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人民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取得稳步进展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我国公民权利意识逐渐觉醒,选举的质量不断提升,各级政府更加开放,更加重视民意、民情和民生,大众传媒的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政治权力配置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政治民主化改革对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它维系了社会的稳定,有效保护了公民的产权,使公民享有更多的尊严和选择自由,改善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也使公共政策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具有可调整性,为我国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认识约束和思想解放创造了政治条件.中国政治民主化稳步进展的主要经验,归因于坚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优先性,注重了政府责任和能力的建设,突出了民主政治发展的自主性与平衡性,通过渐进改革的方式来实现民主化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有序民主化:论政党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是推动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政治发展走上了建设以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为政治形式的现代国家的道路。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政治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而在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社会,党要有效领导中国政治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政治发展战略。经过上百年的民主化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开辟了有序民主化的发展道路。改革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应该长期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在有序民主化的基础上有效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成长,就必须积极地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结合,从而在政治上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长效动力。  相似文献   

3.
欧世健 《学术论坛》2005,(2):175-178
日本政治右倾化已经到了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的时候了。日本从一个封建专制国家,逐步演变成以天皇为中心的法西斯政权,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这一转变的核心因素就是日本的右翼势力。而现在右翼势力有卷土重来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不够彻底,宪法的权威没有得到保证以及日本在追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定位错误。  相似文献   

4.
任何领域的政治改革,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经济改革为其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经济市场化对政治体制改革更有着强大的促动作用,具体表现为经济市场化进程迫切要求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民主调控体系;市场化进程要求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消除腐败现象;这一进程还要求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民主化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目标,同时也就规定了政治改革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治理与善治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治国理论,作为政府管理中的一种“舶来品”,善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有其必然性。中国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这为善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引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社会环境,其在我国政府管理改革中的突出意义是进一步推进全能型政府的解体,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政府改革坚持“公民导向”并引入“顾客”理念,可为善治思想在我国的进一步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体制外和体制内、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索,但并没有真正找到一条能够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必须从执政党的改革和建设开始,执政党的改革关键在于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建设,是适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梭伦(约公元前630-56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因此他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开创者;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仍然是农业,而不是工商业,梭伦也没有经商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近日常思索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问题,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不很成熟的想法。 一、有关现代化模式的问题 有些学者在探讨现代化这个问题时一般把世界各国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分成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明治宪法下日本政治体制具有矛盾性的特征。在制度设计方面表现为政治体制选择的进步性和保守性、政治结构演变的渐进性和极端性;在权力运作方面则表现为协调性和失衡性。这些矛盾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于明治宪法下日本的政治体制中,最终使日本与近代民主化的政治趋势渐行渐远,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显著趋势,其在制度层面上具有最为广泛的普适性和正义性。回顾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底什么是民主,自由民主和选举民主存在怎样的差别,民主又是从何而来,民主与权威主义的关系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认识第三波民主化关系到如何利用国际经验同中国政治实际相结合,最终在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中探索民主化道路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立辉 《人文杂志》2002,2(1):50-55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法治理念的比较分析 ,在较深入的层次上研究了法治与政府公共行政的关系 ,揭示了不同的法治就会有不同的政府公共行政。在此基础上 ,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和论证了我国转轨时期的法制建设与政府公共行政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机构、谋求政府工作效率和对社会公众负责的公共行政改革 ,最终都取决于法制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2004,(3)
周冰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年第2期撰文《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指出,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虽然源于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但却走了一条与西方民主化程序完全相反的道路,形成了一种与西方民主发展轨迹截然不同的奇特现象与悖论。对这些现象与悖论的研究、思考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代以来改革、革命的坎坷历程的认识,而且对今天改革开放中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革的历史地位与跨世纪中国改革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地进入21世纪,屹立于21世纪,必须进一步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加快经济市场化历史进程,是跨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经济市场化的伟大变革,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跨世纪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复兴运动与当代中东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复兴运动与当代中东政治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民主化的角度看 ,中东的政治发展进程对伊斯兰教形成了强劲的冲击 ,而政治现代化的受挫更是构成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治根源。伊斯兰复兴运动又从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民主化等层面迟滞了中东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运用政治学的范畴及理论对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东政治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情景,从"代理假说"、"干预假说"和"挤占假说"进行对比分析并考察政治关系给公司股东带来的价值预期及其财富效应。通过公司高管变更的事件研究发现,高管的政治关系减少了股东的价值,其财富效应显著为负,但仅体现在市场化高的地方,而在市场化低的地方,高管的政治关系没有明显的股东财富效应。这说明,在市场化高的地方,竞争力比政治关系对公司的发展更重要,但是政治关系会挤占公司对竞争力建设的资源投入,让公司的竞争力遭受损害。研究结论支持政治关系的"挤占假说"。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制改革: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关乎全局的功能。当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的时候,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总结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没有渐进有序、逐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很难全面深化并取得完全胜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最重要经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依据是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经济市场化历史变革的必然延伸和必然结果;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后,必须以足够的注意力解决政治如何实际运行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政治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论地方政府公共行政理念之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大体上走过了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治理变革三个阶段,其间经历了两次思想和理论的飞跃。这一发展历程既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全球化浪潮和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刻影响。着眼未来,各级地方政府应树立系统观念、优先观念和权变观念。只有在这种全新治理观念的指导下,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才能在民主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19.
何包钢同志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3期上发表了《中国权力观的转变与政治民主化》一文,着重论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质和主要内容。他说:“从权力角度来看,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质在于:权力合法性建立在人民普选的基础之上;权力结构的多元化、制衡性、竞争性;权力操作和分配的合理化、制度化。这是极权政治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此,何文既没有分析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也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关系,而把权力结构的多元化作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质和核心内容。这就涉及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即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呢?还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搞政治多元化、搞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那一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改革逐渐迈入深水区进入到了攻坚期,改革举步维艰。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研究来探讨我国民主政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加快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中国特色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实践形式的一大创新,对于保证国家安定和长治久安实现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