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1996年 9月 2 4日 ,由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山根幸夫教授推荐 ,应日本学术振兴会招聘东赴日本 ,旨在对《中国东北地区历史与文化———明清时代东北亚丝绸之路与虾夷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学术交流 ,历时 2个多月 ,先后于东京的筑波大学、东洋文库、青山学院、京都的京都大学、奈良的天理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 1 1月 2日 ,又飞抵札幌 ,对北海道开拓纪念馆、北海道大学、札幌星园高等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其后 ,对北海道开拓纪念馆、函馆市北方民族资料馆、函馆市立博物馆、北海道立北方民族博物馆、钏路市博物馆等珍藏的“虾夷锦”进行考察。在上述…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是海天相望的近邻.这样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有清一代中华服饰袍服、锦缎丝绸诸物传入北海道虾夷人地域,虾夷人便在其族名后加一个"锦"字,称之为"虾夷锦".其中有一件至今还完好地珍藏在北海道钏路市立博物馆中.对其袍服进行考察研究,一方面佐证了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凝聚着深层意蕴的古代中华衣着文化,已远播和渗透东土,成为千古不朽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3.
清继明,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实行噶珊制度,这是清朝用以代替明代卫所制度对这一地区进行辖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噶珊制度其一重要内容是“贡貂与赏乌林制”,致使内地蟒袍、锦缎、面料丝绸诸品,通过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少数民族传入北海道,称之谓“虾夷锦”。噶珊制度是北海道虾夷锦来源和发展的主要缘由,经库页岛南端“中国式土城”白主土城“至西山国穿官”是中国诸品进入北海道的主要渠道。中国蟒袍等东传北海道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代东北亚丝绸之路与“虾夷锦”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6月14日,日本《北海道新闻》社长岛影均先生飞抵长春,专程访问笔者和傅朗云先生。同年8月又派学者峰日东史来华进行学术访问,至9月末日本方面已完成东北亚丝绸之路5000公里的考察任务。我们也踏查了国内东北亚丝绸之路部分路段。近年来,该课题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注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赫哲族是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黑龙江边的街津口、八岔乡,乌苏里江边的四排乡和松花江边的敖其镇,人口约4200余人。阿伊努族(史称虾夷)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土著居民,到今仍居住在北海道的千岛群岛、叶索群岛等处,人口约20000人口。 近几年来,笔者在对这两个不同国籍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中,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文化有着许多共同点。本文拟从原始信仰文化的角度,对这两个民族的“飞由合”与“伊纳乌”的崇拜现象进行比较,揭示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自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亲身旅行和研究成果》第一卷中,首次将汉代长安至中亚地区的交通路线与以丝绸为代表的东西方贸易品联系起来以后,~((1))"丝绸之路"的概念逐渐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丰富和扩大。~((2))在此情况下,丝绸之路于是又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而建诸上的百余年中外多学科丝路研究则涵盖欧亚大陆上的几乎所有国家、民族和地区,涉及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人类文明成就,产生了难  相似文献   

7.
关于阿伊努民族这个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土著居民的情况,早在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可以追溯到明治以前,日本的许多学者,专家及热衷于阿伊努民族文化普及、搜集、保存和调查研究的人就开始了这项艰苦的搜集、整理、传播及保存阿伊努民族语言的工作。到了80年代,在历史、教育、旅游,宣传媒体等各方面,关于阿伊努的情况现状介绍也不断见诸报端。前首相中曾根关于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这里指大和民族)这一无视阿伊努这一日本北方少数民族存在的论述曾引起日本举国哗然。以此为契机,普及阿伊努语,保存阿伊努传统文化,追溯日本先民文化之源等的各项活动在日本北海道,东北地区等日渐兴盛。北海道于1984年还专门成立了以收集、保存、研究有关阿伊努有形、无形资料的“阿伊努民族博物馆”,1994年成立了专门研究阿伊努民族情况的综合性的“北海道立阿伊努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与此同时,学习阿伊努语的运动也在不断高涨,探讨阿伊努民族的历史沿革,语言方面与日语的渊源及在日本列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挽救民族文化等的团体也不断出现,并从1987年开始,每年一次举办“阿伊努民族文化节”。所有这些为阿伊努民族文化的再发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华商网络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通商贸易  在古代,中国、西亚、中亚、中东地区与地中海地区之间陆路与海路进行的贸易,在中国人与印度人、阿拉伯人、罗马人等不同民族之间盛行。这种超越国境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是世界上民族移动与宗教传播的一种“动力泉源”,也是华商网络的形成以及中国人向海外移动的起点。1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丝绸之路”是指以中国为始点,经由西亚与中亚而到达地中海东岸的通商道路。公元前60年,中国汉朝使者张骞最早开拓了以丝绸贸易为中心的向西方的通商道路。其后,这条通商道路发展为丝绸之路。实…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丝绸之路研究 ,大体已形成区域化特色 ,如草原丝绸之路、沙漠 (绿洲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 (南方 )丝绸之路等 ,和丰硕的成果积累。但丝路研究要深入 ,还必须打破区域藩篱 ,注意各区域交通路线间的网络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16世纪后的延伸和变迁 ,即太平洋大帆船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来说明丝绸之路区域间的网络关系 ,尤其是重要网点澳门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是唐朝时期中国的一个边疆民族政权,与日本具有一些相同的文化因素,物产丰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这些是其对日本交往的有利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渤海进行了长期的对日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渤海对日本的交往,影响了东北亚战略格局,满足了双方人民的经济需要,促进了唐文化的传播,给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于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代新疆的丝绸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在我国西北地区(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上,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丝绸贸易的“热浪”。一队队满载精美丝绸的驼队,从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西出阳关,向西进发。从而使一度沉寂下来的“丝绸之路”,又重新兴盛和繁荣起来,出现了昔日少有过的盛况。清代“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不仅是古代这种贸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然延伸与继续,而且有许多新的特点。清代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的丝绸贸易,是当时西北民族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2.
据东京消息:作为中国人看日本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北方人看日本》一书,近日由该丛书策划公司日本侨报出版社在东京举行了有中国新闻社、《人民中国》杂志、《中国经济周刊》、《中文导报》、《朝日新闻》日方、《国际贸易》日方等10家中日媒体参加的首发式。《中国北方人看日本》一书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的两位长期从事日本问题研究的中青年学者笪志刚、郭力编著。该书收录文章涉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有中国作者的研究、评论、体会,也有日本各界人士撰写的文章,可以说是中日学者、民间朋友合作的一部力作。书中既…  相似文献   

