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武帝之前有无“乐府”官署的存在?这个问题,自颜师古注《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文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一段话,释“乃立”为“始立”以来,人们极少异议,“乐府”为汉武帝首创,成了传统的定论。一九七七年,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一枚秦代编 相似文献
2.
3.
集中考察了张籍乐府诗的文献留存;辨析《乐府诗集》与《张文昌集》《张司业集》收录乐府差异问题;从著录差异中探寻别集编辑者的乐府观念。 相似文献
4.
汉代乐府古辞是后世文人拟写乐府诗的仿拟对象,魏晋六朝的拟古辞乐府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拟作朝代分布不均;仿拟对象分布不均;拟作诗体分布不均.这是由各朝代音乐发展状况及乐府文学发展规律等各因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东晋南朝乐府吸收了大量南方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都特色鲜明:《清商曲辞》中的《昊声歌》和《西曲歌》以情歌为主,却反映不同地域、社会阶层、职业差别;《神弦歌》为祭祀歌曲;而《杂曲歌辞》、《杂歌谣辞》或诉说爱情,或讽刺时事,反应人民最直接的心声。而从创作主体看,这些所谓“民歌”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文人、乐工、歌伎创作或润色。 相似文献
6.
乐府在秦代主要职责是制造和管理乐器,掌管俗乐。汉代初期仍设有乐府机构,至文、景之际曾被罢黜,至汉武帝时重立乐府。汉武帝"乃立乐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恢复了这一曾经被废除的音乐机构,而且大大地扩展了其职权范围,提高了它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集乐器制作与管理、俗乐采集与整理、百戏改编与排演、郊祀以及其他娱乐场合的歌舞演出等为一体的专职音乐机构。 相似文献
7.
唐人所说“乐府”涵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唐诗时 ,人们经常使用“乐府”一词 ,那么唐人所说“乐府”涵义为何 ,却不甚了了。经过考察发现 ,唐人所说的“乐府”或是指代朝廷的音乐机构 ,或是指在朝廷演唱的歌诗 ,总是与朝廷有关。这一发现 ,使唐诗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9.
对于岭南文人黎简的<芙蓉亭乐府>的写作时间,学术界历来有三种看法,而以苏文擢先生的26岁说最为权威.通过综合考察黎简的经历及其诗歌创作,得出<芙蓉亭乐府>当写于黎简20岁时的结论,从而加深对黎简的认识,借此修正苏文擢先生所著<黎简先生年谱>之纰误. 相似文献
10.
元代是散曲创作繁荣的时代。元代立国时间仅有九十多年,而留存下来的散曲作品却有四千三百余首。作家有名可录者也有一百六、七十人。数量虽然不能与唐诗、宋诗相比,但也蔚然可观。尤其是元代散曲开拓了中国古代韵文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点更是功不可没。然而,由于元代文学史料的缺乏,客观上给元代散曲研究造成了不少实际困难,成为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中国文论史上,诗论多而曲论少。近期重新发见并且引起人们重视的刘时中《小山乐府跋》,作为当时曲坛作家对当时散曲创作的评论,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元代曲论提供了全新的史料。本文对这篇跋文略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太原王氏居地屡有迁移。东汉末年居晋阳,时值乱世,因当时由并州向邺强行迁徒人口,族人乃移居野王县。曹丕登基,迁都洛阳,“令天下听内徙”;黄初二年前后,太原王氏由野王迁至洛阳。西晋末年,社会动荡,北方大族先后南迁,永嘉年间,王氏家族大部分相继迁往建邺,恰逢琅琊王司马睿网罗天下人才之机,王氏家族又与新的政治势力结合,继而获得自身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的乐府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的乐府艺术是一个以娱乐为基本功能的俗乐艺术系统。从音乐史角度来看,汉乐府是战国至秦汉雅乐衰微、俗乐逐渐发展的产物。本文尽量联系音乐史的发展规律,从音乐的娱乐本质着眼来研究从周乐到汉乐的雅俗变化问题。文章主要分三部分一、周乐完成体系后俗乐的继续发展造成战国音乐的雅俗冲突;二、雅乐在汉代衰微的音乐本身的原因,汉代祭祀、典礼之乐的雅俗性质问题,雅乐在汉代的保留情况;三、汉乐府俗乐艺术的构成及其综合性娱乐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曹魏邺城中央政权机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和行政上的某些特点。时人的诗文以及后代的历史记载和现代的考古发掘对了解当时的建筑布局提供了线索。通过对考古和文献这两方面资料的分析 ,可以推测此时期邺城的建筑布局。邺城中央权力机构建筑布局体现了此时官僚制度的完善和中央集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王世贞《乐府变》组诗为肇端,从明嘉靖末年至清康熙初年,诗坛兴起过一次以新题乐府为体式、以讽咏今事为宗旨、以诗史学说为理论纲领的创作潮流。这场乐府变运动宗尚唐代杜甫等人的新题乐府创作,又因其自觉、独立、针对性极强的诗史书写意识,有别于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成为晚明大变局和明清王朝鼎革在诗歌创作中的一次现实反映。这是晚明文学中亟待挖掘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同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清初梅村体的诗学渊源及晚近传统,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公认的乐府大家及古乐府集大成者.这一经典地位的确立与<乐府诗集>有重要关系.此书对李白乐府收录全备、界定精确;着重发掘其古典特色,并在乐府诗史的高度上加以肯定,确立了其作为"古典代表、盛唐大家"的地位,在李白乐府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系统考察此书对李白乐府的著录及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李白乐府的经典化过程,并进而考察乐府诗史的源流演变. 相似文献
17.
西汉乐府署的设立是汉王朝“以经为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的在于郊祀。两汉是经学的时代 ,经学要求以“雅乐”服务郊祀 ,但乐府的发展背离了经学家原定的设想 ,“以俗为雅” ,朝野世俗享乐文化弥漫。罢乐府是对上述事实的反动 ,正见得西汉末经学思想日渐巩固 ,然而 ,正是由于巩固的经学思想又把它自己置于难堪的境地 ,罢乐府后臣民“湛沔自若”的事实就是它的突出表现 ,也是经学理论缺乏自身反省精神所致。从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班固“百姓渐渍日久” ,朝廷应“制雅乐以相变”理论的高明处 相似文献
18.
元代设宣政院以管理佛教,设集贤院以兼掌道教,建崇福司以管理基督教."回回哈的司"是管理伊斯兰教教务的机构,而不是掌管伊斯兰教的正式的行政官署.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