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正用意 ,并不是解释经验现象中价格变动的规律性 ,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并没有以劳动价值论来否认资本主义社会“按要素分配”的现实。在马克思看来 ,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由这一类要素获得收入 ,首先靠的是这一类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一个为人类发展而设置的评价体系 ,它在评价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上将劳动看作惟一的标准 ,认为个别生产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只能是他所投入的劳动。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 ,关于劳动是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非劳动者依赖劳动者而生存的观点是最基本的思想 ,劳动价值论只是他的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经济理论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马奎 《江汉论坛》2001,25(8):14-16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对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后认为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价值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论述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主体 ,但“按劳分配”中的“劳”应有更新更广的涵义 ;再次论述了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析的关系 ,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根据 :即多种所有制并存 ;最后阐述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立起来。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存在剥削的同时,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它的完成是在对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过程的分析中实现的。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 ,不仅分配的内容 ,分配的形式也如此。市场经济的分配必然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分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的完成是在对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过程的分析中实现的.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不仅分配的内容,分配的形式也如此.市场经济的分配必然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分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应当理解为知识劳动价值论。应当把劳动、劳动力、劳动者理解为知识劳动、知识劳动力、知识劳动者、社会必要知识劳动有劳动二重性。全社会的具体知识劳动联合为一个分工协作系统。企业也是各种知识劳动者的联合体 ,是投资家 (具备投资知识 )、企业家 (具备投资、市场、组织等等知识 )、工人(具备操作投资知识 )、管理者 (具备管理知识 )等的联合体 ,不存在剥削。应当把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理解为个别知识劳动与社会知识劳动 ,两者之间有个转化过程。政府不是拥有全部知识劳动的全知全能者 ,政府提供的也是个别知识劳动 ,也有个向社会必要知识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价值转化形态及其对理解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海良  张雷声 《学术界》2003,25(4):7-19
价值转化形态包括以价值的内在规定为主线的转化形态 ,即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序列 ,也包括以价值规定外在化为主线的转化形态 ,即价值外在化为价格、生产价格外在化为市场生产价格等。价值转化形态的形成 ,在理论逻辑中 ,必须借助于反映这种理论逻辑过程的“中介”环节如竞争、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等 ;在经济现实中 ,必须借助于资本主义自身的一系列价值转化形态的形成 ,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层次。价值转化形态的形成 ,对理解劳动价值论的重大意义在于 :⑴以对价值与生产价格关系的分析为基础 ,深刻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很强的理论张力 ,从而使其具有完整形态 ;⑵以对价值创造与价格形成关系的分析为基础 ,深刻说明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 ,价格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但影响因素很多 ,不能因为有多少种因素对价格形成产生影响 ,就认为在现实中存在着多少种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试论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成安  杨青 《江汉论坛》2001,1(1):26-30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而出现的要素收入合法化趋势,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允许并鼓励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客观必然性,进而为要素收入在我国的合法化提供理论依据。鉴于此,对价值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由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多元价值论演绎而来的一元价值论 ,其理论目标是特定历史条件所赋予的为暴力革命提供理论依据的任务。理论本身的致命缺陷所招致的愈益严峻的理论与实践的挑战不能不激起人们的沉思 ,必须深化其历史内涵才能使之重新焕发生命力。一个多世纪以来劳动价值论在同西方价值理论的相互对立、相互影响中必然向多元价值论回归。均衡劳动价值论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承认要素具有价值分配权,似乎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相矛盾。实际上,在现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不仅具有统一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彭腾 《云梦学刊》2004,25(3):49-5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理论,它是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要素价值论的否定和扬弃。马克思否定了要素价值论,但并未否定要素财富论,其商品论实际上是劳动价值论和要素财富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王天思 《学术月刊》2012,(12):30-3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无疑是创新劳动所创造的巨大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像常规劳动时间那样线性相关。常规劳动与创新劳动的真正区别,在于劳动的量和质。劳动创造价值是常规劳动中量的累积和创新劳动中质的创造的统一。创新劳动的价值与劳动时间的量不具有计量意义上的关联,劳动价值量应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基于人的需要的市场需求两种方式来度量。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价值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在地包含效用因素。创新劳动价值的生成进一步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根本源泉这一基本事实;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能满足人的需求的状况所决定。在劳动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劳动的质,就形成了创新劳动价值论;而在劳动的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供求关系,则形成了建立在人的需要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无论创新劳动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创新,都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展开。  相似文献   

14.
陈乃圣  陈明 《东岳论丛》2002,23(1):11-13
“要素价值论”主张资本、土地等都是价值的源泉 ,这与事实不符 ,也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 ;西方庸俗经济学提出“要素价值论” ,是为了用它来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 ,不能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价值一元论 ;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正确认识 ,从而科学评价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及其创造价值问题 ;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与政策的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理论建设必须服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党的中心任务。笔者试图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结合知识经济时代与服务业大发展的实际,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特点,通过对“劳动”及“价值”概念变化的研究,进而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理论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统认识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足,由此造成了理论研究的困惑和停滞,并造成了相关领域中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混乱甚至矛盾。本文的重点是纠正这四个方面的缺陷,展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在体系上重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义,并由此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现代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和谐互通,并不对立。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必然将包括资本家在内的企业管理者、第三产业和上层建筑领域内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排除到商品价值创造的源泉之外。对商品生产过程的细致分析表明,为商品生产创造条件的广泛社会性参与过程与生产资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既有严格区分又相互影响的分立过程,前一过程对应于商品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后者对应于使用价值创造的过程。由于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性条件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可以把商品价值界定为存在于商品生产条件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实践活动。这种界定不仅克服了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而且对于批判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客观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丘劲生 《学术研究》2003,1(8):16-1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它一直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抨击。在深化研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坚持共产党人的基本立场,避免跌进否定劳动价值论从而否定马克思的全部结论的陷阱,又能与时俱进地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现象,为制定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政策措施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是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本文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而认为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 ,断言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存在剥削。本文认为 ,我国经济理论界之所以在劳动价值理论上存在一些模糊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