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物质利益的缘起及其基本特性“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①人们要能够生存,首先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资料,而要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必须根据需要从事生产活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最基本的活动。生产是生产力的利用过程,生产从而生产力的利用本身就包含了目的,即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因此,生产和需要有着必然联系。这里说的需要是生产目的一般,是各个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目的的抽象。由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社会形式存在。为了揭示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是创新心理的核心,是部分;创新心理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是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没有创新心理就没有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创新心理是不完善的,是静止的。可以说,没有创新心理的撞击,就很难喷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不可能有创新成果,就不可能加快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这种看法在当前经济学界已成为主导性的意见,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弄清楚了,本文想就个人所得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对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交换问题论述的回顾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理论问题,他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出发闸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保留商品交换的必要性。斯大林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力概念有广狭二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两文中曾下过定义:社会生产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即社会对自然的关系和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我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可以商榷的。客观的现实的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这种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力始终是运动着的、活的生产力,但现实的生产力只能在生产关系中活动。这种现实的生产力的运动过程犹如物理意义的力的活动过程。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力就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之间  相似文献   

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究竟如何理解这种适应,是适应生产力的性质,还是适应生产力的水平,只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二者的具体运动规律之后,才能得到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家思想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基本取向,抽象地说,是既承认个人利益,又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既承认人的感性需求,又强调理性对感性的节制。在其价值观念的具体形态中,包含着一些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则。所谓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从根本上说,也就是继承和发扬这些普遍原则。我们今天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在批判封建糟粕的同吋,对这些原则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从理论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不能吸收新东西的和不能被批判继承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必须认真进行批判继承、并保留其基本价值取向的开放系统。在传统文化中,儒学强调对世俗社会的义务感和群体主义价值观,这就决定它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其他重要的分支佛道二教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是追求个人解脱(大乘佛教虽强调自利利他,有群体主义思想因素,但这种群体观念缺乏现实性)这就决定它们只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儒与佛道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佛、道之间理论体系和教派利益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的互相斗争,但这并没有妨碍  相似文献   

7.
1978年国家确定海伦县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丰胜村被确定为全县三个试点村之一。几年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1983年在全村普遍实行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全村面貌大变。一、大包干调整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当建立了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时,就要使新的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某些环节上的矛盾,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很  相似文献   

8.
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形式发挥作用,根据理论上的预测和经验表明,其中最好的组织形式是大型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在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统一和强大的国民经济综合体的形成,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活动的作风与方法;完善生产的科学管理、计划以及经济刺激体系,也就是完善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对生产力所有组成部分迅速发展的条件和前提进行科学分析,这首先要求对现有生产资料、劳动资源、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力的一切其他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它们与世界科学、技术、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标准及成就相适应的程度.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是现有劳动资源和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9.
梁庭望 《创新》2014,8(5):11-18
中华文化是由中原旱地农业文化圈、北方森林草原狩猎游牧文化圈、江南稻作文化圈和西南高原农牧文化圈构成的,四个文化圈之间由经济纽带、政治纽带、文化纽带和血缘纽带连结在一起,文化相互流动、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责任制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产物在农业合作化中,由于对私有制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又过于简单划一,在不少方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人们的觉悟程度。后来又片面强调集体经济越公越好、规模越大越好,使本来就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继续向前跨越,离生产力发展要求愈来愈远。“大”、“公”引发出了“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社会调查。在建国前的中国共产党社会调查史,一方面包括解放区的社会调查,另一方面也包括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团结进步知识分子所作的社会调查。前者的代表是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后者的代表则为李大钊的亲密战友陈翰笙同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陈翰至,曾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大学执教,既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初家,又是一个严谨的社会科学家。3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革命的艰苦时期,革命与反革命的冲突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厦,与这种政治形势相联系,学术男友笠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实际上也就层关…  相似文献   

12.
苏联《经济科学》杂志从1979年第1期起连续刊登了有关探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的文章。其间,出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或部分不具有客观现实性(物质性)的实质”和“客观关系包括一部分思想关系”这种提法。本文针对这种提法及支持这种提法的四种论点进行了分析评论,摘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之后,还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论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与状况这一原理的,也是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思想相一致的。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如何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经济文献中对于研究国际生产关系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一般说来,都是先从援引马克思的论点入手,对上述关系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这是“第二级的和第三级的东西,总之,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版,第46卷上册,第47页)。根据这一论点,可以说,无论社会主义的国际生产关系,还是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关系,其特征均属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和伦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海 《唐都学刊》2012,28(2):59-63
在西方文化中,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道德”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性自由的定在,“伦理”则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道德”主要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证和阐发的“得道之‘德”’,“伦理”则主要是由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者们所阐发和构建的社会典章制度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伦理”高于“道德”;在中国文化中,则是“道德”高于“伦理”。  相似文献   

16.
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助理教授M.亨伯格在美国《伦理学》季刊1980年1月号上发表题为《能动地解释马克思主义社会类型学》的文章,论述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别。摘译如下: 为了解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话,无数的评论家付出了大量劳动。这种劳动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种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革命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成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展开竞赛的一个主要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的新问题,提出环境保护、开发宇宙、利用世界海洋资源及其他一些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苏联的经济文献中对于揭示“完善生产关系”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尚无一致看法。生产关系完善的特殊职能在经济体制总的活动中究竟如何体现?这只有通过对生产关系发展与活动过程的全面分析,才能予以回答。所谓经济体制的发展,一般理解为这一体制的状态、特征、联系和关系等内容日趋复杂化,为革新而重新改建的其所属有关组织均具有一体化的性质。这一复杂过程包括各个不同阶段、环节、方面和要素,并且是在经济体制向前发展的各个不同结构层次上实现的。发展过程的核心是形成新质的问题。经济体制的职能组织与生产关系的活动机制直接相关,它是构成新质的最一般的要素。生产关系的发展与活动,一方面是在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关系内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使我们认识到生产关系具有性质不同、方向不同、对生产力起不同作用的两种运动,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也彼此不同。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的确立,才使我们有可能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给予正确、全面、辩证地认识和理解。无疑,它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历史、清醒地认识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代以来将近半个世纪,表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广泛使用的公式是:摆脱了剥削的劳动者同志式的合作和社会主义式的相互帮助.对这个公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里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乃是'生产者的合作和同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