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江西省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第一产业产值结构的调整对经济有极大促进作用;虽然有短暂的滞后期,但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反映敏感。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税收和生产总值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文章根据1978年-2011年广东省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总值一个正冲击后,税收收入在前2期内下降之后在上升;随后开始稳定增长;税收收入长期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拉动作用;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对自身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长期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涨对自身的作用越来越小。此外根据实证结果,税收计划管理模式对税收收入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VAR(vecfor autoren ression)模型Johansen极大似然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一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但现阶段的滨海新区还处于自身的增长阶段,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凸显出来;二是环渤海地区对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增长具有支撑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山东和辽宁地区与滨海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V A 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法和预期方差分解法,分析了我国2000年至2013年期间的货币需求与相关经济因素之间的动态影响特征。研究表明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分别与相关的经济变量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对GDP的冲击分别呈现抑制效应、对SV的随机冲击主要呈现正效应、对R的随机冲击主要呈现抑制效应、对CPI的冲击呈现正效应和抑制效应交叉出现的现象。狭义货币、广义货币新息冲击对其自身预测均方误差的贡献度最大。新息冲击对狭义货币预测均方误差的贡献依次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名义利率(R)、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SV)、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新息冲击对广义货币预测均方误差的贡献依次为:国内生产总值(GDP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一年期定期存款名义利率(R )、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S V )。根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经济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粤澳区域经济增长既是一个事关粤澳两地内在经济活力的微观问题,也是一个事关提升珠三角整体竞争力的宏观问题。双边区域合作,加速了粤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澳门已成为珠三角地区金融、贸易和旅游中心,广东也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为进一步研究粤澳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影响程度,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8—2010年粤澳两地GDP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对澳门地区经济产生了较强的正向影响并存在滞后性,澳门对广东经济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但是协整检验说明在短期内粤澳经济波动具有同步性,粤澳两地存在经济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依据河南省2000—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GDP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河南省能源-经济-环境的VAR模型,基于此,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河南省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关系及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南省环境污染对能源消费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及经济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短期内的主要贡献因子均为能源消费。最后为促进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从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防控、大气污染防控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给予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我国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指数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分别对牛市和熊市两种行情下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两种行情下,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牛市行情下,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指数的上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熊市行情下,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指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对包括农业自身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针对农业冲击的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长期的持续效应,充分表明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始终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对农业的效应中,第三产业对农业的贡献率最低,且从第六年后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对农业的贡献率则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态势.因此,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应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对农业的持续促进效应.不过,农业对其自身的正效应更值得关注.农业对自身的贡献率在第一年达到峰值后虽逐年缓慢下降,但在50年内都大大超过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因此,加强农业自身建设才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省际人口迁移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影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各省1992—2012年的户籍人口迁移和人均财政负担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人口迁移、人均财政负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人均财政负担对人口迁入和迁出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入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只存在人均财政负担影响人口迁入量这一单向因果关系;人口迁出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人口迁出量对人均财政负担的影响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1980-2012年的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态势,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刻画我国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之间的长期有效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必定会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加速经济增长是保证税收收入的重要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看,整体的经济环境、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以及资本市场变量等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有着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运用向量自回归、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M2与财务困境风险程度负相关,实际利率水平与财务困境风险正相关,而通货膨胀水平、汇率与资本市场变量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重要的理论贡献都借助了“外部性”概念。宏观经济学从1980年代以来的显著发展更是外部性概念进入之后的结果。本文分析宏观外部性的含义和特征,讨论宏观外部性理论产生的背景,并论述宏观经济学如何借助外部性概念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模型的时间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个人最优化行为出发构建理论模型是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主流方法,因此,对个人存续时间的假定(时间框架)成为宏观经济模型的一个基本要素。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时间框架包括无穷期框架和世代交叠框架,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跨代利他框架、寿命不确定框架。不同的分析框架在财政赤字的影响、竞争市场的效率等重要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括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产出缺口、利率、汇率、房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在内的7变量VAR模型,通过脉冲反应函数和5-差分解发现:通货膨胀率对自身以外的其余变量的冲击均存在一定时滞,中国通货膨胀率受M<,2>的累计影响较大,但滞后期较长;房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明显大于股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后得出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可能在于近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过多货币供应量冲击带来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IRPAT模型,确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人口数量、人均GDP和技术水平.本文采用VAR模型估计了中国1978-2011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口、人均GDP、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影响关系.人均GDP、技术水平始终对二氧化碳排放起着正向冲击效应.人口因素先对二氧化碳排起着负向冲击效应,而后起着正向冲击效应.短期内自身和人均GDP的贡献率较大,长期来看,人口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与城乡居民消费:攀比效应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攀比效应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假定存在消费的外部性,如果居民过度攀比,货币政策的福利效应取决于消费的外部性与垄断扭曲的相对力量。为检验这一结论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是否适用,本文利用VAR模型和IRF进行检验,并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差异性影响,货币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呈放大趋势,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在长期中则趋于稳定。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02—2012年中美食糖价格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入世以来两国食糖价格联动关系的总体状况以及2002—2005、2006—2008和2009—2012三个时段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美食糖价格之间存在显著而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两国糖价变动均受到这种均衡关系的影响,美国糖价变动是中国糖价变动的原因。分段结果进一步显示,两国价格引导关系由"中国糖价单向引导美国糖价"向"美国糖价单向引导中国糖价"演变,长期均衡关系仅在2006—2008年时段消失,这主要与入世以来中国食糖供需平衡状况、贸易量以及食糖政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粮食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年度和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本推动、国际传导以及预期等三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主要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推动和自身价格滞后的影响,国际价格波动只对大豆价格影响较为显著,对小麦和玉米影响较小,对大米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政府稳定粮食价格应首先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此外,短期可通过粮食储备进行调节,长期则应通过生产规划和完善期货市场以平抑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粮食价格及中国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 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 TVPGVAR 模型,实证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粮食价格的 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较大.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 格的冲击持续存在,大豆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最大,其次为玉米和小麦价格,粳稻价格 受冲击较小;不同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期对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在2005 年和2015年前后更多表现为正影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冲 击影响更为剧烈.②“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中美贸易争端所处3个时期地缘政治风 险对粮食市场具有不同程度冲击.“9??11事件”和中美贸易争端2个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 险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负向冲击,伊拉克战争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和大豆价格具 有正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之后才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
采用1998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数据,将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纳入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中,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冲击的强度和时效。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在中期为负,短期和长期为正;利率在短期和中期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负,但在中期的调控效果比较显著;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在短期和中期为正,长期为负;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比利率的影响更显著一些。提出央行可以将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控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供给,同时增加货币政策决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