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简牍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用竹片写的书叫"简策",用木板写的叫"版牍"。简牍,则是对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简)的统称。一枚简牍称为"简",它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页,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写在数张"简"上,编连在一起,称为"册"。长篇文字内容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学校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和保护,据整理统计,竹简数量(含残片)接近2500枚,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  相似文献   

3.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在9号古井出土的简牍中,有一枚“秦二世元年的文告”。其中的文字涉及到秦二世即位是否具备“正当性”的问题。而且,它与北大竹简《赵政书》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两份出土文献的记载,与《史记》的相关记载形成了抵牾之态。对这种抵牾,做出合理的解释,是历史学要正面研究的问题。不能简单化地以新出土的地下文献为据修改传世文献的纪事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4.
秦简牍所载农田形制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秦墓竹简中所保存的农史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战国、汉代简牍,对秦简牍所涉及的农田形制和农田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望能为农史研究界合理利用这批资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战国楚竹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解放以来,先后在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三个地区出土了七批战国时代楚国的竹简,计八百余枚,为研究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意识形态,为研究我国古文字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资料,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注意和关心。近几年来,我们对这七批竹简进行整理拚复,将八百余枚竹简缀合为五百三十多枚,并作了些初步的考释。现就这七批竹简共同有关的问题作些简要的说明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两汉书籍的形态是简牍书和帛书两种。汉代文献中有多处提到用简牍缣帛写书,近代的考古发掘对此作出了有力的证明。两汉简牍百年来发现近百次,出土地点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北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区,约13万余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7.
出土文献提供了研究中国早期数学发展状况的新材料:青川秦墓木牍《为田律》、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二年律令.田律》和《算数书》、岳麓书院藏秦简《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河堤简》,通过分析这些出土文献里保存的关于土地测算的内容,推断秦汉时期数学的抽象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对新从望山一号楚墓竹简中识出的5枚签牌(原编号146简等)内容作了集释,认为该墓竹简除了“卜筮祭祷”或“卜筮祷祠”简之外,尚明显存在另一个类别——签牌。  相似文献   

9.
巴人崇虎习俗自夏商时始,经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现代。从战国时期巴人的墓葬形制、随葬物、丧葬习俗及文化事象进行对比分析,可见白虎崇拜在土家族的意识形态中占据了显要的神圣位置,成为土家族心理意识的一个历史性内核。  相似文献   

