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围城》的比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浅谈《围城》的比喻艺术 ,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围城》喻体的广泛性和奇特性展开研究 ,第二部分从比喻方式的多样性谈比喻 ,第三部分谈比喻的特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比喻理论和篇章语言学理论,《韩非子》比喻类型可从句法和篇章两个层面进行归纳.在句法层面,句子被看作最高结构单位,根据本体、喻体、喻词的关系,《韩非子》句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四种基本类型,每种基本类型又有许多变式;在篇章层面,以包含一个话题的比喻篇章作为基本单位,其类型划分主要依据一个基本比喻篇章中喻体的组篇方式,《韩非子》篇章比喻可划分为单项式、平行式、延伸式、对立式、递增式、寓言式和引用式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围城》比喻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比喻富有动人的魁力。采集丰富而新奇的喻体,以突出的相似;久巧妙地粘合相比物;喻中有情、喻中有境、喻中有理;形成了特有的通灵美、理趣美、尖刻美等美学特征。这些特色是从比喻的内部组织、表达功能和审美三个不同的但又紧密相联的方面揭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刘宝楠《论语正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对本体和喻体以及二者联系的考察,是刘氏认知比喻的重点。这一点是与现代修辞学理论相一致的;第二,力求在对本体和喻体的文化意义和时代意义的说明中,揭示出《论语》比喻的似同点;第三,结合语境,在本体和喻体的互相参照下,解决《论语》比喻里存在争论的地方;第四,重视语境,在对相关语境的描述中解释比喻。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选择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 ,再描述所述物象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过程。其中 ,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的选择反映民族的思维特征和语言特征 ,具体应用到所述物象 ,就能体现出该语言表达式的文化所属。因为比喻中比照物语义特征的选择和使用范畴在各民族中有所不同 ,导致不同民族对词的概念之间的联想特征和处置方法的不同 ,从而引起比喻表达式的文化类型之间出现差别。《一层楼》、《泣红亭》中的比喻 ,在所用物象的文化属性上 ,分为蒙汉两个民族共有物象和汉族特有物象两种。比喻用法还反映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及其变化。《一层楼》和《泣红亭》的作者在语言思维及比喻的应用上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是经济、文化接触和汉语言教育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原创比喻构成翻译的难点甚至盲点。结合纽马克的翻译思想,通过挖掘比喻修辞的深层特点,即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来考察《围城》英译本的得与失,我们看到,译者既要充分调动自身素养,又要关照相关读者的理解水平和想象力,既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又要防止思维空白的产生,以确保比喻的认知功能与美学功能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7.
在比喻中,喻体占据着主要位置.比喻的特色是通过喻体的选择显现的;喻体选择决定了整个比喻的语言特征和价值.从喻体的选择和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可以把喻体分为外显性喻体和内隐性喻体、顺向喻体和逆向喻体、定式喻体和自由喻体等几种类型.本文分析、比较了老舍和王朔作品中对比喻喻体的选择上的差异.老舍比喻用例中的喻体倾向于用现实生活中时类似物,注重形象性、通俗性;喻体很干净,平淡中显示出匠心.王朔比喻用例的喻体有很多世俗性东西,特定圈子的词语较多,油滑中显现技巧,有一定的反英雄效果.  相似文献   

8.