13.
杨蕤 《西域研究》2003,(3):33-38
唐、五代以后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民族格局和中亚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 ,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 ,学界对这一时段的丝路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西夏崛起 ,占据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使得人们对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认识更为模糊 ,甚至有过盛唐之后丝路贸易断绝的观点。本文在分析北宋时期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基础上 ,就北宋时期诸蕃与中原的朝贡贸易、中继贸易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北宋时期丝路贸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后半期,东北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成为列强妥协斗争的场所.晚清政府在维护自身利益及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以夷制夷策略,先后经历了在处理朝鲜问题上联合列强制衡日本,甲午战争后联合俄国对抗日本,义和团运动后又联合日本牵制俄国,以及在晚清末期联合美英平衡日俄势力.以夷制夷作为一种外交策略,本质是一种均势战略,其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实力.晚清政府分化瓦解、相互制衡的以夷制夷策略不仅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反而促使列强的妥协与联合,使得晚清政府更深地陷入到列强的包围之中.晚清政府"制夷"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更大程度地为"夷"所制.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黑龙江与东北亚》一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是郭力研究员最近几年的研究心得和成果。在介绍这本新书的研究范围、主要观点和研究特色之前,我想先谈一谈东北亚研究的现状,这对于了解该书选题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最早提出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的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教授西川润。他于1987年9月22日在日本《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发展环日本海经济协作的倡议》。学术界比较公认这是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最早构想。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东北亚研究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受到中…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议论的热点。目前出版发表的很多著述,主要是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经济合作、经济开发等方面着眼。作为东北地方史。研究工作者,本文想就东北与东北亚关系的历史渊源略作探讨。 一、民族生存、活动的范围相互交错 东北古代的一些民族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古代民族生存、活动的范围相互交错,形成了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17.
邵艳平 《兰州学刊》2014,(1):201-203
两宋时期,我国对日贸易不仅肩负着商品流通的使命,也进行着文化传递,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宋朝商船将搭乘船只的中国商人、僧侣、工匠、医者等送入日本,更有部分人士定居当地,为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整个宋代319年的历史中,北方、西面少数民族势力突起,常年战事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迫中断。但是,造船术的改进、航海术的提高、手工业的发达带动了海上贸易渠道的发展,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五代、宋时期是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贸易路线、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虽然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段陆上丝绸之路的状况关注较少,但一些相关成果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本文重点就五代、宋时期中原政权与陆上丝绸之路、辽、金政权与西方世界、西夏政权与陆上丝绸之路等内容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一并以评论。  相似文献   

19.
姚崇新 《西域研究》2023,(4):162-165
<正>2022年11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荣新江先生的新著《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以下简称《丝路十八讲》),集中呈现了作者长期教学积累以及近年有关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成果。全书由十八个专题即“十八讲”组成,以时间先后顺序编排,上起月氏、斯基泰时代,下至蒙古西征与马可·波罗来华。书前有“导论”,方便读者了解作者的写作缘起和写作思路,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和“图版目录”,方便读者查核图文资料和延伸阅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两国人民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相互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加。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双方各地都存在各自的方言,北海道虽然位于日本的最北部,但是那里使用的被称为北海道方言的语言却与东京地区使用的普通话十分相似。本文以研究日本北海道方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结合北海道的发展史和地理位置,解说了北海道方言产生的原因以及特征。通过分析各种群体做出的北海道方言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北海道方言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