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建 《东岳论丛》2001,22(5):135-139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有久远的历史 ,汉代绘画艺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汉代绘画与前代绘画艺术传承有着密切联系的是壁画 ;而更富有艺术创造性和时代代表性 ,且数量众多的绘画艺术样式是画像石、画像砖 ,此外还有帛画、漆画、瓦当纹样等 ,这些构成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汉代绘画艺术宝藏 ,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其艺术表现特色主要是 :形象塑造 ,形神兼备 ;时空结构 ,重在开创 ;艺术技法 ,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
汉画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及其榜题等的合称。汉画中可见大量远古圣王的画像,直观形象地呈示了政治从自然向艺术转渡的过程,凸显了艺术审美跟政治有机混融的特征。在尚文的礼乐格局中,礼和乐是一对并举的概念,礼与乐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证互释的关系。礼乐题材汉画在东汉后期名教深陷危机而仍然广受尊崇,其原因不能说不与它所歌颂与捍卫的礼乐政治的超越性和理想性特质有关。诗意浓郁的艺术之美对于孕育富有美感的国风有着深刻影响,其吉光片羽之于传统政治的崇高声誉,必将激励着华夏子孙沿着富有自己特色的治国之路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石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像石是雕刻于墓穴建筑的壁面和楣、楹、碑、阙上的装饰性艺术品。通过众多的画面,汉画像石生动具体地表现了汉代的社会思想,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当时的民风民俗,展示了汉代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成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样式。其雄强博大、质朴神秘的艺术特色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与儒家文化精神、楚地文化精神、道家文化精神的渗透有着深层次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汉画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研究悠久的历史传统,形成了汉画学的学科基础。汉画学研究具有中国本土艺术的鲜明形象特质,具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研究的双重性,其主要组成部分——汉代墓葬遗存研究形成各学科研究的聚焦点。汉画学学科的建立,对汉画艺术与图像意义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阳汉画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石料上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的雕刻艺术品。它是汉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汉代画像石上拓印下来的画,简称“汉画”。 我国出土汉画像石的地方很多,除河南外,还有山东、四川、江苏、陕西等省。南阳是河南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一个地区,目前已出土二千三百余块。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动人的历史故事、优美的神话传说,还有反映当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天文星象、舞乐百戏等。它是汉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十分重视对南阳汉画像石拓片的搜集与整理。七十年代,部分汉画像石拓片还曾到国外展览过,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连环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图案算起,已经有2000多年之久了。由于历史原因和时间原因,能够保留下来的绘画只局限在墓室中的各种类型,如墓室壁画、帛画,还有画像石、画像砖上的绘画。在这些现存的绘画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具有连环性质的。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丰富的壁画墓遗产。就汉代而言,20世纪,共发掘汉代壁画墓56座,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7座,分别为洛阳“八里台”壁画墓;洛阳“烧沟”61号壁画墓;洛阳“卜千秋”壁画墓;西安曲江池1号壁画墓;西安交通大学壁画墓;河南永城梁王壁画墓;洛阳浅井头壁画墓。属于新莽…  相似文献   

