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墓葬作为古代埃及人重要的文化遗迹,反映了他们当时对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古代埃及人相信来世永恒,形成了太阳来世和奥西里斯来世观念,其墓葬形制、结构外观的变化,与他们所追求两种的来世观在不同时期的影响有关。但是,到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出现了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和否定来世的变化,这在关于山谷节俗的墓葬壁画场景叙事和墓葬铭文中得到相互印证。这种生死观的产生、变化与古代埃及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以及王权政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金寿福 《学术研究》2005,3(10):96-101
古代埃及王陵的建造,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对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陵墓的大小不可避免地受国力的限制,但是在选择王陵的位置以及决定王陵的规模和结构方面,当时的宗教特别是来世观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的发展变化影响和决定着王陵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奥西里斯是古代埃及历史上一位重要的神祇,他被埃及人视为"来世之王"、"永恒之主"。奥西里斯神话的广泛传播、埃及第一中间期社会的动荡、《亡灵书》的盛行、奥西里斯神与王权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奥西里斯神祭司的非政治化,最终导致了奥西里斯崇拜在古埃及的兴盛。奥西里斯崇拜的兴盛,反映了古埃及人来世信仰大众化的过程,这种信仰既促进了古埃及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基督神话的诞生,也影响了古埃及人理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4.
古代埃及法因独特的古代埃及文化而具有鲜明的特征,并以新王国时期的法最具代表性,从而形成了古代埃及法的宗教性、公正性、人文性和权利与义务的等量性等特征。古代埃及法源于古代埃及文化,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古代埃及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金寿福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179-200,209
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埃及学家和相关学科的学者们一直试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由于保存下来的文物极度匮乏,加之它涉及古代埃及与西亚、黑非洲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始终没有明确的结论。许多欧美学者试图证明埃及文明的"北来说";与此同时,非洲和美国黑人学者则极力强调古代埃及文明的黑非洲性质。探讨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不仅涉及对考古发掘物和古代文献的阐释,而且还受到欧洲中心论、白人优越论、黑人身份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在埃及、利凡特、努比亚等地的考古发掘表明,古代埃及文明是一种原生文明,同时它又受到来自埃及以北和以南两个方向的影响,正是这种内生与杂糅的双重性造就了古代埃及文明大一统和分而治之两种趋势之间彼此较量与相互调和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神话不仅是人类对神界的想像,也是对自己所处的并非完满的社会加以理想化的结果。虽然神话所反映的时间因政治或宗教的目的被确定在遥远的过去或将来,其内容是社会现实的一种间接的反映。古代埃及人创作了关于神与人相结合而生育王位继承人的神话,而古代以色列人则构思了关于上帝给那些不能生育的以色列先祖男性后代的神话。初看上去,两种神话似乎大同小异。不过,假如我们考察古代埃及和古代以色列差别巨大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并且把两种神话放在它们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分析,我们就能够看到两个民族的神话所折射的神与人和男人与女人之间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古代埃及早期国家的起源问题 ,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有不少研究文章 ,但是学者们一直把那尔迈调色板作为上埃及征服下埃及的重要证据 ,认为上埃及的政权消灭了下埃及的政权从而确立了它在整个埃及的统治地位。此外 ,埃及学研究界混淆了埃及国家产生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后期象征性的上下埃及二者合一之说。近年来在尼罗河三角洲进行的考古挖掘活动获得了重大的发现 ,它们为我们重新考察古代埃及国家形成问题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原始材料。正确理解埃及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 ,一方面应该把那尔迈和美尼斯分开 ,然后把那尔迈调色板放在希拉孔波里家族向北扩张的具体历史环境之中 ,另一方面应当充分考虑来自上埃及的涅伽达文化在促进埃及国家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于公元前27世纪的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金字塔,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1969年,埃及人安沃·哈米特博士率领一个5人考古小组前往开罗近郊的吉萨对胡夫金字塔进行科学考察。当他们正在辨认金字塔墙壁上的象形文字时,霍利斯博士突然碰到一个杠杆,打开了  相似文献   

