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空间是欲望的集合体,因而,消费以及购物空间是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都市购物空间以物为核心,将物与物的重组以及消费与欲望的权力结合作为空间表现的重要原则。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在购物空间中展开和延续,所以,购物以及购物空间时刻制约并形塑着人们的经验生活,结构着人们的生存本质和精神本质。其中,超市编织了都市人关于生活的欲望与想象,提供了都市人生活计划和安排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作为都市购物空间研究的一部分,借助对超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探查其对都市人生存状态的内在的构形意义。  相似文献   

2.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创作发源于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在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中,都市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不仅将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物化都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品格和精神特征.这也是穆时英都市小说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题村内容和艺术传达方式两方面对台湾女作家衣若芬的小小说创作进行了客观的把握。通过大量的作品分析,细细梳理了作家的创作重点:主要以都市人和都市环境为题材,着力表现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各种心灵状态及商品社会中人被物化的悲哀,并特别注重对现代生活中的妇女命运的探讨。同时,还对都市环境品质劣化作了深刻的揭示。显示出都市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在艺术传达方式上,认为衣若芬主要采用散文化叙述。表现出以线性叙述和静点叙述相结合的舒缓自然的叙述风格,并注意营造浓厚的抒情氛围。  相似文献   

4.
都市的迁徒意味着都市的发展,变形和成熟。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文本中,从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性和传统因素的叠加转化为开放的现代都市。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叙述时空,这些差异意味着对都市的迁徒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和诗学,另一方面,这些差异性的叙述方式也阐释着都市上海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呼吁追寻和挽救传统乡村民俗文化的同时,发现都市中的传统民俗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给民俗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日本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首先在都市民俗文化存在的空间——都市及都市与乡村的关系、都市民俗文化的历时变化——都市化与近代化、都市民俗文化本身的范围等三方面实现了理论研究上的突破。我国在此虽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显然还存在概念模糊、理论零散等问题,从日本的研究成果中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城市雕塑作为都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反映城市文化的标志。上海发展都市型旅游,建设具有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的特色文化旅游城市,十分重视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发展。本文从上海发展城市雕塑的实践过程出发,分析城市雕塑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中的功能地位,并对上海城市雕塑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评析,对建设、发展城市雕塑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市日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生长点,一种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社会生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都市文化正在勃然兴起.与此同时,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表现都市人生存体验和精神追求的文学作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主要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其作品与弗氏的人格结构学说互相印证,施蛰存站在人的本我欲望这一独特视角,尤其是从上海都市语境出发,表达了对现代都市人自我的探寻,折射出都市人复杂的人性.  相似文献   

9.
穆时英笔下都市的现代感它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描写对象都市本身具有现代感 ,二是指作家的描写手段具有现代感。本文通过对时英笔下的现代都市意象以及他对都市意象的叙写方式 (罗列、并置、叠合、组接 )的考察 ,揭示他把握都市现代感的两种方式 :⒈感觉都市 :从现象上去感觉都市 ,都市充满了动感、节奏感、立体画面感及色感。 2都市感觉 :从内里看 ,都市意象传达出的是都市人的孤独寂寞、漂泊无助、失意挫败的现代末世感  相似文献   

10.
万宁的小说集《麻将》摒除了零度情感的叙事,以平等的视角和富有挑战性的心灵叙事,对现代都市作了深层书写.作者将笔触切入到都市人的心灵,淋漓尽致地描摹了都市人在欲望冲击下的婚悉病症以及他们在时代转型期心理的渴望与焦灼,从而使她的小说显现出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