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方民主治理模式下存在着民主决策规则、公民经济社会权利平等、政府权力之限制及多元组织运作等诸多问题。为克服这民主治理模式内在的缺陷 ,西方学界从宪政制度设计的高度进行了思索。这对于中国当前转型期的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们需要从立宪的高度进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包亚军 《阴山学刊》2004,17(4):55-61
西方民主治理模式下存在着民主决策规则、公民经济社会权利平等、政府权力之限制及多元组织运作等诸多问题。为克服这民主治理模式内在的缺陷,西方学界从宪政制度设计的高度进行了思索。这对于中国当前转型期的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需要从立宪的高度进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徐复观的权力观以权力的归属、行使和权力的范围、限制为问题框架,把民主与宪政分别视为解决这两大权力问题的制度方案,并力图将二者整合为一体.就理论定位而言,其权力观的基本理论取向是在民主与宪政之间.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认为:宪政就是立宪政治,立宪政治以议会制度为体制外壳,以国民的支持和舆论的声援为后盾,其精神特质在于控制政府权力.在宪政方案的选择方面,不存在完美无瑕的政体,民主共和政体也并非只有优点而无弊端,也不存在可以普遍适用于一切国家和民族的政体,一国实行的政治体制必须与该国的国情和民情相适应,并且受一国国民的素质和能力的制约.在宪政的路径选择方面,他反对暴力革命,因为暴力革命不可能造就立宪政治,而只能是新式的"武人专制".  相似文献   

5.
行政权力从属于民主宪政的制度安排,立法、行政、司法的分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地控制行政权力并减少行政权力的异化,从而达到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立宪目的。行政权力的起源及其本质说明公共行政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安排;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应本着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学逻辑,主要采取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境、对接与投射:清末宪政思想接受中的变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盛行的立宪救国思想代表了一种通过移植西方宪政制度来寻求富强的政治主张。这一思潮推动了政治话语权从传统的尊君范式向宪政民主范式的转换,并为此后的制度变迁注入了强劲的观念动力。然而,当时国人解读外来宪政思想时面临的语境,以及为使外来宪政诉求能与本土性道义诉求对接而担当起"政治动员功能",不能不将大量的本土要素投射到宪政思想之中,从而使之发生重大变调,偏离其本来指向的制约国家权力这一目标。清末宪政观的这一建构使清末,也使近现代中国的宪政思想及实践自始就背负了与宪政精神极不相符的理想主义负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之前俄罗斯历史上是否存在作为宪政要素的宪法思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宪法现象”的宪政制度的确立,依赖于作为“前宪法现象”的宪法要素的存在及其整合。本文考察和分析了俄罗斯村社制度、俄罗斯启蒙以后的改革和立宪主义思想、沙俄时代的会议制度中的宪政要素和宪政思想,进而指出,就是这些宪政要素和宪政思想决定了俄罗斯宪政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人称民国“宪政之父”张君劢毕生致力于民国的宪政事业,在其一生中对中西方宪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对宪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层层深入全面客观的过程,先后出现不同的转变.对西方宪法的理解介绍从早年的出于立宪强国目的转变为着眼于“民主”的目的;对宪法的实质与目的理解,从保障人权转变到集中国家权力,后又回归到限制国家权力、保障自由人权;在宪法的实践上,张君劢既注重文化层面对国民素质的改造,也注重实际政治层面的宪政制度建设,但中间有过以民智不足为由而淡漠宪法实践.这些转变必将有助于正走向宪政的令人对宪政、宪法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契约宪政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宪政是近现代社会的根本政治法律制度,是限制政府权力,确保民主政治,充分保障人权和人民主权的基本制度安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事业中,宪政之治作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宪政契约,成为确立公民与政府之间和谐关系的总契约,同时也成为构建整个社会和谐秩序的最为根本的契约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中的保守主义思潮--立宪运动百年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立宪运动中的立宪缓行派对西方宪政制度植入中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持有审慎的怀疑态度。它与立宪派之间的思想论争 ,反映了后发展的传统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两难矛盾与困难。研究这场思想论争 ,有助于认识制约中国走向宪政与民主的文化、社会与经济矛盾 ,这对于百年后的中国人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本文通过考察清末新政时期保守派对立宪思潮的批评言论 ,来展示 2 0世纪初的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一些基本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家的公共财政目标,内在统一了宪政所涵括的民主理念和法治要求,其实现对规制国家行为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审议,不仅是民主财政的重要内容与运行规则,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是现代国家走向宪政民主的试金石.根据立宪主义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完善预算审议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应重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地方治理层面,以地方财政改革出现的参与式预算为契机,构建公民直接参与预算的程序机制;从公民权利的视角,则应逐步推进预算公开,落实公民对政府预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对政府管制理论和实践进行新的思考。政府管制内在地产生权力扩张的冲动,与要求限制政府权力的宪政主义产生冲突。政府管制中的利益博弈也影响着对管制的认识。限制政府权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减政府权力,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力和自由,更好地为公民服务,一个小却无能的政府绝不是宪政主义的选择。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政府权力是大还是小,而在于适应政府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对待政府权力和规模的发展。管理、政治、法律途径的整合要求政府管制要以服务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牛彤 《学术界》2005,10(3):201-207
孙中山的"权能区分"理论是其民主宪政理论的基石.权能区分的目的是要解决通过强化国家权力来实现三民主义理想的"万能政府"主张与现代"人民主权"原则之间的矛盾.但"权能区分"理论的逻辑并没有将政府与人民放在二元对立的位置上,而是强调了他们之间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内在依据是政府官员的道德人格.因此,孙中山的"权能区分"理论展现出了与西方基于人性的悲观预设而演绎的立宪主义相异的旨趣,他将自己的理想政府建立在"公仆"道德的地基上,而很少考虑针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所需的补救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宪政民主的试金石:预算审议的程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的公共预算目标,内在统一了立宪主义所涵括的民主和法治理念,其实现对规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价值.作为宪政民主试金石的预算审议,不仅构成了公共预算的核心内容,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晚近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建制化双轨制协商模式成为预算审议程序控制的民主路径.立足我国国情完善预算审议制度,在规范层面应健全预算法律体系;在制度层面应着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在社会结构层面应培育和发展公共领域,促进公民有序参与预算.  相似文献   

