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高校网络舆论建设的阻碍点入手,分析目前高校网络舆论建设的困境所在,然后从话语内容、叙事方式、预设结构和多元模态四大板块来构建高校网络话语体系:建构高校网络话语体系的具体内容;提高叙事方式的优选能力与协调张力;层层铺陈符合逻辑推进与情义所向的预设背景;协同采用视听冲击力较强、情感带入度较大的多元模态.并提出操作性强、颇...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从话语价值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有利于驳斥西方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诘难提供话语支持,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提供话语助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援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价值强调了举旗定向功能。从话语历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语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历史彰显了基因凝定功能。从话语实践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凸显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有效互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实践体现了换羽新生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构建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自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传播体系?增强话语的适应力与附着力,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要正确认知新媒体格局下传播生态格局的变化,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变革传播话语,优化传播语态,建设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介等融合媒体的高度发展,文艺批评的范畴早已突破之前单一学科的研究界限和学术范畴。"超文本"信息的爆发、大众型批评群体的显现、跨界批评群体的产生以及传统媒体议程主导模式的打破,使得与之相关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也亟待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构建。通过从新媒介文艺批评话语的"人性"原则和启蒙评价标准,新媒介文艺批评话语的"本土"原则和理性评价尺度,新媒介文艺批评话语的"批判"原则和历史评价维度,以及新媒介文艺批评话语的"专业"原则和全面评价谱系等方面着手展开讨论,可以为新媒介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5):180-184
"中国梦"的话语体系分为主权国家话语、民族文化话语和社会个体话语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话语构建方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应不同的传播策略。"中国梦"话语存在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两个维度,分别具有不同的传播"偏向"特性。"中国梦"在国内与国际两个不同场域中传播,在国内传播话语日臻完善的同时,更要突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在对外传播中,"中国梦"既要适应国际话语语境,也要保持中国话语的特色与"硬度",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与对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形象话语体系应积极围绕“增进共同性”这一方向思考建构逻辑,使兼具中华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的“共同体”话语体系优势更加凸显。可通过建设话语理论、打造话语符号、优化话语策略三重进路,回答好新时代中华民族形象话语体系建构中“说什么话”“靠什么说话”“话怎么说”三个基本问题,提升中华民族形象话语体系的引导力、说服力、传播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形象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话语体系是关于协商思想观念的表达系统,包含协商范畴、协商原理以及相应的协商方式,因而协商民主话语的有效表达是推动协商民主取得成效的重要方法。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但协商民主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完善协商表达观念,理顺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思路,构建完备的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对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落实至关重要。当前,要从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协商民主话语能力、协商民主话语方式等方面入手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旧”话语体系的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障碍,如何构建“新”的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新”体系对语汇、概念、理论三个方面的诉求来展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话语体系构建的方法及其标准。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关照着人们的价值世界和道德生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话语体系是当代伦理学建设的重要环节。话语体系与伦理学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话语体系为伦理学提供基本语境、交往基础和权力支撑。我国现有伦理学话语没有融入民族话语体系之中,显现出解释力的薄弱,缺乏国际对话权。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话语体系,必须要基于民族继承塑造伦理话语体系的中国气质,基于学术整合坚定伦理学话语体系的中国立场,基于全球视野搭建伦理话语体系的中国平台。  相似文献   

10.
11.
党建话语体系是用以表达党建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话语群。百年党史是党的不懈奋斗史和理论探索史,更是党的自身建设史。党建话语体系作为特殊的符号体系,直观反映着党的百年成长和壮大。开展党建话语体系历史演进与时代创新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必须把握国内外党建话语体系历史演进与时代创新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明确开展党建话语体系历史演进与时代创新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把握研究的逻辑机理以及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话语权争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意识形态之争。一个社会的新闻话语传播是这个社会建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也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新闻话语通过建构社会成员的政治知识图式、内置框架引导大众舆论、沉淀为世代延续的受众心理结构三个步骤来完成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在移动传播时代,传统新闻话语叙事出现了"不适应性",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功效和作用随之削弱,创新话语表达的内容、视角和风格,方可有效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完成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梦"作为一个特定文化符号,它在构建中国政治、哲学、文化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既展现出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又在平民叙事的语境中传达出民生幸福、愿望成真的现实追求;在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两种不同话语序列生成和全民传播的过程中,既总体上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契合精神,也不可避免地在局部呈现出消极背反的现实效应,在全民传播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的话语转换和链接。  相似文献   

16.
陈汝东 《江淮论坛》2015,(2):5-10,2
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正在聚焦全球的目光,中国道路已成为各国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对自身道路和文化乃至文明的重新审视和阐释也逐渐成为新的课题,中国需要一种新的话语体系。阐释国家话语体系的内涵、构成,分析其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提出我国话语体系建构、话语能力提高的战略对策,阐述其战略意义,十分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回应国内外各阶层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质疑,毛泽东对无产阶级专政话语体系进行重构,创造出一套中国化的无产阶级专政话语体系——人民民主专政话语体系。重构的目标是掌握人民民主专政在国家性质问题争论中的话语主导权;原则是在确定专政主体、目的和权限中赋予中国特性,切实满足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点是将中国化的无产阶级专政学术话语大众化,让人民群众能真正把握学术话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实现从"理论彻底"到"理论掌握群众"再到夺取革命胜利的"物质力量"的转变。这对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增强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主导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虽然我们在中国特色教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引导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升中国教育学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元研究、历史演变研究、建构方法论研究、核心主题和内容研究、话语权的提升和国际传播研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需要我们明确多元的研究视角,把握研究的目标,厘清研究思路、寻求研究路径、推进研究行动、实现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语境下,公众的批判性、非理性以及话语失控等新的公共话语范式,给政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及有效的舆情引导带来诸多噪音干扰。作为政府信息最外显、最关键的传播载体,政府话语所体现的噪音干扰主要表现为信息显性的话语符号冗余与隐性的传播意义阻塞。因此,各级政府要增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效果,一方面,要树立话语责任,提升官民良性沟通关系认知,有意识控制政府话语的冗余传递,避免突发情境下政府信息传播的误读损耗;另一方面,要善于构建官民话语共通的意义空间,不断扩大官民信息交流的话语公约数,重视政府信息传播中的共情,进而提升政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话语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