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人生态度的不同决定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前途。新中国的嫩芽必由旧中国的老根——乡村长出。乡建时期较之“五四”时期梁漱溟的理论具有更浓厚的儒学色彩,但并未改其生命哲学特质,并在多方面影响着乡村建设思想:对生命主体性的认识使其注重农民自觉;有机整体思想使其反对阶级斗争;中庸之道导致其思想的第三条道路特色;相对主义导向政治的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2.
新儒学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其早期思想奠定后来发展的核心,其中,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提供了主要的思想框架,梁漱溟从中西印思想的比较中得出了中国哲学的特质,熊十力进一步将之归为哲学本身的本体论特质,并认为这一特质只为中国哲学所体认,冯友兰进一步从哲学与科学的不同肯定了哲学的特质。三大家的思想对于新儒学的思想形成具有根本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面对围绕儒家文化所引发的各种争论,梁漱溟以"有责任讲明孔子学问"之态度,对儒学宗教性问题和西化思潮做出回应。他重新阐释儒学性质,重新鉴定儒家文化的蕴涵与价值,并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路向中为儒学的复兴指出了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早年渴望进入北大深造 ,笃信佛学的青年——梁漱溟 ,以一篇哲学论文《究元决疑论》为媒 ,被破格聘为北大教授 ;初看破红尘几欲避入空门 ,然登上讲坛后却离佛归儒 ,经世务实 ;却又跳出儒家藩篱 ,汲取近代物质文明终成新儒学开山之祖。他一生思想历程极富多变传奇性色彩。他留下的学术成果至今值得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的新儒学以复兴儒学为宗旨,批评“五四”反传统主义者的西化道路,试图通过“援西学入儒”的途径,重新诠释儒学精义,凸显儒学在现代的精神价值,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作为对新文化运动的“辩证的反动”,梁漱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对于当今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及世界文化格局的重构也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早期工业化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许多学者围绕着工业化的问题提出过不同的思想和理论.毕生关注"中国问题"的梁漱溟则提出"由农业引发工业"的工业化思想.不过目前学术界多认为其工业化思想为"重农"派思想.其实,"农村工业化"思想才是梁漱溟工业化思想的实质所在,而具有"新生命"的"农村"则是他所找到的推行"农村工业化"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7.
以五四新文化时期梁漱溟对儒学的界定为研究对象,认为梁漱溟在五四时期对儒学的研究是系统而自成体系的,他的思想极富独创性和时代性;他与新文化派的论争,促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我调整和向纵深方向的发展;他思想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给我们以深思和启迪;他在谋求儒学与现代化相结合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很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是第一个使用现代哲学话语方式讲儒学的人。他以"大生命"作为对儒学做哲理阐释的本体论依据,以"直觉"作为儒学做哲理阐释的认识论依据。梁漱溟对儒学价值观的新阐发,就是解构儒家即成的伦理规范体系,保留儒学人性善的价值理念。他的第一个着眼点是论证儒家的合群体性原则,强调和谐的理念,希望以此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破产的问题,达到中国社会重建的目的。第二个着眼点是论证儒家的内在性原则,试图重建"安身立命之地"。他肯定人的生命本性中有自我完善的终极依据,符合儒家的一贯主张。在梁漱溟的价值观中,由于没有把内在性同经世致用联系在一起,因而显得十分抽象。他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批评是深刻的,有力地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流行的"现代病",足以使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乡村运动组织者.他将社会教育理论与乡村建设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近代乡村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梁漱溟社会教育思想的探究,从其社会教育思想的形成人手分析这一思想的内涵,对当前终身教育观念和学习型社会形成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了既要全盘承受西方文化又要批评地把中国文化的固有精神重新拿出来以复兴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但这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后来,梁转而倡导乡村建设运动,并从社会生活层面对中西文化作了深入的分析,试图以乡村为基础将团体组织观念与个人的自由平等观念培养起来,作为解救中国当时面临的困境、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的心性理论是其文化哲学思想的一项基本内容。梁漱溟提出“宇宙大生命”之说,用“本能、理智、理性”的三分法和“理性为本,理智为用”的原则,改造传统儒学的心性理论,使之上升到现代哲学的认识论水平,并将真善美的价值作为联结理智和理性(直觉)的中间环节,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些都为现代新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新方法,在现代新儒家中也可谓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2.
合作化道路是梁漱溟在中国农业社会基础上所设想的多元现代化的必经途径,包括经济合作化、政治合作化、文化合作化等各个方面.他的合作化构思经历了对西方文化的借鉴、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创新,以及最终本土化的理性演化历程.这是在以他的三期文化重现说为核心的本土文化复兴观的指导下完成的.他的合作化道路致力于全人类的文化创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提倡真情是梁漱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对真情的提倡表现在释孔、释佛、评价圣贤人物时。梁漱溟提倡真情既有他自身性格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他所谓的"真情"是一种"善"的道德情感。提倡真情有积极的意义,但梁漱溟把情感和理智对立起来,反对、排斥理智,片面提倡真情,又有他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实践是我们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遗产,他的一些设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富有启发意义.在探析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旨和当今学术界对梁漱溟研究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个启示:从农村着手进行现代化建设;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号召知识分子和农民结合;允许各种具体方案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和倡导者,梁漱溟并没有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维护而无视民主的价值。他所否定的只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模式,而对于民主的普世性价值,在保存传统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上,他是明确予以承认的。他所提出的“人治的多数政治”的模式,是他对中西文化长处所做出的调和。尽管这种模式存在内在的逻辑矛盾,但梁漱溟在构建这种模式时所采用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却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的特殊文化环境,西方批判、反省现代化的思潮,父亲之死给梁漱溟带来的心理动力和毅力,是梁漱溟实现由佛返儒的文化心路的原因。梁漱溟提出的力图解决文化与现实社会存弊相连问题的文化模式有独创性,它为新儒学在当今的活跃开了一代风气,并赋予了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村现代化实质是不断产业升级发展的过程;是传统农民不断减少、农民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城市化的过程。农村现代化思想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理论和实践中也有所体现,他的这一思想对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性、自由、平等等西方政治概念被认为具有普世价值,但这并不构成中国政治发展必须接受它们的直接理由。因而,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将它们表述出来,让中国人能够认可便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梁漱溟以文化言说政治,给出了独辟蹊径的诠释:籍佛家唯识理论辨析理智与理性;以儒家伦理思想解释平等与自由。梁氏将佛学、儒学及西学知识三者糅合在一起,构成了他解读西方政治概念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行动着的"新儒家"理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路径选择.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不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样也需要放宽历史的视野,把它放到中国现代化的总的历史进程中来看,这样,就会对梁漱溟及其乡村建设理论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在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中所提出的政教合一的思想,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他重视职业教育、生产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主张,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