9.
王莹 《理论界》2009,(1):138-139
丧葬仪式是一个民族或社会文明程度的指示荆,也是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古代希腊人达到的高度的城邦文明同样也体现在丧葬仪式上.他们不惧怕死亡,而把死亡当多另外一种生存的方式.他们重视丧葬礼仪,以为只要妥善安置死者生者才能得到安宁.这一切都是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向往和平、崇尚自然的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东方各民族美学最大的一致性是对生命永恒的赞美与热爱、以生命为美的意识、对永恒的崇拜。东方美学之所以有如此特点 ,主要是因为它以注重生命的东方宗教为土壤 ,东方宗教为艺术的发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灵魂观念与生命意识是东方所有宗教的原始观念 ,是东方美学的思想基础。东方民族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和生命转化。他们相信轮回“业报”——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 ,时候不到 ,时候一到 ,一定要报。埃及人相信人有五个灵魂 ,古埃及国王法老之所以要让人们把他的尸体制成木乃伊放在金字塔中 ,就是因为他相信他的灵魂还会回到他的…  相似文献   

11.
活着还是死去,是哲学中的重大问题。苏格拉底和西塞罗都曾有言,以为哲学的定义不是别的,就是死亡的准备。如果没有对于死亡问题的沉思,恐其哲学不成其为哲学了。庄子是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古代大思想家和哲学家:海德格尔则是当代哲学中最卓越的德国思想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不论庄子能否作为古代中国的存在主义者,把他们的死亡哲学作一比较,乃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来理解死亡,把握人生,可以成为古今文化哲学共通融合的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12.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自从1822年埃及学诞生以来,西方学者就对埃及早期国家问题展开了研究,时至今日,该课题仍是学者们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探讨埃及早期国家问题时,更注重多学科合作研究和微观考据研究,而非单纯地从历史学的角度谈论。随着讨论的深人,埃及早期国家涉及的很多问题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3.
罗盘是古代中国人利用磁针指向特性制作的辨别方向和建筑风水占卜的传统工具。休宁万安是中国内地型罗盘的制作中心,其产品被称作“徽盘”。万安成为罗盘的主要产地与万安的经济地理位置及徽州人对风水特别崇尚有关。万安罗盘制作工艺流程严格规范,技艺精湛缜密,产品质量上乘,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和遗存标本。万安罗盘承载着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磁性指南技术的应用及其制作技艺,其信息量非常丰富,包涵着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哲学、易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宝贵价值。因此,要把对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上升到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实施,笔者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代埃及"说教文"看当时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教文在古代埃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向年轻人阐述家庭、婚姻和子女教育等问题,而且还提出了有益于年轻人在官场上成功的准则。这些说教文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反过来又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至关重要。考察从古代埃及留传下来的说教文中关于妇女的论述,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古代埃及社会对妇女的态度,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正确了解古代埃及妇女在当时社会里所处的实际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人们很早就懂得把音乐艺术作为教育人的工具。古今中外不少有识之士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音乐的这种作用,在古代和现代历史上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悲歌亡楚”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一九四二年,在德寇围困了教月之久的列宁格勒,饥寒交加,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真了鼓舞士气,在广播协  相似文献   

16.
许颖红 《南方论刊》2011,(10):111-112
虽然基督教重来世,认为死后升入天堂,与主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但对于死亡的畏惧和不安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本文探讨了哈姆雷特和邓恩的死亡观,并对中西死亡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学而优则仕"是他们的基本生存状态,所以他们的身份是为官的"士大夫"。正因为这个身份,他们的创作就难免受其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跟他们"士大夫"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从此主旨出发,选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几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来讨论,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以往被人忽略的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18.
杜平 《殷都学刊》2002,48(2):39-42
20世纪 30年代 ,夏鼐留学英国伦敦大学 ,就读考古学院埃及学系 ,成为中国考古学界识读埃及象形文字的第一人。博士论文为《古代埃及的珠子》 ,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回国后 ,致力于中国考古发掘与研究 ,但一直关注国际埃及学研究情况 ,并将研究成果引进中国  相似文献   

19.
《教务杂志》是在华基督教会办刊时间最长的英文期刊,代表了主流教会和传教士的思想和见识.其刊载的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评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态度和看法.新教传教士主要把中国小说当作中国人道德观念的样本,并籍此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同时,他们对中国小说的态度带有很实际的传教的意义,他们比天主教传教士采取了更为灵活主动的策略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国小说的这种态度正体现了他们为传播宗教而采取的文化适应政策.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无疑丰富了电影创作手段,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美学空间,使人类制作影像的能力发挥到顶峰,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观众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然而,数字技术对于电影创制者和观众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数字技术统领电影主流地位、制造电影奇观的同时,如脱离适度走向过度,必将是人文精神的坠落,也就等于电影丢却了灵魂而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