速铁路影响下安徽省内高铁站点地区可达性的变化和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2007年高速铁路建成前和2011年高速铁路建成后两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两个分析指标,得出安徽省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提升了安徽省区域内综合竞争能力,更是提高了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潜力;修建高速铁路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加快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区域内"一体化"的发展,加快区域内对外的经济交流,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相对于普通铁路其公益属性弱化,商品属性明显.结合我国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高铁建设运营现状及其经济正外部性特点,基于速度—成本增量关系、速度—社会(间接)经济效益增量和速度—乘客时间价值增量的三维视角,探讨我国高铁定价的形成机理和定价策略.高速铁路定价时,票价不仅需要考虑对成本补偿的要求,还要考虑给乘客带来的时间价值、乘客可接受的票价幅度、不同运输方式的市场竞争以及不同投资方对资本回报的多元化诉求,通过对高铁票价的合理制定以弥补其运营收入与建设运营成本的缺口,当缺口仍无法弥补时则依据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给予一定的政府政策补贴.  相似文献   

3.
[摘要]随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大力实施和“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的建设与运营,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论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交通运输经济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和城镇化的实践经验,系统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镇发展的影响。论文认为,高速铁路对沿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张、TOD导向下的城镇发展和城镇格局的重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速铁路总营运里程超过1.1万公里,在建高速铁路规模也超过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京哈高铁等的开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  相似文献   

5.
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包括对智慧高铁全资产、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技术经济战略、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对我国智慧高铁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京张高铁的实践,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分析框架可以从建设和运营两个阶段来考虑,建设阶段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建造、车站建设四个方面,运营阶段包括设备维修、运行安全、灾难防护、能源环境、运输组织、企业管理、服务质量七个方面。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应涵盖五大研究方向和三大核心问题。五大研究方向,即:智慧高铁经济理论内涵、生产函数系统模型、产业生态链复杂经济性、经济社会复杂经济性、激励机制规划设计。三大核心问题,即: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最佳结合问题、智慧高铁产业生态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全生命周期下经济社会复杂经济性的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风险识别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水北调的风险主要包括工程类风险、经济类风险、环境类风险、社会风险、调水保证率风险、工程管理运作风险等。风险控制的措施为:工程建设要公开招标,回避或转移移民风险,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承受能力,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回避和消除环境和生态风险,减少社会风险,考虑城市化发展所需的用水量,必须规范工程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7.
老树 《老友》2011,(8):10-12
吸引全球目光的京沪高铁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2004年之前。中国还没有一寸高铁。仅用短短6年时间,中国便超越国际竞争对手,不仅成为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大国,而且一举打破国外封锁,取得了高铁制造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提升铁路运行速度是一代代中国铁路人的重要目标追求。改革开放后,随着邓小平访日引发的“高铁旋风”,揭开国内铁路提速的序幕和起点。随着铁路运量和运能矛盾加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建高速铁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政府开始京沪高铁建设的前期筹备和科技攻关工作,并完成首条准高速铁路的立项建设,为迈向高速提供重要经验和技术积累,孕育了中国高铁发展成功的最初基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其建设和运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实现了科学的、又快又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与动脉作用,高速铁路运输的低碳、节能功能明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交通体系的主干。同时,高速铁路发展还将促进同城效应的出现,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将对就业和工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对国家战略与安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支持高速铁路发展和平稳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加强人才管理和开发对于高铁建设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入手,结合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现状,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方法,构建了高速铁路人才支撑体系框架,为加强高速铁路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分析和应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所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许多风险,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社会风气及社会治安恶化、群体性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增多等。应对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社会风险实施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具有高度集成、高精度的技术特点,运营过程中经受列车质量、速度、密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地理位置因素往往是影响铁路设备状态演变的决定性因素。采用网格化管理技术可将空间上连续分布的管理对象划分成较小的单元网格,有利于从空间位置角度研究管理对象状态的变化规律。随着信息系统技术、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位置而不是基于专业更符合高速铁路的管理需求,网格化管理技术给高速铁路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吴婧 《今日南国》2014,(11):47-48
未来的世界高铁市场,谁更具有话语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速200公里的日本“新干线”铁路一直是世界高铁技术中的佼佼者。不过近年来,中国正以时速最快、运营里程最长等优势,逐步在世界高速铁路版图内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在日益抢占着日本在高铁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世界高速铁路看中国,中国高速铁路看东部(长三角),东部铁路的率先发展,对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具有路网整体性、系统联动性、客流组织的动态多样性、服务的可靠性、管理的严格性等特征,其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世界首屈一指,特色显著。根据长三角地区对高速铁路运营管理进行的大量探索和实践,要实现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安全、优质、高效、畅通"的目标,必须构建高速铁路运营综合管理体系。为此,应以市场为中心,基于大数据、智能化设计高速铁路产品,创建"互联网+"高速铁路服务,创建以"调度指挥、施工维修、行车作业、设备维护"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营组织管理模式,强化以"协同"为核心的高速铁路安全应急管理。长三角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可以为我国高速铁路在运营管理规范、运力资源配置优化、运营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力建设高速铁路是促进我国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铁更是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国内外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选取连通“一带一路”国内中心城市的交通要道之一徐兰客运高铁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检验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可达性和经济潜力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并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高铁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开展政治经济学的探讨。结果表明,高铁在短期内对于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显著,但是有助于提高可达性和经济潜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从长期看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期的中国由高速铁路建设带动了高铁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新型产业经济发展现象及时进行研究。高铁经济对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对策,保障高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改变着旅客的时空观念,影响旅客的出行理念和置业选择。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构建高速铁路旅游的影响要素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旅客出行方式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主体和客体、多种交通方式选择的层次结构体系,以判断旅客出行决策特征和影响过程。研究认为已开通高速的出行线路中,高铁是大多数旅客首选的出行方式。运行速度快、在途时间短、安全快捷准时、环境设施先进、乘坐环境舒适等是旅客选择高速铁路出行的主要目的。未来高速铁路的发展还需要从规划建设层面和运营管理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以满足旅客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应尽职责,也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路径。以“卡脖子”“缺芯”等事件为标志,“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风险。基于风险社会理论,从专家系统“人为性风险”增加、传统教学方式潜藏原发型教育风险、制度性风险演化为组织管理危机、工具理性异化诱发评价风险等角度出发,揭示“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建构、高阶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和创新精神品质激发四方面的风险预警。基于风险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提出四点策略:围绕自反性主体建构改进课程设置,聚焦学生创新知识建构;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因果链条,借助数字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构人本主义制度关照下的纯粹关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破解功利化评价导向,建立发展性和过程化的创新品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台湾高铁项目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说明,市场化所倡导的风险在公私部门之间实现最佳分配的原则在现实中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实现:一是有限理性难以最佳分配风险;二是有限合约难以预防机会主义;三是政府作为公共服务被问责主体无法真正转移风险。以政府单一供给为模式的中国大陆高铁一直面临着投资紧缩、负债过高以及质量效率低下的问题,市场化的呼声不断。台湾高铁为大陆高铁的改革提供以下启示:高铁建设采用市场化模式可以转移各类政府不擅长的风险,但只有在政府培育充分能力以克服以上因素制约的情景下,才有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7.23"高铁事故的发生,引发了社会对于中国高铁发展的讨论与质疑。文章主要从高速铁路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出发,探讨了日本、法国、德国发展高速铁路的伦理经验,进而在对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速铁路未来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