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公元八年,他代汉称帝,建立了“新”王朝。此后,他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王莽改制多是全盘否定。十年动乱以前,历史学家翦伯赞同志,曾在《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①一文中,提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公元五世纪末发生的“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重要改革之一。史家在论及这次改革时,对于孝文帝的评价是很高的。但对于这次改革的关键人物——李冲,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此谈一些问题,不妥之处,望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李冲,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父李宝为十六国西凉王李嵩之孙。北魏太武帝时,李宝内附,为北魏王朝“都督西垂诸军事’、“领  相似文献   

3.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位二十余年(公元471—499),史称:“听览政事,莫木从善如流”,“恒恩所以济益”太和年间,他厉行改革:颁布均田令、改革租庸调、厘定官制、迁都洛阳,政绩卓然。他的改革,既缓和了民族矛盾,恢复和发展了中原的社会经济,也加速了鲜卑拓跋部本身的社会进步,对历史复归统一,隋唐时代的繁荣,中国封建社会由上半期向下半期转变,起了促进作用。然而,历来对孝文帝改革的论述,较少涉及其法制方面,本文拟作探索,企求教正。 一 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先着手于立法。立法务求简明、宽疏,对于前代沿袭下来的残刑酷法,则予以废除、减轻。现述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王莽(公元前四五——公元二三年)靠着外戚势力、谶纬神学、权术阴谋,继四父而为大司马,由假皇帝做了真皇帝,建国号为“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践了“禅让说”而得到了成功的人。“新”朝是一个短命王朝,比秦王朝(公元前二二一——二○七年)仅多存在了一年。王莽当了十五年皇帝,进行了十五年的改制。改制失败了,“新”朝也就灭亡了,所以,新室的速亡是王莽改制失败的直接结果。对于王莽改制的评价与新室灭亡的原因,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同意见。近来,又有不少同志著文,认为“王莽是地主阶级的改革家,王莽变法是一场悲剧”(《一九八一年秦汉史研究概况》,《新华文摘》1982年第3期)。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公元三八六年建立的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统治地位比较稳定的、统治时间比较长的王朝。在北魏王朝建立前,鲜卑族拓跋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而当时的中原地区,早已建立了先进的封建主义制度。公元四七一年具有远大政治眼光的魏孝文帝元宏即位,他和他的祖母冯太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鲜卑族拓跋部封建化的改革措施。于太和九年(公元四八五年)颁布均田令,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奴婢授田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西汉孝文帝十三年五月的除肉刑法,为汉初虚伪而怯慑的刑制改革划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所谓除肉刑,实乃易刑。所易之刑惟墨、劓、刖三者,其它肉刑如宫刑依旧入律。易刑令后,被刑之人非死即残。被后人誉为“治世”的文帝朝真所谓“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犤1犦  相似文献   

7.
简论鲜卑汉化与北朝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玲 《理论界》2008,(7):107-109
鲜卑兴衰与北朝兴衰同步,走着鲜卑汉化、统一北方,北方统一、鲜卑消失的历史道路。公元439年,鲜卑拓跋部所建北魏翦灭鲜卑慕容部、乞伏部、秃发部,统一北方。孝文帝改革是鲜卑拓跋部汉化成功的范例,但迁都洛阳后的一些改革不彻底,给北魏带来严重恶果,导致分裂。鲜卑宇文部为求生存、求发展,实行改革以自强,最大限度地实现民族融和,灭掉北齐,融入先进的、更大的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方历史悠久,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甘肃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全国人民一道,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献出了聪明才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学点甘肃地方历史,对于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加强各民族团结,搞好甘肃两个文明建设,是需要的。甘肃省名的由来,古以甘州(张掖)、肃州(酒泉)而得名。甘州始名于北魏拓跋珪即代王位之登国元年,东晋孝武帝司马(目翟)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肃州始名于隋文帝杨坚仁寿二年(公元601年)。北宋仁宋赵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与西夏和议成功,封赵元昊为夏王,始置“甘肃军”。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清圣祖玄晔康熙  相似文献   

