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决策咨询通讯》2005,16(4):72-74
州科技顾问团第四届成立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我代表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对新一届科技顾问团的成立及各位专家、各位顾问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多年来为州委、州政府科学决策作出积极贡献的历届州科技顾问团专家和顾问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
写作只有追求高质量。才有高效益。我的一位同事曾写过80多篇稿子,投给有关报刊,结果一篇也没有被采用。后来,他就把底稿拿来给我看,看后我跟他说,不被采用的主要原因是稿件质量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3年,我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州委办和县委下达的工作任务,认真谋划办公室工作,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较好地促进了办公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4.
王晓 《决策探索》2011,(17):28-29
倘若从2011年6月22日零时算起,截至当日中午12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伍皓已经发了14条微博。上午11点多,有网友提醒伍皓,怎么没到下班时间,就在微博上谈女儿、秀幸福。几分钟后,伍皓回帖称,“我又没在微博上约你去开房,怕什么”。很快,有网友评论,“伍皓同志,你变坏了哟”:也有人“表扬”他“蛮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笑谈竞选     
《决策探索》2008,(17):89-89
这几天我一直在为好朋友的竞选忙活,所以,礼拜六一大早出去先生也没在意。大约11点半左右,乐呵呵的我回到家的时候,先生正以他惯有的“优雅”姿势斜躺在沙发上抽烟。我一进门,他一边往烟缸里溺死着烟火,一边表情凝重地问我:“告诉我,一上午不回家干什么去了?”  相似文献   

6.
董汉庭 《秘书之友》2007,(12):35-37
上海市委办公厅原主任李明佳同志在秘书界久享盛名。他之所以闻名,倒不是因为他所担任的职务,而是他的高尚品德、敬业精神、渊博学识。我早就想见一见这位秘书界的老领导、老前辈,却苦于没有机会,后来在一次会议上终于结识了令人敬仰、久已慕名的他。  相似文献   

7.
各位专家、各位顾问、同志们: 州科技顾问团第四届成立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我代表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对新一届科技顾问团的成立及各位专家、各位顾问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多年来为州委、州政府科学决策作出积极贡献的历届州科技顾问团专家和顾问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8.
蒋开秀 《科学咨询》2007,(10):60-60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男同学:调皮、出风头、搞恶作剧、作弄同学、刁难老师、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常违规违纪,是出了名的“小魔头”。在我刚接手为他们上的一堂耐久跑课程中,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公然向我挑战,要我和他们一起跑。我欣然答应了,并指名以他为目标。在跑的过程中,他一直憋足了劲,不停地向前冲,把我落在了后面。看着他得意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他的纯真。  相似文献   

9.
我常讲句话“同事间没有真朋友”,因为同事间存在利益关系。我有个朋友在银行工作,他跟我提起在他当部门经理时.行长对他挺好的,可是等到他被提升为行长助理以后,行长对他的态度就变了,  相似文献   

10.
初识李老     
汉庭 《当代秘书》2003,(8):47-48
上海市委办公厅原主任李明佳同志,在秘书界久享盛名。他之所以闻名,倒不是他担任的职务,而是他的高尚品德、敬业精神、渊博学识。2001年7月,“党的八十周年秘书工作座谈会”在浙江绍兴市召开,我在会上有幸见到他。  相似文献   

11.
翟楠 《领导文萃》2008,(11):138-140
宋江同志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抛妻弃子,舍弃弟兄,最终终于完成了他一生的最高目标。其心理上的偏执,无人能比。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道来。  相似文献   

12.
陈卓新这个采访对象,是中大EMBA办公室帮我锁定的。因为是“约会总裁”系列访谈的第一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约会”时间却被他一改再改。终于,在广州天河高科技园的一间会客室,这他眼中只有客户、脑中想着市场的企业家,在两个小时的会谈中,愉快地向我谈起他的创业史、他的经营秘诀、他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恩施州各族人民沐浴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给力发展,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的华彩乐章,绘就了一幅奋发进取的绚丽画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吾儿流浪记     
李落落 《决策探索》2008,(19):92-93
我儿子的流浪要从我的流浪开始,我不流浪,他就不会流浪。 2006年10月,国庆假期结束后,我正式来北京打工,到北京后住在一位朋友那里。朋友也是来打工的,他在六铺炕与人合租了一套房子,他住其中一间,那问房子里有两张床,我占用了其中的一张。半个月后,我离开了。原因是有两次我半夜起床发现他开了电视但没有开声音,一个人看着字幕抽烟。我被感动了。  相似文献   

15.
张西振 《领导文萃》2008,(18):124-127
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这位朋友刚刚留学回国,在一所大学供职。前几天来信向我诉苦,说他的那位“混蛋”系主任千方百计地挤兑他。这本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我这位朋友机敏多才,初来乍到即崭露头角,而且性情刚烈,生就一把刀子嘴,上司既然少才缺德,不怕他、恨他才怪。  相似文献   

16.
向志武 《当代秘书》2001,(7):36-36,43
记得小时候,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在故乡的火塘边,爷爷和蔼地问他的五个孙子,长大了干什么,作为长孙,我想了一想便说:今后我要当警察。或许那时候是因为电影里的警察形象深深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17.
我的前同事李方年轻时择偶条件相当苛刻,他是北大才子,自视甚高,我们看他在情场上摸爬滚打屡败屡战,于是劝他何必和自己如此过不去。他说:“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像我这样的好男人不能随便上一所烂学校吧!”  相似文献   

18.
工作经验     
<正>那一年,我们科分过来一个叫小赵的小青年。钱主任领着他来报到的时候,特别向他介绍了我:"老孙是我们局的一位老同志了,在机关工作二十多年,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向他学习!"小赵听了,很热情地和我握手:"请孙老师一定好好带一带我这个小学  相似文献   

19.
林克 《秘书之友》2008,(8):47-48
我作为毛主席的政治秘书第一次与毛主席面谈,是1954年11月在广州越秀山游泳池畔。当时我们从北京到广州没有几天。记得那天池水清清,树影婆娑,刚刚在碧波中舒展了健壮身躯的毛主席,兴致极佳,谈笑风生。他问我有多大年纪,什么地方人,还问了我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我简要回答说,我的原籍是江苏常州,幼年生活在保定,七七事变后举家迂到北平。我是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  相似文献   

20.
走向富足     
我的一、二年级是在一所乡村小学度过的。那两年使我初步对于贫富有了区别的能力。印象很深的是一位黄姓同学,他的穿着比别人新颖,缺乏补丁,同时,当其他农家子弟在中午吃着自带的地瓜糊时,他通常是吃白米干饭。我们的文具因没有文具盒而随便塞入书包内,而他不仅有而且精美。一些细小的差异使我看出──他家里很有钱,富足。不过,他的成绩总是不太好,这也使我略感慰藉──自己也有富过他的地方。 物质上的富裕与否,有时是很容易分辨的。如果不是有意隐藏,从一个人的衣食住行花销上,就可以洞见他的富足程度。一般说来,一个人摆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