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连续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等五位学者的文章,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了推进对这些问题更加深入的探究,2007年5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召开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关系,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原理与文本的关系,如何基于当代中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论题展开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后工业文明和后现代西方思潮的冲击,受到了诸多诘难。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边缘化”的趋向日益明显。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能够被称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旗帜”吗?还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吗?如何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被提到了日程。针对该问题,国内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本文试图将近几年来学界的研究新动向做一系统探讨,以期对推进该方面研究有所助益。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研究的历史语境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意义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意义 ,首要的前提不是对时代的反思 ,而是研究方法上的自觉。哲学其实并不是抽象的“绝对观念” ,处于不同语境之下 ,制度环境、评判权威、学科规范、思维方法都决定着人类语言思维活动以何种方式说话与思考 ,所以反省我们讨论问题的语境、话语模式与研究方法 ,是我们正确言说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意义的前提。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解释 ,出现了以下三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思路 :一种认为马克思经典思想的某些部分“现成可用” ,但基本模式或者“理论内核”需要重建 ;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命题与方…  相似文献   

5.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国内哲学界普遍并持续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式、路径、生长点和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通过讨论,学者们普遍意识到:缺乏问题意识正在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瓶颈,而如何面对现实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在笔者看来,要更好地做到强化问题意识、有效面对现实,从而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我们还需在理论上澄清一个与创新有关的前提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的明确区分。陈德容先生在《哲学研究与研究哲学》中明确指出:“哲学研究”是一种原初哲学活动,“研究哲学”是对前者的工作过程及其成果的反思;“哲学研究”是直面现实的哲学活动,“研究哲学”是关注历史(传统、文化史)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影响变革进程的阻力依然存在,这些阻力有来自观念的、思维方式的、体制的等等,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如何使人真正成其为人?这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人学研究课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认真面对和思考。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学研究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韩庆祥教授和其他学者一起开创了人学研究的新领域,首创“能力本位论”,“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公正为基、三维制衡理论”等,为解决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培育公民社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当代人类发展的深层问题与人学回应》、《能力本位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发展与代价》、《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能力本位》、《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反响与实践意义的原创性成果,为我国人学理论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决策层的关注。他提出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在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中得到充分印证,因此成为我国学术界“实践解读派”的一个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2007,(2)
2007年1月18-19日,由《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编辑部、“青年哲学论坛”和黑龙江大学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求是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方法与进路”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会议具体议题为“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消费社会和技术社会”、“文化哲学与实践哲学:当代马克思宅义哲学建构的主要进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实践焦点与理论视野”。此外,与会学者还就马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学者相继著文,纵谈对中国哲学发展所做的思考。诚然,这些思考不仅对中国哲学的未来是重要的,而且对当代美学的研究也有深刻的启迪。就中张世英先生的观点令人瞩目。去年,在《嘹望》的“百科前沿”栏,先生发表了《中西方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一文,不无远见地提出了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说是探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界关于哲学观的争论, 从“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哲学作为反思人生的思想”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探讨为我们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启示, 那就是: 在当代中国, 作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学说”或“学术”而存在,而且是作为人民愈益普及的“学养”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2004年3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设“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专栏,在国内期刊界率先提出,要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观念创新,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气质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经历二十年的栏目坚守与学界同仁的努力,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已经构成了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思考背景和自觉追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也应随之进入新的理论境界,面对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历史,我们必须不断审视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定位及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必须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哲学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开启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全新视野;必须不断追问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范式转换。基于此,本期拟呼应开栏首期的笔谈文章,以“比较与转换”为题,邀请学界专家从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中西哲学基本建制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范式转变等角度,在“接着讲”的意义上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设“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专栏,在国内期刊界率先提出,要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观念创新,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气质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经历二十年的栏目坚守与学界同仁的努力,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已经构成了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思考背景和自觉追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也应随之进入新的理论境界,面对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历史,我们必须不断审视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定位及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必须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哲学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开启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全新视野;必须不断追问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范式转换。