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西方语言学中对语言形成理论的探索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形成探索的总趋势是从客观主义走向非客观主义、从语言系统中的客体研究走向语言系统中的主体研究。结构主义的语言形成论受到了科学主义的影响,把语言的形成研究限制在语言本体之内;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的普遍语法内在于我们的心智之中,通过转换规则形成语言的表层系统;系统功能语言学建立了语言系统与社会功能之间的联系,认为语言的形成就是语言实现社会交际功能的过程。这三种语言学理论都未能把人的认知作用纳入语言的形成过程之中。认知语言学认为世界、认知和语言三位一体,发现了人的认知在语言形成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符合语言本质的全新的语言形成论。语言的形成过程涉及认知现实世界,形成思维,认知语言,建立思维与语言的联系,通过隐喻扩展机制,最终形成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2.
变异修辞包括辞格变异和非辞格变异两类,指的是刻意用偏离常规的方式运用语言材料以取得特定交际效果的现象。由于变异修辞是行文的非常手段,交际中其语言单位的原始意义须向动态的语用意义进行多层转换,其构建与解读更须依赖交际双方(尤其是接受方)的认知心理与状态,认知语言学自然成为分析变异修辞的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对变异修辞的发生、构建与解读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变异修辞的种种手法如同隐喻一样,“不仅是语言的,也是概念的,行为的”,认知语言学对变异修辞的本质和运作机理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辞格在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认知功能和建构功能。辞格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其对语言的理解力,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语言创造力。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辞格链”构建词汇块、形成词汇库,以此来开创词汇教学新思路,可以创造出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加生动有趣的词汇教学形式,从而进一步完善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材料,有助于语言研究得出客观的结论,具有观测性和验证性,语料库发展需要人们的内省和语言学理论支撑.认知语言学强调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识的,思维具有隐喻性.功能语言学认为,交际和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强调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相似重合处较多,均承认体验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只是研究角度不同:认知语言学探寻人们的心理感知、认知推理,重视心理因素;功能语言学重视社会功能,强调语言意义是一套社会潜势功能.在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分析研究词汇语法层面的语言现象,挖掘语言学现象背后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人生隐喻1的辞格表征十分丰富。莎剧通过使用明喻、暗喻等修辞格,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思想性及艺术性,还能在认知层面将更多的人生隐喻纳入隐喻系统,从而使莎剧中的人生隐喻系统处于持续开放和动态发展的进程中。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与传统修辞学研究相结合,将有助于全面认识莎剧语言中的修辞现象,深入挖掘修辞格的使用规律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6.
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 ,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隐喻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进行一些探讨 ,旨在寻找人类认知的特点和规律 ,揭示人类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麻省理工学院学者近期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一项语言学交叉研究利用已经公开发布的依存树库,对37种语言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人类语言存在依存距离最小化这一倾向。此研究被媒体热议,但却存在一些缺陷。依存距离是两个句法相关词之间的线性距离,受工作记忆机制的约束,与句法处理的复杂度密切相关。因此,人类语言具有依存距离最小化的倾向。基于句法标注语料库的依存距离最小化研究表明,大数据研究方法在语言认知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语言学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色彩,语言研究中不同学科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有助于深入揭示语言系统的运作规律以及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分支,该理论通过意识与语言的表里关系,来透视语言发生与认知过程的契合,从人的认知过程采探讨语言表征实现的语言学意义.认知语言学诸多方面的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新兴学派,它产生于认知科学从非涉身心智观向涉身心智观的深刻哲学转变之中。按照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念,语言范畴和结构源于人的感知一运动经验和身体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在方法论层面,认知语言学主张在认知、文化及语言使用的具体完整性之中解释语言的共性,为充分刻画语言的人文维度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浅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范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把人的认知和语言的关系纳入翻译研究的范围,对翻译研究具有科学的导向和启示。词是翻译中可以传输的最基本的语义单位。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词不仅仅是简单的语义符号,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因此,词的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间语义符号的转换,在本质上是语言间认知范畴的转移过程。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的视角,对英汉翻译中词汇的范畴转移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统一中有对立 ,对立中有统一。规律一定是事物间的联系 ,但是事物间的联系不一定就是规律。相互作用是范畴 ,不是规律。意欲将相互作用“提升”为规律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 ,而且是反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2.
对偶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偶是汉语传统的特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的角度看,对偶的形成受到人的认知心理上的对称性原则的影响。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对偶的形成动因和机制可用对称象似动因来解释。其实,在我国人们早就有了这方面的认知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语言比较研究方法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1世纪的语言科学已走出被冷落的角落,伴随着世界性文化运动而成为一门显学.中国的文化语言学与西方的认知语言学遥相呼应,成为语言学史上一股不可阻挡而滚滚向前的急流,这股急流业已汇入重形式的现代语言学的大潮中,其趋势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走向浑沌,昭示着语言比较研究方法论的趋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学的角度,对法律语言学的发展现状、学科成因、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且依据语言对法律的意义关系,详细论证了立法语言、司法语言和执法语言的程式化结构所体现的法律语言学的主体框架、认知特性和社会实用价值。研究指出未来法律语言学研究在法律工作实践中的核心作用是如何有效地增强其社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二语习得研究由3个重要部分构成,即语言输入与输出研究,习得者内部与外部因素研究和中介语系统研究,这3个部分都与认知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习得过程是一种心理和智力过程。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二语习得研究被看作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语言习得成为人的基本认知能力的组成部分。作为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学习从一开始就受到认知的合理性制约。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对于二语习得本身和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根据人类的认知心理过程来解释自然语言的结构特征以及自然语言的使用规律,是多种彼此兼容的理论的总称。经过近30年发展,认知语言学理论趋于成熟,但内在的理论缺陷也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与哲学的渊源已久,两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一方面,语言学为哲学服务,另一方面,哲学思想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语言转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泛语言哲学的研究态势。尽管“语言哲学”这个术语包含着不同的含义,但还是应分为“语言学哲学”和“哲学语言学”两大类。哲学需要研究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语言学同样需要进行哲学性思考,两者互为影响并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语言学家对语言哲学思考的逐步加深,哲学语言学正在使语言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语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语言知识源自语言运用。语言描写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域中,应该分析英语中实际使用的词项在语境中的意义。词义体现着百科性,在把握每一个词及词义时,人们往往会调动其所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每个词虽然都有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人们并非总是依据其本义去理解,而常常是按非字面意义或比喻意义去理解,这就表现为词义的延伸。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类社会历史变迁和人类文明进程的复杂性,语言的发展轨迹一直在理解与误解的过程中运行,彼此相互交错、相互博弈。同时,语言学流派中的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现代语法与传统语法、转换生成语法与美国结构主义、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也都是从各自研究视角探究语言本质,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有些方面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展开了语言理论之间的大博弈。这种语言学流派之间的理论博弈既反映了语言本质的复杂性,也折射了语言研究的动态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中国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到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再到本世纪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广泛研究,表明了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为我们展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这一课题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其研究范围、相关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