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维语数字熟语中数目词所蕴涵的文化涵义极为丰富,且比喻意义很少对应,根据汉维语数字熟语中的数目词在翻译过程中传递的文化信息及其差异,汉维语数字熟语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对应(借用)法、直译加注法等。  相似文献   

2.
彝文字识别研究中,应注意到规范彝文字是一种宽高非等比的字形,呈现瘦高特征,字间距变化较大,规范彝文字有无次高调等情况对于文本行高和行间距变化将有较大的影响。计算机识别出来的彝文文本,是用字符编码形式进行存储的。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对彝文编码的两种不同标准进行探讨,然后分别对八种彝文字体文本深入研究,进行相应的测量数据统计和特征分析,该研究在彝文识别中可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壬、■"字形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当前的应用层面提出字形规范统一的设想,以期为当前的汉字字形规范提供参考。从字源看,"壬"应写为"■",但历代字书中写为"壬",是为与"王"加大区别度;"壬、■"是形音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形很早就混同,字形本身已不具备区别字义的作用;在海峡两岸现行汉字的实际运用中,都出现"壬、■"混同的现象。从文字部件简化优化的角度出发,建议将"壬"确立为标准字形,将字源含有"■"的字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壬"同形,一部分与"王"同形。同时,也梳理了"任"与"仼"、"呈"与"■"的字形字义关系。  相似文献   

4.
进行八年教学实验,在全国首创彝汉双语大学数学(相对中、小学教学而言)教学模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彝文、数学、哲学、中文、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研究,开创彝汉语数学专业,多专业人才联合攻关的交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先进的。十余所高校联合研制,创建了彝汉语大学数学,丰富了国际数学教育的内容,结束了彝文数学不能进入大专院校的历史,是彝族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彝文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同化政策,彝文已濒于消亡的阶段。现存彝文文献,仅可上溯至明代的刻本和碑铭,如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贵州罗甸水西的铜钟(以下简称“成化钟”),钟面有彝汉铭文;石刻有云南禄劝县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镌字崖》,贵州罗甸水西地区  相似文献   

6.
我校彝文系开创设置汉彝数学翻译课,在近六年来的具体实践中,教学效果显著。本文阐述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探讨有关汉彝数学翻译问题,寻求汉彝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律,加强了双语和数学的联姻,促进了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数学和传授彝语数学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范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建设属于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专门从事高校师范彝汉双语教育教学的西昌学院彝文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将双语教育的民族性、师范性和现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示范性、创新性的重要成果,推动了高校师范彝汉双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规范彝文实施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彝语文教学发展较快,彝语文在双语教学中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或措施不力等许多问题,因此,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彝语文教学受到影响而波动不定。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解决和克服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彝汉双语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彝文历史档案是彝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利用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彝族历史文化。在分析彝文历史档案数字化开发现状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人文与彝文历史档案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数字人文视域下彝文历史档案数字化开发的思路以及具体实现路径,以期指导当前彝文历史档案数字化开发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国内有两个经官方批准的彝文文字方案 ,经国务院批准的四川规范彝文和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云南省彝文规范方案 ,这一事实说明关于彝文文字类型问题的讨论还没有结束 ,还有必要进行探讨。文章首先论述了作者对彝文特点的认识 ,进而对学术界关于彝文类型问题的各种观点、认识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文章认为目前学术界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提出的证据都不能完全解决彝文的类型问题 ,而彝文文字通常以音节作为分界线 ,这一分界也正是对彝文文字类型进行划分发生刍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彝文总字符共有819字,彝文总字符虽少,却不容易记忆。本文从彝文字形体关联、语音联系,顺口溜、迷语及游戏等方面来探究彝文字记忆。  相似文献   

12.
彝语和汉语虽然都是汉藏语系的语言,其语言亲属关系比较密切,彝文和汉文都是本民族自己原创的方块文字,彝族和汉族交往的历史从没间断,彝汉双语相互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自成体系的两种语言,其相异成分比相同的成分要多得多,特别是语音系统差异较大,在彝汉双语语音教学中,采用对比而非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讨论的"斤斧类汉字"的字形字义,包括"斤"、"斧"和以"斤"为构件的"析"、"折"、"新"等共5个常用汉字。这些字都是含有"斤"作为表意构件的象形字或会意字,都是跟砍伐工具有关的纯表意汉字,本文分别从字形解读、造字本义、字义演变、字义源流和相关成语等多个角度加以解析,以求全面把握这几个字的构字理据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年,根据《共同纲要》的要求,有关部门为发展凉山彝区社会文化事业,特创制了拼音化的彝文(简称新彝文),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对彝族原有文字(老彝文)则重视不够。本文认为彝文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新彝文创制过于紧促,与彝族生产、生活脱节,由此产生新老彝文使用之争。经彝族民众的努力,借用拼音等方式,对老彝文加以规范,使之科学,从而促进彝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字与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数目字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课题.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汉字与彝文数目字之间存在的共性和个性,也可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彝文系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昌学院彝文系筹建于1988年,1989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十九年的办学历程中,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强系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学分制”、“导师制”,注重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巩固彝族母语、强化彝汉双语、拓展彝英汉三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7.
意符、音符、记号是汉字具有的三种结构符号,记号不同于意符和音符,它和它所记录的词义没有任何音义联系,只有区别字形和字义的作用。汉字记号化是汉字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代汉字中记号字和半记号字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现代汉字记号化程度的加深,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汉字简化的原因。汉字记号化,对汉字性质的认识、汉字认知和汉字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并颁布了<规范彝文方案>.随即开始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推广使用,后来推广使用面覆盖到整个彝语北部方言区.30年来,规范彝文在全国党代会、中共中央全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等全国性的会议和彝语北部方言区的国家机关、教学科研、新闻传媒等广泛使用.编译出版大、中、小学教材、扫盲、培训等各种彝文教材860多种1000多万册;出版科普等各种各类图书1000多种7千多万册;农村、企业脱盲人数达110多万人;大、中、小学808所在校生接受彝汉双语教育,彝语文教师2000多人.彝族地区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语言文字,使更多的人掌握了彝汉双语,提高了彝族地区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彝族地区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进步.有力推进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彝族文字是本民族的自源文字,它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史。彝文字由于其本身笔画、结构等构字特点艺术造型,使其在彝文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有可为。在古代彝族毕摩文献上的“变字”现象应是古彝文最早的书法创作,只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书法概念,后人继承的节奏也缓慢。随着小学到高校一类模式使用《彝文规范方案》以来,近年来的彝文书法发展和创新都很快。如今彝文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彝文书法也越来越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体系,通过对汉字字形分析和字义演变来辅助汉语学习,从语言中捕捉其规律,融入特定的语用环境,从字形入手,探索字义,可以更轻松地对汉字有深刻而又系统的认识。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感性的,也需要科学性和理性,汉字的精髓蕴含在一笔一画中,系统掌握汉字构形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思维,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