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根据经营者的业绩和所承担的责任而确定工资收入的一种分配制度。年薪制的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地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试行经营年薪制的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经营者要敢于拿年薪;经营者年薪不能过份悬殊;要正确处理经营者年薪和领导班子成员分配比例的关系;必须建立与年薪制相适应的约束机制;要倡导奉献精神;经营者的任用应形成竞争机制;要克服年薪制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经营者年薪制。  相似文献   

2.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玲 《人文杂志》2001,(6):66-70
本文首先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加以阐述,认为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劳动价值论,并指出应通过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进而指出,在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方面要体现企业经营管理者这一生产要素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贡献,应重新设计并完善经营者报酬制度,以解决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及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等问题,最终着重对实施经营者年薪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钢  张博 《理论界》2001,(5):33-34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可以试行年薪制和期权制”这预示着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分配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作为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一些企业已经超前进行了试验,上海市轻工局早在1992年率先选定上海英雄金笔厂等3家企业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此后广东、江苏、北京等 10多个城市的 1000多家企业也相继进行了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试点.并取得…  相似文献   

4.
试析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祖芳 《社会科学》2001,(10):11-14
一、历史的回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加快我国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制度 ,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0 0 0年 1 1月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提出我国境内企业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进行集体协商 ,以增加工资分配的透明度 ,要求这项制度 2 0 0 1年在全国逐步推行。工资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企业的运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全国共有53 0 0多家企业开始试行 ,绝大多数为非公有制企业 ,国有企业也积极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经过1978—83年的工资调整和奖金分配制度的恢复,1984年以后的第二步利改税,企业工资奖金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等一系列改革措  相似文献   

6.
探讨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必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试谈建筑企业分配中的三个问题。一、建筑企业工资改革的设想1.现行分配形式。建筑企业:工人月工资一般是由计件工资,固定补贴组成。其年收入是由月工资、年终分红和年奖组成;管理人员的月工资一般是由企业等级工资、国家固定补贴、浮动工资、加班工资、月奖组成。其年收入一般是由月工资、年终奖和承包奖组成。实行这种分配形式以来,拉开了分配差距,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生机,出现了生产增长,利润增加,职工收入增多的可喜局面。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主要表现在等级工资方面。  相似文献   

7.
论私营企业分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私营企业分配制度,是完善私营企业激励机制,协调劳资利益,实现私营企业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但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分配制度不健全,需要通过建立私营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三方利益协调机制和工资集体谈判机制、健全企业财会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以及劳资双方利润共享机制等举措,尽快建立健全私营企业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工资制和供給制相結合的分配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的主要分配形式,这是我国人民公社在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上的一个創举。它不但是适合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理分配形式,也是适合目前农村人民生活需要的恰当的分配形式。这种分配制度,不是人們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生产大跃进和农民共产主义觉悟提高的結果。它已經具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但基本性貭仍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根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以来,催生了大量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为我国改革开放发挥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受制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企业盈亏分配立法规则的设计上十分粗糙,进而产生了企业盈亏分配实质不公的问题。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盈亏分配制度的重构,应当按合营各方实缴资本分配盈亏;在区分行业的前提下原则上禁止外商控股;改进现行的出资作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我国行政改革的理性诉求是准确把握我国政府行政改革价值取向和适时地指导我国行政改革实践的基本前提。依据价值重塑和系统的行政改革理念要求,行政职能转变是行政改革的原点,行政组织的结构调整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行政运作过程的规范化是行政改革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必须以认同有效、利益导向、崇信法治和服务至上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熙丰变法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在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重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学者们逐渐更正了这一称呼 ,并开始重视宋神宗与熙丰变法关系的研究。宋神宗因其锐意革新、且独具发动变法的权利 ,任用王安石筹划变法而成为变法的发动者 ;当变法遭到阻力、当宋神宗对变法措施产生动摇和怀疑时 ,宋神宗的态度与决策便决定着变法进程的进退缓急 ;宋神宗通过参与变法措施的讨论、做出新法的决策、监督变法的进行、亲自主持变法、调控变法派内部及其与反变法派的关系来全面指挥变法的实施。因此宋神宗是熙丰变法的主宰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垄断行业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在于行业垄断的行政性,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与渐进性。改革从一开始就要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国有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反对改革,二是行业主管部门由于与国企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支持改革,三是现有法律法规不能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制支撑,四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过多过深对改革形成掣肘。中国行政性行业垄断改革需要"整体渐进式"思路,即涉及国企、行政、法制、体制等多个层面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同步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的三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燕 《河北学刊》2003,23(6):93-97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误区:一是对户籍制度本质内涵认识模糊,改革重心错位;二是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定位为城镇化,不仅不能使户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反而扭曲了城镇化的本义;三是改革在力度、步骤选择上没有综合权衡相关制度、政策,以致过分追求速度,急于求成,使改革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心应是对户籍分等特点的剔除,而不仅仅是取消户籍分类;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也不应该是城镇化,人口迁徙自由才是其价值取向的本质概括;诸多主客观因素决定改革总体上只能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5.
江琳 《兰州学刊》2007,2(6):188-191
张之洞和张百熙是晚清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人物.在戊戌维新期间二人都曾在地方大力兴建新式学堂,并对中央教育改革献策献力.新政时期,张百熙担任管学大臣,其后张之洞也因久负兴学盛名而被朝廷任命参襄学务.在制定近代学制、废除科举制度等方面二人有诸多合作,也存在不少分歧,既由于教育权力之争,也在于教育思想的不同.但总体来说二人在教育宗旨等方面存在共识,在教育改革当中的合作关系还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我国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改革与高校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改革的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必要性、考试改革理论探索与实践、考试改革评估与反馈等几个方面对近十年发表的论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一轮医改进入了制度重构阶段.而作为医改的核心医疗服务体系如何改革令人瞩目.医疗服务的禀性以及相关关系的复杂性,展现了中国医改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实践证明,政府缺位的市场化、商业化绝不是中国新医改的根本方向.新医改要在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多元化服务提供以及强化信息披露等方面体现出政府主导责任.  相似文献   

18.
对于商鞅变法,前人论其成败,多是从变法的延续性、变法的影响等方面加以探讨。要证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应该看变法者,也就是秦孝公与商鞅实行变法的目的是否得到了实现。商鞅变法后,秦孝公与商鞅的变法目的都得到了实现,故而变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革命与改良是当今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往研究存在绝对肯定近代改良,否定近代革命;抑或过分强调革命积极性,而有意削减改良合理性的偏颇和缺陷。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教师应对中国近代革命与改良所处之两难境地,以及二者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客观承认二者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改良道路失败命运在于当时社会场景所限,而民主革命情势日趋成熟,与改良相较更具号召与吸引力。近代中国人民在改良与革命之间进行了艰难抉择,最终选择革命方式并于具体实践继续艰辛探索,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内在的逻辑推进过程和利益博弈关系,都已经蕴涵在农村改革之中。30年的农村改革可视为城乡关系的分阶段调整;采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清晰地展现其逻辑完整的阶段性制度变迁历程;进而可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提炼出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借鉴意义。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判断,还概括了农村改革面临的新挑战,展望了进一步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