9.
房玄龄是“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目前史学界在评价贞观人物时对他研究较少,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房玄龄,也许对研究“贞观之治”有所裨益。《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房玄龄名乔,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博通经史,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大约在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渊人关。李世民率部进军渭北,房玄龄投其门下,做过渭北道行军记室,时年39岁。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拜相,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去世,做了近18年的宰相,“贞观之治”中的许多政策和措施,都是他秉承唐太宗的意志,亲自制定和执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明朝帝国来说,明思宗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不啻是一个政治军事上的双重“灾年”。在这短短一年里,由于官僚集团内部的摩擦、内耗和举止失措,造成了二名重要军事将领的相继死亡,从而加速了明帝国的衰灭过程。这二位将领一为大名鼎鼎的袁崇焕,一为当时名震朝野的毛文龙。袁崇焕为崇祯皇帝所冤杀,史家早有共识;而为袁崇焕所诛杀的毛文龙却至今不能得到定论。说是该杀、属铁案者,有之;说是妄杀,应当翻案者,亦有之;议  相似文献   

11.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存在着偏颇,那就是仅就孝文帝时期研究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是一个历史过程,实际上应该包括了从冯太后孝文帝到宣武帝的整个历史时期。如果没有宣武帝推行的深化改革措施和不懈的努力,孝文帝改革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不可能持久。宣武帝在很多方面继  相似文献   

12.
进入公元1999年,“跨世纪”成为最热门的几个话题之一。因为,1999年已是20世纪最后一个年头。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即将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其实,公元2000年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纪的到来,它还意味着一个新的千年的到来。人们把每百年称为一个世纪,还曾把每千年称为一个“千纪”。如此说来,我们在“跨世纪”的同时,也在“跨千纪”。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北京正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和军事博物馆之间,以玉渊潭公园为背景,兴建大型标志性纪念建筑“中华世纪坛”,并将于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竣工。这无疑将成为…  相似文献   

13.
在前一阶段的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许多人,尤其是企业改制执行者头脑中存在着国家在企业改制方面的法律不健全、改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意识,由此产生了一些以政代法,以权涉法,以及一些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改制行为,并带来许多问题。法律制度与规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但企业制度改革是否有法可依,应如何依法规范、依法实现是一个需要明确的认识问题,更是规范改制行为的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转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涉法问题及法律基础  企业转制本身虽属于经济学范畴,但它在实现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涉及法律与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在扬州古城及城郊,现存的牌坊就有多处。但作为苏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冈之上、大明寺前的“栖灵遗址”牌坊可谓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牌坊正面题有“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四字,题字皆为篆书,古拙凝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全国30个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宝塔,于是在大明寺前建成了栖灵塔,塔高九层,高耸入云,极为壮观。该塔在唐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不幸毁于火灾,后来,人们便在寺门前建了这座“栖灵遗址”牌坊,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5.
大凡治北魏史者,莫不存有此一困惑:经“太和改制”而达于鼎盛之北魏缘何在孝文帝死后便迅速分崩离析?对此,历来论者甚多,其说纷纭。但遍观众说,少有人从社会生活史角度着眼,其实北魏统治集团生活的奢侈化为害甚烈,是造成北魏衰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此略作论述,以期有补于陈说。  相似文献   

16.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是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茂名华达企业公司作为茂名石化公司属下的有40多年历史的后勤服务单位,从2002年始,冲破阻力,克服困难,创新思路,积极开展企业改制分流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最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茂名石化公司召开社区改革现场会,总结推广了华达公司改制分流的成功经验: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为改制分流奠定思想基础;二是推进业务重组,化整为零,为改制分流创造条件;三是树立服务意识,创新经营机制,增强生存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中叶以后,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两名反封建斗士,一位是被视为“异端之尤”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公元1527~1602年,即明嘉靖6年至明万历30年);一位是以编著“三言”著称于世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即明万历2年至南明隆武2年)。比李贽晚生四十七年的冯梦龙,“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耆蔡”,并尊称李贽为“李卓老”。对此  相似文献   

18.
产权改革变形:对国企改制典型案例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产权改革变形是转轨期我国改革变形的一种主要形式。实践证明,我国国企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中心的股份制改革,有待于深化和完善,前些年大批进行的国企改制任务远未完成,与建立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几起典型案例警醒人们,国企改制仍是改革的难点,而治理“改制”和“产权变更”名义下的改革变形,更是我国现阶段改革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乃唯一清构史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其楼名究竟始于何人,始自何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代各种著述中,概言之有四种说法。一以《中国名胜辞典》为代表,认定“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岳阳楼。”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摸索前进的改革实践观姜涛,李泉“走一步看一步、摸索前进”是邓小平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摸索前进,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有些人又把它称为“摸论”。邓小平“摸索前进”的实践观,是针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