15.
宋思涛 《理论界》2009,(1):65-66
古代民主将人民的统治视为民主的核心理念.但是对如何落实人民的统治却有着不同的制度安排.古希腊雅典民主采取直接民主制,共和主义民主采用混合政体的形式,而自由主义民主则主张通过三权分立、宪政和代议制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正是在这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下,人民统治的理念逐渐演变成人民"统"而"不治"了.  相似文献   

16.
西方政制设计的若干基本预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世华 《学术界》2008,(1):49-61
西方政制设计是以若干基本预设为前提的,主要包括人性趋恶、权力膨胀、理性短缺、国家邪恶等.正是基于这些并非乐观的思想理念,西方政制设计构建了权力制衡、代议民主、宪政、政治竞争的制度框架,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理想化的政制设计陷阱.这对研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政治学发展无疑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杨雅华 《东南学术》2012,(2):121-131
流浪乞讨救助制度早在近代国家形成前即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从传统的济贫政策发展为保障人权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立宪主义的思想与制度对流浪乞讨者权利主体的变迁、西方流浪乞讨社会救助的沿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检视我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发展变化,与宪政国家建设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8.
税收与宪政是紧密相连的,税收问题本身包含了许多宪政因素,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则是税收宪政制度的核心价值和追求。政治、经济和历史因素的有机作用决定了制度需求和供给,从而催生了当代西方的税收宪政。税收宪政的理论基础包括制度供给理论、政治契约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其实践价值体现在对税权的约束、税收民主构建、税收价格属性及税收监督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宪政问题     
宪政是植根于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理念、制度和政治实践,尽管在历史传统、社会矛盾和权力结构各异的不同西方国家,人们对宪政的理解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人同样不能回避宪政问题,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指出:“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  相似文献   

20.
所谓“宪政”(Constitutional Politics),就是立宪政治的简称,指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宪政是以民主和法制相结合,即以民主为基础、民意为依据、宪法为准绳,构建国家政府,治理国家社会。宪政是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它在消灭封建君主专制、推进人类社会文明方面,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当然,相对于社会主义宪政,资本主义的宪政毕竟又有其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促进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本文拟就英、美、法、德、日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定宪政的历程和经验作一探讨,以求从中得出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