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创新对于新时期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中国经济学构建有其现实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根源有三:一是照搬舶来经济学说难以有效解决中国问题;二是中国经济实践发展形成的内在理论诉求;三是面向世界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时代需要。从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与中国经济学构建探索的互动看,前者对于后者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奠定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基石,丰富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2)建构传统经济思想话语体系,凸显中国经济学本土元素;(3)对外传播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抢占中国经济学国际话语权。历经百余年探索,中国经济学构建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逐渐聚焦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引领的方向确认上来。无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还是新发展理念的思想精髓,均可以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找到可资吸收的养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学革命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过去的十年中,当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条主义仍没有消散的同时,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在中国经济学界却又繁盛起来,这种教条主义不仅严重威胁着中国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也阻碍了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之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的盛行和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呼唤着中国的经济学革命,西方异端经济学研究传统、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现代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有机主义哲学和中国创造主义新文化等是这种经济学革命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经济学革命不仅要完成达尔文主义经济学研究传统的中国综合,还要把一种新型的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想像力引入到经济学之中,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超越,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经济学,也是中国经济学时代到来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努力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但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如何立足于中国现实,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诸多难题的同时,推进经济学的中国化,促进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和繁荣,已成为中国经济学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一、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要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学”进行学科定位,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经济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洪银兴教授认为,经…  相似文献   

4.
本文站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及基本内容、中国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中国经济学的制度背景和文化氛围及中国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中国经济学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试图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运动进行考察 ,尤其关注了该运动中较有影响的制度主义思潮 ,并对这场运动所体现出的各流派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着力刻画。在这种背景下 ,以现实主义理念为线索 ,以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为切入点 ,回顾中国经济学 2 0年发展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和不足 ,并揭示中国经济学在探索和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两大现实问题方面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经济学本土化的努力 ,从而试图对中国经济学在 2 1世纪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学的文化本位及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明确文化最初的本位含义及其鲜明的经济学思想内涵,初步论证了作为文化本位的经济学思想既是对于社会文明发展核心理念的总结和概括,同时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也受制于文化发展的束缚。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经济学学科化发展相互关系的典型分析,探讨了中国经济学发展所面对的传统文化理念的局限;指出中国经济学建构中传统文化本位的滞后是必须克服的难题,克服的途径是文化及经济学本身所必须经历的二次否定和三次整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问题更需要以中国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中国经验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处理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也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同时到2030年左右,当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中心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之时,经济学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必然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因为经济中心决定着经济学的中心,而主流经济学其实就是一个大国经济学。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21世纪的经济学应该是中国时代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学的历史转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即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的理论化;分析了中国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即规范研究的困惑、比较研究的困惑和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的困惑;探索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动力,即内部动力是方法论的革命和对已有理论前提的修正,外部动力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努力实现工业化、知识化和现代化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指出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为"三化合一"和从现实提炼理论;最后阐述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突破路径,即研究方法的突破、研究视野的突破和研究方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围的狭窄使经济改革中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中国经济学研究需要改变视角,扩大视野,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学体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伦理回归,为中国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的初始阶段、80-90年代的转型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建构阶段。艺术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初始阶段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动了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市场经济转向,重建关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认知系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同时对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市场化转向产生影响,形成关于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和文化经济运动双重规律理论;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市场开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带动了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实践应用的发展。构成了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特点:现实性、宏观性、对策性、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互为建构;定性研究为主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价值理性研究为主与工具理性研究相结合,将长期主导中国文化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属性;新古典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导致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路径和价值取向的分化,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对文化经济学研究的运动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都将为中国文化经济学发展提出新命题和新领域。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建构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突破与新的创造性发展,中国文化经济学的科学建构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1.
自王亚南先生1940年在《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文中提出“中国经济学”这一概念以来,已有71年,期间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积极探讨.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质对中国经济学创立提出了现实要求;美欧日经济学研究的误区、国外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经济实践的理论化与国际化则成为创立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必要;“中国经济学”提法与范式的不断探讨、研究方法的不断引进与创新和众多部门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为中国经济学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资源、区域、产业、环境、协调”的研究对象及其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经济学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与培育的协同效率,任务是研究如何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学自主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按照现代宇宙观对西方演化经济学诸流派进行创造性综合并建设中国崛起的国民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的两项重要工作,这种工作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经济思想史中的许多重要流派。德国历史学派的宗旨与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战略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不仅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重要先驱,而且在19世纪下半叶对推动德国崛起并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马克思经济学在主体上与德国历史学派都是同一种哲学传统和经济学传统的产物,而这种传统与中国哲学传统之间又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和开创中国经济学研究传统都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1901年严复翻译出版《原富》算起,现代经济学传入中国已经整整100年了。作为一门经邦济世的致用之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与进步,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学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指导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说明了我们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的必要性.但是,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建立于100多年前,只是"革命的"经济学,不是"建设的"经济学,要使中国进一步发展,应当依靠西方经济理论.这种观点尽管有失偏颇,但也提醒我们在应用马克思经济学指导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时,一定要使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石蓉 《江汉论坛》2006,(1):34-36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弊端已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批判。但是,我们在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进行清算的时候,理应给予马克思主义以应有的评价。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经济学的走向依然在发挥着重大影响,这个影响是如此真实,以至于在当代中国经济学所关注的所有重大问题中,无论人们承认与否,马克思主义的“幽灵”都无处不在。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徐雷中国的经济需要现代化。同样,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现代化。在世纪之交,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为整个人类的经济科学文明发展做出贡献,是当代...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研究方法对构建中国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路经依赖和方法论原则 ,不应当脱离中国经济思想的内在发展渊源 ,不能离开中国社会特定的制度环境 ,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各国经济学的有益经验 ,学习和借鉴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成就。中国经济学人应重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 ,经济学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亦有待于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重温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重温亚当·斯密的学说,提出关于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四点思考:首先,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伦理的经济学;其次,中国经济学应该是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再次,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具有想象力的思维科学,唯有这样,中国经济学才能摆脱落后的、始终追随西方经济学而很少有自己学说创新的贫乏、滞后状态,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产生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经济学家,这是现实和时代的迫切要求;最后,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伊始,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旋律,是探讨中国旧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可以赶超世界水平的新经济体制、新旧体制转换的路径选择等改革问题。以1992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的界定为标志,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转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此时,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旋律,是探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如何有效地运行。当然,正如模糊系统理论可以解释的,以改革问题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学和以发展问题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学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划分边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以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是否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和多种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必须具有普适性,才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才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任何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是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普适性是一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