基于此,本期拟呼应开栏首期的笔谈文章,以“比较与转换”为题,邀请学界专家从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中西哲学基本建制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范式转变等角度,在“接着讲”的意义上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设“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专栏,在国内期刊界率先提出,要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观念创新,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气质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经历二十年的栏目坚守与学界同仁的努力,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已经构成了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思考背景和自觉追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也应随之进入新的理论境界,面对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历史,我们必须不断审视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定位及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必须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哲学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开启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全新视野;必须不断追问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范式转换。基于此,本期拟呼应开栏首期的笔谈文章,以“比较与转换”为题,邀请学界专家从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中西哲学基本建制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范式转变等角度,在“接着讲”的意义上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设“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专栏,在国内期刊界率先提出,要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观念创新,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气质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经历二十年的栏目坚守与学界同仁的努力,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已经构成了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思考背景和自觉追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也应随之进入新的理论境界,面对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历史,我们必须不断审视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定位及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必须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哲学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开启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全新视野;必须不断追问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范式转换。基于此,本期拟呼应开栏首期的笔谈文章,以“比较与转换”为题,邀请学界专家从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中西哲学基本建制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范式转变等角度,在“接着讲”的意义上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卡列尔·科西克 (KarelKosik 1 92 6-)是捷克著名“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与文学评论家。整整 40年前 ( 1 961年 )出版的《具体的辩证法》一书 ,既使他在西方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也使他在原苏联东欧遭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在西方 ,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一般被理解为“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或者“海德格尔化的马克思主义”范畴。其人其书在我国 80年代始得到出版介绍 ;90年代以降才逐渐被学者理解与研究。中国的“科西克研究”滞后 ,一与中国学者现象学基本知识准备严重不足直接相关 ,二是由于学界未能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现象学哲学意蕴所造成。张一兵教授最近出版的在“经济学语境中理解马克思哲学话语”的《回到马克思》一书提出了建立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现象学”的主张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进入到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文本深处的重要支援意识。以下一组文章 ,系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一批青年学者最近对这部经典著作不同角度的深层细读 (包括科西克与马克思、科西克与海德格尔、科西克与胡塞尔、科西克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科西克与全球化问题等研究专题 ) ,希望“科西克研究”有助于推动深化目前国内学界正在热烈进行的“如何理解马克思当代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江苏社会科学》2004,(4):238-239
苏州大学任平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项目批准号:01BZX001),2002年通过结项。项目最终成果《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项目的研究是对全球普遍关注的当代重大问题的一种探索,也是对作为“时代精神精华”和“文明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一种当代反思性追问。项目研究者认为,将马克思的名字置于“当代视野”中加以解读、追问、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当代性”事件,问题提出的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时代根据:———世纪之交,新旧全球化的大转换引起…  相似文献   

17.
贾孟喜 《学术研究》2001,(10):27-29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深圳市社科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 0 0 1年 5月 2 6— 30日先后在广州和深圳两地召开 ,来自全国的 4 0多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和提交论文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这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的前提性问题。在当代应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呢 ?俞吾金指出 ,长期以来 ,人们是以“前康德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 ,对…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和马克思不断从哲学走向政治和经济学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传统,不断从政治、经济学转向了哲学;“它注意的焦点是文化。在文化本身的领域内,耗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智力和才华的,首先是艺术”~①,它注重对文化的研究和文化批评,最终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转向?其文化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何在?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同情地理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题,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哲学作为思想中的现实,当代中国哲学史理论地表征了当代中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总结、概括和反思。在以当代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历史时期为基本线索的基础上,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主线,如何以重要的哲学论争为背景提炼和概括当代中国哲学史中的重大问题,如何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的相互关系,如何选择和阐述各个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如何论述各个时期的哲学状况及其发展趋向,这些都是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哲学理念撰写《当代中国哲学史》必须认真研究和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卢卡奇的自然———历史观问题翁寒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问题研究中,如何评价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的论者在充分肯定该书对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面目的贡献的同时,又说该书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即所谓“自然主义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