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兴起的网络政治参与对于增进少数民族政治表达、优化民族治理决策、强化少数民族政治监督、涵育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等具有积极效应.然而过度的、激进的、非常态的网络参与也会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利益冲突与治理危机.因此政府必须正确处理网络虚拟民族民主与现实维稳、少数民族自治与政治秩序的关系;重视并促进少数民族通过网络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使之成为中国民族政治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文章以少数民族网络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以其对中国当代民主政治的影响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发展困境及有效扩大少数民族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构成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本民族或民族社会的政治事务;二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少数民族政治政策通过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对各民族平等政治权利的具体规定,通过各民族自治管理形式的制度安排,以及在各领域内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贯彻执行,来系统地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权利、实现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利用网络参与政治,并对当地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则会严重影响政治生态文明。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等,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网络政治生态建设的特殊因素,并对如何构建和谐的民族地区网络政治生态环境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是衡量民族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现阶段,我国民族政治发展的宏观背景是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结构变迁及利益分化过程.探讨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问题是研究民族政治发展无法回避的课题.种种迹象表明,利益分化对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廓清利益分化对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进而努力扩大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对于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促进民族政治文化整合,推动民族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家中,特里·伊格而顿特别强调文学批评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批评应服务于人的解放,争取人的自尊,保障人的诉求,反对专制和等级社会,因此"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他试图借助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来影响政治,以此满足自己参与政治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加强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保障.人口较少民族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和特点的政治参与体制.根据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实际和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参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多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农民政治参与的特征表现为结构性失衡,政治认知程度较高,但政治信息获取手段单一;投票积极性高但政治表达意愿低;政治参与的失范行为和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并存。而且经济利益、文化地理以及少数民族农民的自身素质都已成为影响政治参与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在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相应的政策落实机制、利益表达机制、扶持项目实施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却滋生着动乱.为了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要建设强大政府,保持政治参与水平与政治制度化的平衡发展.该理论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与稳定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必须强化执政党的执政力能力建设,树立政治权威,建设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制衡政治参与需求、化解社会危机的强大政府.同时,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群众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在更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均衡、和谐.  相似文献   

9.
周琴芳 《民族论坛》2012,(8):67-68,97
由于受经济文化基础、政治文化、民族群体政治心理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存在一定差距,并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中国的复杂社会系统中,地域文化与国家政治的融合互动奠定了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治运行的基础。二者的双向融合互动,主要是以地方社会的主动参与为主,使地域文化与国家政治贯通起来,并随国家意识形态需要不断创新,保障了社会机制内部的脉络畅通。实际上,这种融合互动代表了传统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的一般性运作机制。本文从柳宗元神灵形象与文教圣贤形象建构的视角出发,长时段考察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治间存在的民间化--升华的双向融合互动,从下而上地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予以上溯,管窥其中蕴含的传统政治智慧与社会运作机制,以期为完善当前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西北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度较低。应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提高地方政府绩效,使农民的政治参与向着制度化、有序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民族政治学国际国内研究概览、民族权力与民族权利:民族政治的核心范畴、民族与国家:国家权威与民族政治秩序、民主框架下的民族政治参与、民族主义是理解民族政治的关键钥匙、跨界民族问题:源于认同错杂的民族政治议题等6个方面,对中国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生活规则的发展,政治参与开始成为民主的重要表征,它赋予了普通民众政治表达的机会与管径,也有效缓解了政治格局中的对抗与紧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开始了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的政治行动,旨在争取族裔民主权利。法院斗争、城市骚乱、街头示威等形式一起汇成了推翻种族隔离制度藩篱的力量,最终民权运动获得胜利,种族隔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非裔美国人开始进入美国的当代政治博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承载着亚文化的网络小说、电视节目、广告宣传、流行歌曲、微电影、视频资料等获得了广阔的生成和传播空间。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使用者,也是亚文化的受众。亚文化的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管理效用的内容与信息,比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其具有特殊的管理作用,能规范被管理对象的行为,引导被管理对象自觉模范遵守相应的制度。只有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能力,才能有效的整合利用亚文化,消弭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多媒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媒体视频资料的导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功互动;设计教学专题,布置多媒体化的作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把握学生当前的"学情",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政治制度的实施情况、西北民族地区农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状况方面,论述了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现状,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人类学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政治人类学的崛起与发展历史,并集中讨论了过去七十多年来该领域的几种有影响的范式的形成与发展,尤其对结构功能、行动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几个主导范式作了较深入的讨论.认为政治人类学的崛起虽然有为殖民主义服务之嫌,但应当看到,这并非当年那些为政治人类学的奠定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类学家的初衷.相反,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是殖民地政治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18.
东盟五国经历了长期的威权统治,限制了女性的公民政治参与,表现为妇女运动低迷,妇女非政府组织受到控制,女性在立法、行政等权力部门的比例极低。其根源在于威权统治的父权制社会结构、军人专权、操控选举、控制媒体和言论、排斥非政府组织,这些特征对东盟国家女性政治参与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政治冷漠现象长期受到西方政治理论家的实证性关注,同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基于各自立场也对其展开不同的价值评判。在政治参与概念框架下,关于政治冷漠的既有经验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而西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两大理论也分别借助公民身份、民族、国家等概念阐述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案。民族政治学应当在全面引介相关理论观点的前提下,多角度审视西方理论给中国民族问题提供的思想资源,避免偏执化理解带来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虽然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印裔移民抵达非洲,但印裔群体在非洲的政治参与却发轫于殖民主义时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期间,非洲印裔群体首先以“中间人”的身份充当了英国殖民主义的政治附庸。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非洲各国纷纷独立,泛非主义思潮崛起,在排外思想的影响下印裔群体逐渐成为非洲政治社会的“边缘者”,被排斥在主流政治社会之外。21世纪以来,在一系列内外因合力的影响之下,印裔群体又以“建设者”的身份回归到非洲,在政治参与方面呈现出积极主动多元化的特点。目前,就非洲印裔群体政治参与发展态势而言,其在非洲影响力必将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