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何向阳 《云梦学刊》2014,(2):99-101
我讲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对刘恪《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1902-2012)和《现代小说语言美学》两部学术专著的出版表示祝贺,《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1902—2012》和《现代小说语言美学》都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这个项目的评审点设在我们中国作协的创研部,作为评委之一,看到他们的结项出版和高质量完成,我从内心感到高兴,同时我也对刘恪现在在理论创造上取得这样一种成果发自内心的羡慕,他在河南大学待了8年,像刚才张老师说的10年,出书lO部,其中7部是理论专著,而理论专著的集成数字竟然长达350万字,所以我觉得他这种火山喷涌的状态在理论界是相当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王一川 《云梦学刊》2009,30(4):94-97
刘恪五部诗学理论专著来自著者多年先锋写作实践与文学理论思考的集中提炼和提升,建构起颇为严谨厚实的诗学体系。《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在我国小说诗学界成功地创构起现代小说基本元素的发生学理论框架。《先锋小说技巧讲堂》首度为先锋小说诗学提供了一种完整的体验式与思辨式交融的理论框架。《词语诗学》两部书从词语角度叩探诗学,是国内第一部以论述与诗化交融方式叩探关键词语的系统诗学著作,为我国词语诗学体系的一次处子航。《耳镜》汇集他近年小说和散文以及理论著述于一体,表明刘恪他本是徘徊于形象体验与理论沉思之间的人。这五部诗学论著堪称中国现代词语诗学的开山力作。  相似文献   

3.
叶君 《云梦学刊》2003,24(4):127-128
几年前,王又平先生的课程讲稿《世纪性的跨越———近二十年小说创作潮流研究》便在学生和师友间流传,得到一致认可。在讲稿的基础上,著者进一步修订、补充成为《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一书,近期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著者是“文革”后较早进入文艺学专业领域的资深学者,且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撰写工作。良好的中西方文学理论的专业修养和从深入的教学和编写实践中所获取的心得,以及他那让人难以置信的认真而踏实的作风,都融注在这部五十万字的著作中。它的扎实与厚重是著者多年心血和智…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以下简称《百年文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作整体研究的空白。第一,《百年文论史》体现了首创性与当代性。著者认为,近百年中国文论过程是一条前后相属、上下衔接、流变不息的长河。如果将渊源深远的古代文论看作其发生发展的前结构,黄曼君先生形象准确地称之为"预制",那么它依次经历了近代的艰难过渡、五四时期的蓬勃兴盛、30年代及以后长时间的定形改塑,在新时期迎来了多元繁荣。在文学史研究中,文论史向来少人问津,甚至可以说,在成绩巨大的新文学研究中,文论史尚未受到…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说理论的建树,最早是东汉桓谭,桓谭在《新论》中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所说“残丛小语”、“短书”,当然含有对小说轻视的意思,但同时提出了小说“治身理家”,对人们有教化作用,建树了小说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理论,闪炼着理想的光辉。北宋苏轼在《志林》中说:“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数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近代小说的新认识——简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郭延礼1988年日本清末小说研究会编辑并出版了一部《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全书收书目近一万件(一书多种版本,一种版本为一件),剔除重复,计收创作小说5359种,翻译小说2567种,合计7926种,这...  相似文献   

7.
李模 《中国学术》2001,3(1):327-329
继1996年《埃及学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之后,刘文鹏教授于今年又推出了他的力作《古代埃及史》,全书共12章,近60万字,是作者40余年研究埃及史的综合成果。纵览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栾星《李岩之谜》一书,最近已由中州古笈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九篇系列论文组成,又名《甲申史商》。全书以研究牛金星的功罪、李岩的真相和清初有关的三部讲史小说作重点,以探索有无李岩其人为中心,著者力图对这些甲申史中最谜惑人的论题,探讨一个究竟。对于问题的论证阐发,细微幽深,诸多创见。此书问世,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的李岩问题的讨论,将推入新的阶段。是书别具风格,学术价值颇高,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9.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在1957年12月重印出版了《藏书绝句》(外三种)一书。因为在过去学术界对这一书的著者是谁,有过争论,所以,该社在《出版说明》中说:“《藏书绝句》一卷,清宜都杨守敬撰。计诗三十二首,一九二三年左右上海(?)隐(?)铅印本。先是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所创办的《文史杂志》月  相似文献   

10.
贺绍俊 《云梦学刊》2014,(2):101-103
刘恪的《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和《现代小说语言美学》这两本书的确让我非常敬佩,也很让我吃惊.他这两部理论专著在我看来.应该是在完成同一个理论建构,那么,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具前瞻性的理论建构,所以我用了《前瞻性的理论建构》这个标题。也是一个真正针对当代文学实际的理论建构,而且也应该是一个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的理论建构,但这个理论建构是一个关于现代小说语言的理论建构,那么为什么我觉得它是一个前瞻性的理论建构呢?并不是说在刘恪以前就没有人做文学的语言研究啦。  相似文献   