7.
汉代长袖舞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在继承先秦折腰、舞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汉代以俗为美,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趣。汉代长袖舞的舞服、舞容、舞姿的形态之美,在汉代史籍文献以及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俑、壁画等文物中清晰可见。本文谨以史籍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汉代长袖舞的表演形式、舞美元素与美学特征三个方面论述汉代长袖舞的形态美,旨在为中国古典舞蹈中长袖舞的欣赏与当代舞蹈的艺术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丁昆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115-116
汉画像石艺术既没有此前彩陶、青铜器的神秘威慑图腾的羁绊,也没有其后佛教艺术统治的束缚,而是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同时,汉代礼乐的盛行,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画像石艺术是在借鉴彩陶、青铜器、书法、雕刻、帛画、壁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11,32(1):113-115
传统中国画是由原生态的中国绘画在中国黄土地上演变、发展并融合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蕴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特别是中国诗歌的渗入,融万境于其画中,更使中国画日臻完善,意蕴十足。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许多相似的艺术特性和相通的艺术境界,诗歌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陶瓷艺术集形式、材质、造型等审美元素之大成,既具民族文化神韵也蕴含了现代多元文化要素.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演变发展,不断吸收各种精华,形成了具有哲学、艺术、美学意蕴的艺术品.本文以景德镇陶瓷为例,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要素以及独特审美价值的阐述,进一步分析陶瓷艺术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不但数量大、等级高、品类多,而且器型宏大、造型丰富,多数成组配套,丰富的装饰纹样是其突出特点.唐代工匠用鎏金、錾刻、模冲、彩绘等工艺手法,在这些华贵厚重的器物上做出丰富多样、繁缛、精美的装饰纹样,显示出意蕴深厚的佛教艺术特征、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这些造型和装饰纹样,集唐代造型和装饰纹样之大成,是唐代多元化的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完美再现.它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唐人博大的精神情怀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唐文化、佛教文化的珍贵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阮梅 《中州学刊》2023,(8):160-164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我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将中国传统山水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实现了东方山水意趣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巧妙融合。他们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传递出一致的山水精神。吴冠中强调写生的实景画面构图与山水油画的诗意表现,善于运用圆点作画的表现形式,在对景色画面的组合和突破中,通过静态的诗意境界展现中国山水精神的内在含义,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山水精神意境表达。朱德群更强调对山水意蕴和精神的自我感悟,追求神似的抽象表现形式,以大小不同的色块点作为构图要素,通过抽象的绘画艺术形式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法则的体察和想象,在朦胧和抽象的画面中展现山水精神和景色气韵,在对山水精神的表现中透露出浓厚的东方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3.
李白双重文化人格的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兰州学刊》2006,(2):60-62
李白双重文化人格由儒家的伦理精神和道家的宇宙意识、逍遥精神两大要素构成。由于李白儒道文化人格分别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和不同程度的超越本质,因而使其双重文化人格具有了深刻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汉画的象征性造型特征、写意性的笔墨之法及书画合璧的特征等艺术表现与审美思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分析汉画写意精神对中国画的影响为切入点,阐明汉画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奠基作用及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将汉画研究落实到具体的艺术特征上垫石铺路。  相似文献   

15.
汉代画像石刻审美价值论李宏(河南省博物馆)汉代画像石刻所呈现的崭新价值日益受到人们注目,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评论者,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化,我们与这种艺术的对话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人类早期艺术的直觉性、纯真和力度,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本身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汉代以降,儒家思想在我国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占据统治地位,传统装饰纹样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方面,同样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也体现在赋予装饰纹样的象征意义,如赋予纹样元素动物、植物、山川云水等以人格化的魅力和完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7.
敦煌历史上西夏曾两度攻占瓜沙二州。公元1068年,西夏再克瓜沙二州时,将原先瓜沙二州的统治中心由沙州迁移到瓜州。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西夏早期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绘制多延续晚唐五代和北宋的风格,属于学习和借鉴的阶段,发展到晚期民族艺术逐步成熟,在壁画的创造和审美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创造:如对莫高窟中历代装饰纹样的借鉴与发展,对唐宋以来“水月观音”形象空灵静谧、超然物外的发展,对文殊普贤变中山水由陪衬向主体背景方向的发展,对传统神话取经故事的演绎与创造,对汉传与藏传佛教艺术的融汇和吸纳等等。除此之外,与敦煌以往的壁画相比较,西夏晚期经变画中界画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无论在空间的布局上还是在艺术的表现上,都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成为敦煌壁画发展史中重要的灿烂篇章。  相似文献   

18.
汉代审美心理较之先秦有很大发展,对比汉赋和汉画像两种异质媒介在艺术旨趣上的同构可以发现,汉代审美心理明显异于先秦审美心理。张扬、宏放、繁丽、朴拙共同构筑了汉代的审美情趣,这是大汉气象的体现,也是楚文化的再次张扬。在根本上,这种转变离不开国家的强盛,但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看,则这一审美心理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认识水平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华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术的最终导向是心灵与精神,是一种文化与文明,超越了时空的约束。敦煌壁画艺术,首先给我们的是一种被艺术化了的视觉效果,通过不同又极其丰富的色彩触动与感染,在艺术符号的指引下,在人物图像的妩媚中,在静态与动态的外化与内止的双重作用下,引发精神的振奋与心灵的震撼。艺术产生的痛苦与欢乐,可以给人们永恒的感染,只有刺痛心灵的艺术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敦煌壁画就是这样的艺术,它以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壁画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合江出土的汉棺及各类汉代殉葬品数以百计,其画像石棺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屈指可数。汉代画像石棺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现实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