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其强调文化符号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围绕新时代文化使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象征、精神标识融入常态化宣传教育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边疆治理实践创造有利条件。文化润疆的概念产生于对口援疆政策,是“国家和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关系进行再调整的过程。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法治理念融入文化润疆全过程、各领域,在一致性、连贯性、规范性的基石之上构筑身份认同、激发共有回忆、延展情感培育空间,多维度促成时代与使命、理念认知与情感认同、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的转换同构。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文化润疆,需要完善文化治理的法治保障体系、提升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能力、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  相似文献   

2.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的伟大实践。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新的治疆方略“二十字方针”。文章认为,依法治疆,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环境;团结稳疆,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条件;文化润疆,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富民兴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长期建疆,深耕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治疆方略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新疆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把握习近平治疆方略对于新时期新疆治理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该文从五个维度提出把握习近平治疆方略,有助于结合新疆实际,深化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有助于深化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把握新疆小康社会建设的特殊要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必然性,不断增强对民族团结目标任务的认识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润疆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作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文化润疆具有提升理论自觉、助推实践自觉和促进主体自觉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把文化润疆打造成团结和凝聚新疆各族人民的铸魂工程,就要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机制,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在总结过去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基础上,根据新疆治理现状,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出发,提出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将严厉打击暴力恐怖主义视为依法治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兼顾民生改善问题。这一治疆方略的提出对新疆社会稳定、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以及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对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铸魂的重要作用。在贯彻落实文化润疆工程的背景下,如何开展文化润疆、以何种形式开展文化润疆,不仅是文化润疆方略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也是群众文化建设工作领域探索文化润疆有效路径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性,基于当前新疆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新时代扎实做好群众文化建设,促进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权事业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十年来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反恐维稳长效机制,坚持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人权话语体系、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新疆经验等方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的引领,努力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回应各方挑战,建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尽快完善新疆人权指标体系,讲好中国人权的新疆故事,确保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新疆人权保障事业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全过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践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族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等各项基本权利得到更加切实的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随之得到快速提升,新疆的人权保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疆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过程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方面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积极探索人权道路,在掌握新疆人权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同时,新疆人权保障的成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下对全球人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赓续我们党百余年法治和深刻传承中华法治几千年恢宏壮丽法治史中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奉法强国”的信念、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探寻强化法治生命力的路径。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异常激烈,国际法治遭遇强烈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国法治和国际治理的实践中,坚持知古鉴今,弘扬中华法治智慧、吸收世界法治文明精华;资政育人,“中国方案”“中国之治”“中国智慧”既充分彰显国际法治的正道、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增进国际社会民生福祉,又更加增强中华法治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特色。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法治中国建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和强劲动力源,是打破“西方中心论”长期遏制中国法治理论话语权的有力武器。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新课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其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文化润疆驱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为原点,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基点,以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支点,围绕"为谁而润""润什么样的人""由谁来润""用什么文化来润"和"如何来润"五个基本问题,集中在"润"字上...  相似文献   

11.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为兵团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要以促进新疆一体多元文化格局,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增强兵团综合文化实力为目标。当前,兵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均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先进文化示范作用发挥不足,因此必须坚持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以兵团城市为中心,以乡村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全面提升兵团综合文化实力,为更好履行兵团特殊职责使命,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面对我国不断变化的人口情势,加强法治保障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客观的治理过程。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法治保障面临观念障碍、体系失衡与断裂、“制度性”不强、贯彻失灵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确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顺利实施,要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法治路径,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老龄风险,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法治体系架构,健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法律制度,促进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法治实施方略,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法治保障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工程。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键在于科学地处理好经济基础层面共同性和差异化的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协调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文化、习俗和民族意识的摩擦,而有其经济基础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新时代党的“文化润疆”方略实施路径构建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引领“文化润疆”方略的内涵深化,着力推动上层建筑领域与经济基础领域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打牢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有意识地探索支撑各民族特有文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激发各民族同胞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形成了新的边疆治理体系;认为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的特点是一个核心,两大目标和三大格局:一个核心——"治国必治边"的重要思想;两大目标——维护边疆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三大格局——边内治理、边疆治理与边外治理的结合;新时代的中国边疆治理体系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的指导下,党中央在边疆治理实践方面开创进取,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关边疆区域发展战略;重塑了中国边疆的历史社会地位,使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区""枢纽""窗口"和"支点".  相似文献   

15.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内涵丰富且意义特殊.新疆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治理场域建立起的"多元主体"一体化治理机制和多元主体"嵌入式"共治方式,包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和价值理念,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新疆的实践模式,体现出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实到社会治理中、具体化为相对稳定的治理模式和治理实践.建设"人人...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治边方略对指导中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和一个"转化"从根本上指出了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迎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新时代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边疆治理应恪守的根本原则。抓好边疆治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实现边疆地区的发展、稳定和安全,实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实现整个国家的繁荣发展,切实服从和服务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前提和基础,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在新疆,要以发展社会经济、尊重差异和缩小差距、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增强"五个认同"为基本路径,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加强干部队伍、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和健全群众工作机制为重要抓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访惠聚”驻村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这一新型基层治理模式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文章以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10—2017年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该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访惠聚”驻村工作政策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策的实施使新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较其他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除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多增加了536元,且政策效果具有动态可持续性,即随着时间推移效果不断增大。因此,应不断完善“访惠聚”这一新型基层治理模式,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边疆地区共同富裕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这种文化形态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以及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传统文化惯性、文化空间挤压、现实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呈现出法律供给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不力等现实问题。因此,着力于完善边疆治理的法律体系、边疆民族特色的普法宣传、保证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普遍而深入的生成,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异质性作为边疆治理的重要情境构成,关乎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无疑是边疆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从异质性为视角切入,分析异质性调适与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疆异质性形成的复杂治理情境是边疆治理行为产生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异质性越大,边疆治理难度越大,边疆治理越难取得成效;减小异质性可以增加边疆与国家整体治理体系的吻合度。但是,减小异质性受到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异质性减小不是简单粗暴地消除边疆特征、按照腹地统一标准进行同化,而是有选择地对异质性因势利导,坚持以"合为纲、异而治"的治理方略,对异质性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调适以优化边疆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