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9年4月16-17日,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博系主持召开了新疆民族研究与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来自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出席会议,17位学者作了专题发言,杨圣敏教授致开幕词并做总结。与会者围绕新疆考古发现、历史文化、民族与宗教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2.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清王朝面临资本主义强势紧逼而步步后退之际,中国民族问题在保国、保种语境下提出并演化,演化的核心是西来的"种族"、"民族"及其蓄含的一套价值观念,替代和改造王朝中国处理"五方之民"历史观念及传统历史资源,其大背景则是王朝中国向主权现代中国转型。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问题提出的历史轨迹,有助于今人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国家统一和民族政策形成的历史国情,以及资本主义时代处理民族问题的目标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绍明教授长期致力于西南区域人类学和民族学界的交流、合作与发展。为了推动西南各省区民族研究的合作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初,马曜、李绍明、何耀华、余宏模、平措次仁和童恩正等联合西南地区民族学界的同仁,发起并成立了"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该学会的成立推动了西南地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会的有关研究成果现已构成了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自成立以来开展的重大学术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西南区域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7.
历史民族学和民族历史学是分属于民族学和历史学的不同学科,它们有不同的学科发展背景。虽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但两个学科都是以民族社会作为研究的客体,在研究过程中又常常紧密联系、相互借鉴、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正>《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立足民族问题研究,关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民族政治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民族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民族经济研究""女性问题研究"等主要栏目,选用主题鲜明、前瞻性强、资料翔实、层次清楚、论证充分的学术论文。来稿注意事项:1、20字以内的标题名;300字以内的摘要及3-5个关键词。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采用第三人称表述,突出论文中心要点和结论。文末应附上标题、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署名单位的英文翻译。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立足民族地区以及民族问题研究,关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探索""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老年社会学""乡村振兴探索""后扶贫时代面面观"和"历史研究"等主要栏目。本刊着重选用问题意识突出、主题鲜明、前瞻性强、资料翔实、论证充分且层次清晰、有自己观点和话语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多年探索,中国民族政治学形成了以政治学、民族学为基础多元发展的研究体系,具有以描述分析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特征。但在"四个全面"、网络社会、跨界民族、中国崛起和一带一路等新形势下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应结合中国多民族发展的实际,重新回归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范式、民族主义研究范式、族群理论研究范式及中华民族研究范式的相互竞争,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下的结果。囿于特定的话语、价值体系和思维框架之中,只能使研究思路和视野陷入偏狭的境地,我国民族理论新研究范式的选择意义深远。从政治科学的传统中生发出来,吸收了民族学和政治学研究的成果的历史制度主义是一种可选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篇导论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大背景下,阐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在中国史、亚洲史、世界史上的历史地位,并以时空大跨度,条分缕析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文献记载与研究概况,给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研究以较准确的学术定位。而《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变迁研究》的出版,也期待着同行学者的批评与认同。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问题开始超出多民族国家的内部关系范畴,这就为中国民族学研究不断拓宽学科的“国际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民族综论》正是紧扣这一时代脉搏所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该书具有研究框架综合、研究内容新颖、点面分析结合等特点,在将民族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国际民族研究和深入了解世界各民族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南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民族学研究"主要指我国大西南地区的民族学即文化人类学研究,它是广义的"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部分。以地理范围论,是指对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重庆,以及湘西、鄂西等地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关这类学科的研究。反思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是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60年代,是西南民族学研究的第二阶段,即对西南民族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的重要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西南民族学研究承上启下的发展时期。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今后还有许多亟待加强的工作:注重我国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设;编好西南各民族完整的民族志;继续整合力量,深入开展西南民族的综合与专题基础研究;将各民族特色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鼓励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加强民族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界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理解为狭义民族经济学,进而将其定义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形成民族经济学和经济民族学两个学科,前者归属于经济学科,后者归属于民族学科。笔者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学科归属定位在中国经济民族学,可能具有更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更加符合国家现有学科分类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国家形态、民族学和中国的现代性、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学等三个论题,结合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史,对中国民族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性质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反思。其中,对民族学知识中国形态的发展及其学术价值所作的细致分析,以及对现代性和殖民主义在中国民族学发展上的影响所给予的分析和评价,对理解中国民族学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知识工作者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语境中对苏联民族研究著述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翻译。这项工作既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知识生产,也是其时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与民族研究的组成部分。相关翻译作品在为中国民族学制度建设与民族研究提供知识资源的同时,也获得了制度性的知识品格。这一品格的获得既与这些知识自上而下的生产机制高度关联,也和其被运用到中国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及话语体系建设诸领域之中不无关系。正是在此一知识的生产与运用过程里,中译苏联民族研究著述完成了其制度性的转换,并嵌入中国民族学与民族研究的知识体系中。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的系统性知识生产也有其开放性,在苏联民族研究知识之外,中国传统的民族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族工作经验与西方民族学知识也被吸纳到其中。对中译苏联民族学知识的制度性转换过程进行考察,有助于思考中国民族研究领域知识生产与制度性语境的关联性及其知识体系中知识、制度与话语等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绍明的民族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民族学界都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民族史研究、民族学理论研究、民族社会学研究、民族生态学考察与研究等方面,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中国的民族史和民族学界以其区域性的主导研究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民族史研究的优势,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以民族历史为纵轴,以民族社会为横轴,通过族群在历史上的生活状况、文化状态、族群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来揭示族群的社会结构、文化变迁、族群关系、生活方式的形成和适应等问题,开创民族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崔明德 《东方论坛》2005,(6):9-11,21
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及民族关系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还有他们对民族及民族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由于"民族思想"具有深邃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对象及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民族思想的学科地位,将其明确为一门学科,即"民族思想"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思想"是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和思想史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一个新兴学科,可以暂时将其作为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划入民族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