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社会权力的分化,导致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在此基础上孕育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这一村民自治组织逐步取代了原来的生产大队,从而开始了一场涉及9亿中国农民的乡村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决定》的核心内容,而市场化农业又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农业县的县委书记,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本县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市场化农业的发展问题。一、推行产业化战略,是建立市场化农业的必然趋势。多年来,我国农业基本上是传统种植、小生产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现阶段仍须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实践证明,在农村推行产业化战略,是逐步建立市场化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唯如此.才能形成规模生产、规模效益,提高市…  相似文献   

3.
刘善璧 《决策》2001,(5):36-3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近年来各地的探索表明,实现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变股民,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实现了农村的第一次腾飞,而“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加快了农村工业的发展,使农村形成了多重发展的格局,实现了农村的第二次腾飞,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是农民生活观念的更新与传统农业的矛盾,膛民生存空间的客观要求与计划经济对农业影响幽深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交织中,产生了农村三大热点,这就是“民工潮”,“开发区热”和“工业小区热”。这些热点的出现,昭示了人们对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渴望,表明了农村的另一个必然发展方向,这就是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鲁献启 《领导科学》2000,(10):26-2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行村民自治,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现农业、农村跨世纪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6.
农村改革30年,四川是改革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通过农村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主要是破除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收入上不去,增产不增收,导致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三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却不断加重,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最终取消农业税;四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并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总结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有五点深刻体会:一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重视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四要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五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7.
叶惠萍  植力生 《决策》2004,(8):51-52
今年初,在时隔18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三农,使得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回想二十多年前,发轫于安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此,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不但逐步解决了温饱,而且开始踏上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但是当城市改革启动经济发展以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却滞后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如何加快农业  相似文献   

8.
魏新勇 《决策探索》2010,(10):41-4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是新中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将会给中国农民带来新福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农村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大繁荣面对这一巨大变化,媒体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记录和反映时代变迁的重任,做好党和政府的口舌,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通过媒体宣传到千家万户,褒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变鼓与呼。  相似文献   

9.
黄冈市是典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问题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应不应该也有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的情况下,农业还需不需要搞集约化经营的问题;在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形势下,农民还能不能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等,已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突破,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在激发出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村民自治的新型民主治理方式也在各地逐渐推开——新时期乡村治理的趋向凸显了乡村居民的主体性,因而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近年来,"乡政村治"格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经济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但是,1985年以后,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局面,农村面临新的困境,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许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促使人们进行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是选择错误?或是潜力已经挖尽,农村经济体制需要转换了?问题在哪里?出路何在?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还需要调整生产关系,消除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冲破“一大二公”的体制束缚,在全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体制方面的伟大创新,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还是同样的一块地、同样的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投入等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农业和农村却发生了当代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这也可见制度创新有时比生产要素的投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意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1949~1952…  相似文献   

13.
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落实这一要求,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一、当前农村社会存在不和谐不稳定现象的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快。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全面推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以农户单干为标志的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实…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土地规模经营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分散、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将阻碍农村生产力进一步提高,阻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此,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就必须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中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1957年至1995年近4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累计损失28亿亩,相当于目前辽宁、四川、河北三省耕地面积的总和,平均每年减少700万亩。近几年情况更为严重,1990年以来,各类“圈地”占有耕地猛增,1992年仅兴办开发区就占有耕地2200多万亩.与此同时,土地抛荒也日益严重。2、人口大幅度增长。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大批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确认识和引导这一转移,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成因与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农民图生存、求发展的内在要求。1.农村改革带来的劳动力解放,大批剩余劳动力形成,是这一转移的先决条件在我国农村发展中,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二十年光辉历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林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闭发展,评剧了一条音中国特色的农初现代化道衡;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打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山田迈进的阶段;农民的思想观意项巨…  相似文献   

18.
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第一人口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只有加快小城镇建设,才能增强城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大发展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责任制给我国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飞跃".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是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的矛盾;二是农民一家一户生产经营与干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三是农业先进的专业化生产与滞后的社会化服务之间的矛盾;四是稳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扩大的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1978年起。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3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承包责任期前后累计达到50年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走出了被架空在不适应生产力的公社生产关系上的时代.这是一个巨大进步。而现在的农村经济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即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只能进入农村集市经营.小农的手工生产既提高不了生产力。也无法适应现代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对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需要。生产力无法再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民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致富.只能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生产圈子里打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