前人多笼统言说《韩诗外传》与《荀子》之间的诗学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以《韩诗外传》和《荀子》所用之“诗”较多相同为证据,推论二者在《诗》传上之关系等问题。而通过对《苟子》与《韩诗外传》在同一语境下用《诗》情况的微观考察可见,《韩诗外传》用《诗》与《荀子》大异而小同。同时,就著作目的而言,《荀子》为立说而用《诗》,《韩诗外传》为解诗而引事、引理。而就具体每一处用《诗》来说,《韩诗外传》与《荀子》类似,体现出以诗证事、以诗证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绿》和《荷塘月色》同属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佳作。《绿》坦露了作者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苦闷旁徨的寂寞情绪,两者格调上存在很大差异。《绿》和《荷塘月色》都设置“文眼”、寓情于景、比喻生动、注重叠词运用,表现手法上是相近的。两文相互补充,基本反映7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具体实例从六个方面分析鉴赏《围城》比喻特色:一、以虚喻实;二、远距殊异设喻;三、书卷气;四、铺垫与点拨;五、喻中有喻;六、多格合用。有人统计过《围城》中共用了七百多条比喻,可以说《围城》中的比喻俯拾皆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比喻非但没有让读者产生重复、累赘之感,反而显现出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比喻是形成《围城》幽默讽刺风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围城》比喻手法的新颖独特源于作者的聪慧与渊博,源于作者对比喻精髓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不方便法院原则(又称“非方便法院原则”)是国际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制度。目前对于这一制度的研究大多是从国别的角度出发,其中尤以对英美法系国家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研究最为常见。但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国际层面上这一制度的运行状况加以研究。通过对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公约的研究可以发现:采用或不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解决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的关键。事实上解决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的最好途径是通过订立国际条约制定统一的规则。而这正是我国未来立法所应遵循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指环王>和<西游记>是两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差异.本文从两部作品的哲学思想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东西方对"恶"的消亡存在不同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家台秦简《归藏》是一部筮占书籍,书中有一些卦名与《周易》中的卦名相同或相近,占卜结果却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发现,两部筮占书籍在各自成书时人们的占卜动机、占卜目的存在着较大差异。《周易》成书应晚于《归藏》,是较《归藏》更加高级、更为实用的一部占卜书。秦简《归藏》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先秦筮占书籍的源流与易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资料,书中记载的许多神话故事、传说时期以及三代的传闻、历史故事,为我们订正其他传世典籍、梳理某些故事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心性学领域里,《中庸》与《易传》俱为其原始圣典,它们各自彰显了不同的致思向度。前者以向内求索为其致思取向,后者以向外求索为其致思途径。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上,这两种不同致思向度一直产生着非常重大的影响,长期占有主导地位。通过对中国传统心性学思想进行点评,将《中庸》与《易传》所彰显的不同致思向度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行一番梳理,以揭示其深厚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15.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命欲求之间的冲突——重读《寒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夜》的内涵丰富复杂,超越了社会制度批判层面。它让“五四”以来的个性话语与人道话语平等对话,让不同价值观念为各自的合理性进行辩解,又对其各自的局限性予以展示。曾树生与丈夫及婆婆之间的矛盾,实质是不同生命欲求之间的冲突。叶绍钧开创的普通人日常生存状态小说,至《寒夜》达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追求趣味美的倾向,趣味美可视为小说的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趣味叙事亦为一种聪明的叙事选择。《红楼梦》中的趣味美追求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对《红楼梦》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借以透视中国古代小说趣味美这一小说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着“让存在自己显现自身”的现象学释义学精神。以“方法是主客体的中介 ,是概念的内在规定和对象的原则”作为指导 ,阐发《论法的精神》所贯穿的“整体的、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使孟德斯鸠与古典自然学派区别开来 ,由此对“孟德斯鸠属于自然法学派”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灵史》和《荆棘鸟》均以其对人生、人性的深刻透视关注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文章从 两部作品的人物入手进行分析,并试图对作品所呈现的宗教观、苦乐观、女性观等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暴风雨>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收藏家>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福尔斯的第一部小说.两部作品在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女主人公米兰达都被恶人觊觎并囚禁,但他们的命运和处境却截然不同.本文通过两个米兰达生活的不同环境、遇险后的不同的处境、遭遇到的恶的势力、爱情的经历的比较,来勾勒出莎士比亚笔下仙境一般的世界和福尔斯笔下的地狱般的世界,清晰地看到人类的美好理想和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痛苦和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