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三章 东干物质文化之三——服饰 东干移民带来了自己本民族的男式和女式服装,这些服装显而易见不同于七河地区当地居民的服装。 东干民族的所有服装分成三部分:夏装、春秋装及冬装。它的特点是简易及某些男、女服装相似性:裤子、单排扣服装、双排扣服装、节日的外衣。 东干族男子的服装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已完全过时了。但在初期,生活在七河地区的东干男人穿着满族式服装,并留有辫子。据说,当时七河地区的东干人居住得很密集,且多与外界隔离起来,因而这种服装在一个时期被保留了下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  相似文献   

2.
服装在北美所有土著民族中一直起着相当复杂的作用:它既有实用性,又具有高度的符号功能。在整个北美大陆,这些土著民族的人民都是就地取材,或用植物和动物的鬃毛编织,或用鞣过的动物皮制作成各式各样的衣服,以抵御大自然的侵袭,并使他们一年四季被迫居住、劳作在多变的气候中的生活过得和顺些、舒坦些。这些土著民族都是没有文字的原始公社解体,经过若干世纪的社会发展,才学会了使用服装当作传达他们所属群体和个人情  相似文献   

3.
吴迪  李晓林 《中国民族》2012,(6):154-155
2012年4月10日,银川麦丽燕工贸公司员工来到市穆斯林孤儿院,在美丽的初春季节,将麦丽燕回族研发工作室设计制作的103套回族服装送给孩子们。孤儿院的孩子们兴奋不已,那一件件自己本民族的服装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虽然年幼的他们还无法理解一个民族的服装与历史、文化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4.
湖南花垣县民族服装厂为了让兄弟民族穿得更漂亮,积极探索苗族服装的生产,为苗族服装的制作从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大规模商品制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多少年来,花垣县制作苗族服装都是苗族群众在家一针一线来做,一套衣服需时半个月到一个月。由于工艺复杂,费工费时,成本较高,服装商店不敢问津,市场又不出售,苗族群众甚感不便。花垣县民族服装厂通过市场调查,决定在苗族服装的商品化生产上大胆探索。他们组织苏云华等3名设计人员对苗族传统服装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年龄服装进行剖析,然后依据布料,精心设计,在保持苗族服装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5.
正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装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展示了湘西苗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湘西苗族妇女穿上苗族服装,配以精致刺绣、炫丽银饰……使她们与湘西的山水一样自然和谐、楚楚动人。随着社会发展,湘西苗族服装也不断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族元素应用在舞台服装的设计表演中的频率逐渐增多,民族元素在舞台服装设计中的表达也让大家耳目一新,而总结民族风格元素应用趋势能够为舞台服装设计带来更多的发现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民族服饰潮挡不住的魅力世界时装苑如同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折射出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与习俗。服装作为人类形象的共通语言,顺理成章地充当起各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使者,让八方来风尽情翻卷在世界服装大舞台上。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一度被蓝、...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服装创意设计行业发展中,服装元素、设计风格、地域特色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民族传统服饰元素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服装的设计中.带有民族元素的服饰文化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性的传统文化不断演变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通常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的传统民风民俗,形成具有浓浓地域性特征的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对此问题的研讨、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新唐装东方美学精神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来分析民族文化对服装设计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服装创意设计行业发展中,服装元素、设计风格、地域特色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民族传统服饰元素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服装的设计中。带有民族元素的服饰文化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性的传统文化不断演变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通常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的传统民风民俗,形成具有浓浓地域性特征的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对此问题的研讨、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新唐装东方美学精神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来分析民族文化对服装设计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藏族民间舞蹈中俯身体态的形成与藏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社会演变中的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和劳作方式及服装等均有一定的联系.它既是藏民族在特殊环境下生产、生活的写照与缩影,也是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反映和必然结晶.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China’s enthusiasm for having many World Heritage–listed sites is well-known as a national strategy of cultural soft pow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orporating minority groups into the Han-dominated Chinese state. Relatively understudied are China’s efforts related to UNESCO’s list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inscribe people’s living culture – such as dances, costumes, and songs – as world herita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some ethnic groups’ intangible culture has been objectified for the World Heritage Lists by the Chinese state. This study argues that by enlisting ethnic minorities’ culture under the name of Chinese state, the state can reinforce state borders that often run across ethnic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reducing external influences on minorities from their trans-border ethnic or cultural kin. Concomitantly, the majority’s cultural prominence is further entrenched in this process by the emphasis placed on minorities’ folklore in contrast to the Han’s culture of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徐赣丽  郭悦 《民族学刊》2012,3(2):23-31,92-93
民族服饰通常被视作一个民族十分重要的外在标识,体现并强化着族群内部的认同及与他族的区分。然而,在一些多族杂居或不同民族相邻而居的地区,族属的不同很难通过服饰的形质来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失去了认同的依据。一方面,想象中的差异帮助他们确认彼此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事实上的共通之处又使他们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于是,在族际交流的情形下,服饰的"大同小异"更多地成为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程度评价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实施了专门扶持发展的政策,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睦邻友好的大好局面,成为我国民族工作战略性安排的一大亮点。本文在对10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实践程度进行了总体评价。文章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还面临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并对发展和完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Crimea – specifically, the moderation effects of concepts of national identity on interrelations between conflict indicators and readiness for conflict or compromise for two ethnic minorities in Crimea. Based on a survey in the Crimea, results show that concepts of national identity moderate the effects of ethnic identity, ethnocentrism and economic deprivation on individual conflict behaviour. Research show that civic concept of national identity significantly reduces readiness for conflict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The position of a minority within the nation regulates impact of ethnic and multicultural concepts on readiness to fight with other groups.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我国民族工作者对部分少数民族、重点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开展了全面的、深入的、细致的社会调查,以了解和认识各民族的政治状况、社会组织、所有制结构、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等等。本文通过西南民族学院当时参加民族工作调查组的工作人员深入西盟阿佤山大马撒佤寨开展调查,所拍摄的照片展示,再现当时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西盟阿佤山佤族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新闻工作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新闻工作应该从推动经济建设、宣传民族政策、倡导先进文化方面入手,总结经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水平,在具体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文明的进步 ,游牧民族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自身需求与政府行为的推动下 ,世界上很多游牧民族已经转为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实践证明 ,从游牧到定居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新疆为例 ,阐述了游牧民族的概况、生产生活方式特点 ,并从三方面对游牧民族定居的重要意义进行浅析 :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是实现游牧民族兴旺发达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岩画的文化坐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岩画因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与西方原始岩画有很大差别.从本质上讲,中国岩画文化是独立于中原农耕文化之外,并与之平行发展的少数民族混合经济文化与游牧经济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三燕故都古朝阳的历史、文化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为前燕、后燕和北燕三个民族政权的古都,在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及欧亚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永政  王李霞 《民族学刊》2014,5(1):88-91,127-128
文化融合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也是现今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的概念则是近现代才从西方国家传入的新鲜产物,是生活在其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对其所在国家的认识、评价与情感,主要表现于国家政治共同体和结构层面以及共同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层面的认同。国家认同于国家本身、于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显得尤为迫切。而国家认同教育是国家认同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学校教育是建立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各民族的文化融合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有力保障、表现形式,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高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我国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吸收了中国历来坚持"和而不同"处理民族关系的宝贵经验与优秀传统,制定出了相应的民族政策,坚定地保障民族文化融合,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