11.
许林中先生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全书近30万言,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于去年10月面世了。通常而言,人们只有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才会感情激荡、思绪万千,然而许怀中的这部充满着理性思考和阐述的研究之研究的学术著作,却有着不可思议的激荡人心的力量。当然,这种激荡所依赖的是另一种方式:书中体现的对丰富史料的广泛涵纳和从容驾驭,无疑展示了著者不同凡响的过人精力和学术气度;该书整体框架的严密匀称和论述的畅达明晰、深透有力,亦展现出著者丰厚的学识和理论智性;正是这种精力、气度、学识和…  相似文献   

12.
“小说”这名词,最早见于《庄子》,但以小说名“家”,并给小说下定义,指出它的意义和作用的,则是后汉初年的桓谭。他在所著《新论》(《文选》李善注引)中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才合于小说的名实。小说,说之小者也。准此,则先秦诸子书中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无一不是小说,后世衍为长篇的平话、讲史、演义,则已经不是小说而是大说了。 最早以《小说》作书名 的,当以殷芸的《小说》为创始。据我考,大约凡是宋以前类书所引只称《小说》而不署撰人的作品,以他书所引遗文参证,往往就是殷芸的小说。 《梁书》和《南史》的《殷芸传》都不提殷芸著述,若不是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到,人们很可能会把这位最初编撰小说的人忘掉。《史通·杂说》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史、民族史研究的新突破———简评《中国西南文化研究》(第2集)以特定范围区域或地方的历史、人文发展过程作为主要追寻对象的研究,是近年颇取得一些成果的新领域,如已经见书的《上海史》、《四川通史》和《重庆城市史》等等。这种研究,以该范围内相对更广泛的...  相似文献   

14.
李弘祺 《船山学刊》2006,(4):221-222
邓洪波先生最近为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写了《中国书院史》,作为研究成果出版。这是他长年研究的成果,先以简体字在大陆出版。现经修订及扩充,正式用繁体字在台湾大学出版。我相信这本书会很快成为书院研究的里程碑,将来要引用的人会不计其数。邓先生这本书最大的长处就是它丰富的资料。《中国书院史》是我到目前所见到引用有关基本史料最为丰富的书。范围广及正史、文集、书院志、地方志、甚至于笔记、小说、以及近、现代档案。用力之勤,无出其右者。这本书的第二个长处是它对书院理想的新看法和广义的见解。邓先生固然承袭二十世纪初…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终于同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界的一件大喜事。作为这部书编著人员和资料翻译人员的同仁和朋友,我对这部书最终正式出版由衷地高兴。由于这部书的出版,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最后成果的三部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的专著,即《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已全部出齐。二十年来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16.
张玉兴先生的大作《明清史探索》由辽海出版社出版了 ,这部近百万字的著作是作者近 3 0年明清史研究的结晶 ,十分宝贵。《明清史探索》,顾名思义 ,有一种探赜索隐、寻幽访胜的意味。细读此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是一部在理论和史实上都有突破性贡献的高水平著作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在清史理论的研究上 ,他的贡献是对明清易代之际的忠贰现象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正确评价。在本书中 ,玉兴先生利用相当多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明清之际 ,因缘际会 ,在中国政坛上出现了两大引人注目的政治群体。一个是坚持拥明抗清的忠义群体 ,一个…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一书,言简意赅,魅力无穷。 《老子》一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朽之作。 《老子》之所以堪称不朽,不在于它提供了或能够提供什么万古不变的哲学教条,而在于它首次提出并首次回答了几个意义极其深远的重大哲学问题。 一、略谈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史方法 在50—70年代,我国最流行的哲学史研究方法是“两条路线斗争史”和阶级分析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哲学史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其弊端亦很严重。80年代以来,范畴史的研究方法突兀而起,涌现了许多以范畴史方法研究哲学史的论著。十余年来,我国学者在哲学史研究领域中运用范畴史方法所取得的进步与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史方法也在悄然兴起。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问题史)》”。1990年,方立天著《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由中华书局出版。张岱年在为方著写的序言中说:“近二三十年来,通史体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已经出版了十多种。但以问题为纲的哲学史尚属罕见。”应该承认,在颇长一段时间中,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问题史研究方法的“遭遇”是颇为“寂寞”和“冷清”的。 必须肯定,问题史研究方法和范畴史研究方法都是研究哲学史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有着内在的紧密联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微观经济改革如何继续深化 ,是经济理论界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最近出版的《中国经济走向———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改革》一书 ,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走向———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改革》(以下简称《走向》)一书是以著者 1995年初到 1998年上半年期间所作的文章讲稿选辑的形式出现的 ,但各篇之间却保持着联系紧密、首尾呼应、逻辑连贯、结构严谨的特点 ,是一部较完整的经济理论专著 ,很值得认真研读。《走向》一书在总结近几年我国经济形…  相似文献   

19.
刘银妹 《学术论坛》2012,35(12):105-108
从20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进行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王淦昌先生与中微子的发现》、《赵忠尧与电子对产生和电子对湮没》、《一个真实的故事》等是其对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的代表作,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客观理性等则是其物理学史研究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周书文先生的《小说的美学构建》(1997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他的《中国古典小说审美思考》的姊妹篇。作为系列著作,二书通读当然会更有意味。但本书自身也是一部有着完整的内在体系的独立的小说美学专著,以系统辩证法作理论支点,从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