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毛泽东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东 《社科纵横》2004,19(3):3-5
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追求。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业化体系 ,分析了中国实现工业化必须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从多方面进行探索 ,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如何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一项崭新而艰巨的任务.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时,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借鉴,从农、轻、重三者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的理想,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但就其思想本身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7):78-81
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无疑是一项艰辛而伟大的事业。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提出了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这一思想对新时期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河。从此 ,实现工业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玉云 《社科纵横》2011,26(5):14-17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农联盟面临的时代主题是工农城乡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世纪60、70年代毛泽东农村工业化的思路和举措,正是促进工农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有效步骤,它对当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爱国 《社科纵横》2009,24(5):19-20,30
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宝贵经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深入研究毛泽东的艰辛探索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论产业结构演变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是一国经济走向发达的必经之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也是其产业结构迅速转变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对工业化内涵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产业结构扭曲、资源浪费和二元经济加剧的情形.实际上,工业化并不只是发展工业或重工业,也不是只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而是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改变政府的职能,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协调发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先导,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10):21-24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者、先行者和奠基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围绕"走什么路以及怎么走"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开创性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将"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立场;将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方法;提出了由一系列重要的主张和措施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道德观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思想,团结互助思想,崇尚科学思想,诚信思想和遵纪守法思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方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系统总结和升华。毛泽东的道德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基础,为树立社会会主义荣辱观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达到辉煌阶段。他提出对资本主义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这些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实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我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白文宏 《社科纵横》2005,20(5):28-28
毛泽东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和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大创见,其中蕴涵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董爱玲 《社科纵横》2008,23(4):22-23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站在今天的历史坐标点上,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结合,反观相关的战略思想,其理论的总括度、视角的广度和深度、观念的前瞻性、基础性地位等无不凸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充实、发展和调整侧重面.  相似文献   

13.
王芳芳 《社科纵横》2009,24(10):123-125
斯大林发展观的主体内容,是斯大林执政时期领导前苏联通过高度集权的国家计划和干预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公正的“后发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根本指导思想。斯大林发展观通过斯大林体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各国和发展中国家程度不同的体现和外化。对斯大林发展观的再认识,需要着重考察其经济发展思想和模式产生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更需要确立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分析其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邱守娟 《浙江学刊》2003,(6):186-190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明确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 ,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严格区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以及他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公式和方针 ,都是创造性的理论成果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1):4-9
毛泽东一生对革命情有独钟,他的革命情结对建国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建设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总结其得失,可以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既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又是推进工业化的条件。新型工业化道路蕴藏着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出众多的就业机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带动工业化发展,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发展优先"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安排着力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成瑶 《学术交流》2007,7(3):14-16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是矛盾的,曾经设想过允许一定个体经济的存在;学习外国;发展商品生产。但最后彻底否定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存在的合理性,原因在于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解和他所处时代复杂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我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他将建立和建成、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社会主义进行了明确地划分。迫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以及主观认识的不足,他将大过渡与小过渡相混淆,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危害。这启示我们要以本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为基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包括文化、价值、地理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是不可复制的.中国的工业化模式应注重自然资源跨期优化配置、技术创新、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并在政策方面出台一系列促进工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生态工业、实现代际优化的措施,以此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和谐.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2):18-21
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理论,大致可分三步走,即:第一步,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充满着矛盾;第二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基本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第三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其方法有:提高社会矛盾的自组织程度;实现社会矛盾双重动力一体化;制定具有效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制度、方针、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