10.
1925年,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在清华作了《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的讲演,指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并把孔壁中经、汲冢竹书等战国竹简的发现视为是"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王先生还身体力行,对于晚清以来新发现的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及敦煌文书做了深入研究,并倡导"二重证据法",从理论上对新出土材料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文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出土文献研究的新纪元。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二千多枚竹简,其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内容多为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文献,尤其是《尚书》和编年体史书等重要典籍的面世,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于估计。目前,清华简的整理和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些内容也得以陆续整理公布,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为了推动清华简研究的深入开展,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清华简研究"专栏,刊登相关的研究文章,欢迎广大学者积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文汇读书周报》与《学术月刊》联袂发起的“2 0 0 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新发现简牍文献的解读与研究”赫然在列(《新民晚报》2 0 0 4年1月2日)。这反映了学术界及公众对简牍研究的关注,也体现了简牍学研究领域的勃勃生机和重大影响。在接踵而出的简牍资料中,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具有独特的发现经历和学术魅力。1 994年春,也就是著名的郭店楚墓竹简于1 993年冬得到清理之后不久,香港古玩市场陆续出现一些楚简。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把这个讯息告诉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并电传了多批摹本。这些摹本涉及《诗经》、…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初北京大学受赠一批西汉时期竹简,竹简内容除了十七种抄写于西汉中期或是久已亡佚,或是独具特色之古书外,另有两篇赋体的文学作品,其中一篇定名作《妄稽》,形式以四言句式为主,内容则叙述当时一个士人家庭中发生的故事,通篇含有浓厚的俗文学特征。而《文心雕龙·诠赋》以为赋体在汉初经陆贾、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枚皋、东方朔等文人将其开端发展,继承扩大后,形成赋作有"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等雅正端肃之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13.
西周墓中随葬蛤蜊现象在学术界尚未有人作出相关论述,仅将其笼统定性为装饰品一类。文章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出发,对西周墓葬中蛤蜊出土的地区、数量及摆放位置进行汇总、量化分析后发现其作为墓中的一类随葬品,有着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且自身独特的生物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所在地域的古环境,为进一步探索周人的随葬习俗和生存环境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书籍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知识,供人们学习查阅的工具。在中国悠久辉煌的古代文明中,书籍产生的时代很久,有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书籍,由于所用材料及样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书籍制度。概括而言,我国古代书籍制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和册页制度。所谓汉简,就是中国简牍制度中最著名者。 纸张和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前,简牍作为书籍的写刻材料,在我国使用了近二千年。在古代文化传播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经它流传至今的古籍文献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许多地区先后发现了简牍文书,从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发现敦煌郡汉代烽燧简以来,至目前,出土的简牍,据粗略地统计,约在58300枚以上,仅我们甘肃一地就出土将近4万枚,保存在我省文博单位的就有3万枚以上。因此,甘肃是汉简的“故乡”,“汉简学’是我省文物考古方面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5.
居延汉简是以官文书性质为主的简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官印资料.目前学术界对这批简牍上的官印关注较少,我们尽可能穷尽地统计出这批简中的官印,以探讨简牍中所抄写的官印特点,以及相关的官印制度等.经统计居延汉简中共计约有82枚完整的官印,我们将对这批官印按其官职大小分类,并归纳这些官印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汉简帛通假字的文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上个世纪末叶到现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共发现和发掘了数十批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就在这些秦汉简帛里,活跃着一批阵容庞大的通假字.过去,曾经有人对它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诸如钱玄的《秦汉帛书简牍中的通假字》、王美宜的《〈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初探》、刘方的《试论〈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同音假借》、王大年的《读古书需明通假之管见》、周祖谟的《汉代竹书和帛书中的通假字与古音的考订》、以及赵诚的《临沂汉简的通假字》等.然而,以上各家的文章,也有两个明显的局限:一是取材不广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8,(1):9-18
秦汉简牍文献含有大量的律、令、科、品、式等成文单行行政法律和法规,弥补了秦汉传世文献史料的不足。当前学术界在中国行政法史、秦汉政治制度史、简牍资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简牍与秦汉行政组织法、简牍与秦汉行政权力运作法、简牍与秦汉人事行政法、简牍与秦汉行政事务部门法、简牍与秦汉行政法表现形式、简牍与秦汉行政法立法思想等方面。通过对主要研究成果的梳理可知,简牍与秦汉行政法的研究随着简牍资料的不断出土和丰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不断更新,成绩喜人,进展迅速。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秦汉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两个方面,对其他领域缺乏深入认识;二是缺乏理论建构和系统性研究;三是对简牍中的秦汉行政法资料挖掘不足,重视不够。要改变这一现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秦汉行政法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二是要改进研究方法,注重加强对简牍中行政法资料的汇编、整理和释读;三是要进一步拓展简牍所见秦汉行政法的内容,全面展示秦汉行政法的成就;四是要特别重视简牍所见秦汉行政法规范体系的研究;五是从整体上利用简牍资料,对简牍所见秦汉行政法立法思想、内容、特点、地位、作用进行全面研究;六是要注重简牍行政法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的互证、对传世文献的补缺、对传世文献的考异,从而达到既重视简牍记载的行政法资料的作用,又能够全面展示秦汉行政法内容的研究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包山出土的官府文书类竹简共197枚(所有有字竹简共278枚),简文原有四个篇题,分别是《集箸》、《集箸言》、《受期》、《疋狱》四种,另有94枚简没有篇题.关于楚怀王时期名籍问题的简册主要集中在《集箸》和《集著言》中.兹对这18枚楚简进行研完,并旁及94枚没有篇题的竹简中相关内容,对楚怀王时期的名籍制度做一探讨.名籍查问制度在楚怀王时期是经常实行的,下级的地方官员对于上级官员对名籍的查问,要予以认真对待,查验其是否在籍,并给以回文以作答复的,这也说明了楚国对名籍制度的重视.从案例可知,楚国对名籍的管理非常重视.从名籍的登记、建档、查验到处罚,都有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套制度,在迄今出土的楚简中有吉光片羽的表现,其与商鞅变法后的户籍制度有多少异同,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里耶秦简丛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里耶秦简是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其学术价值,足以与敦煌文献、甲骨卜辞媲美。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关注这批简牍的整理工作。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里耶秦简选释》对已经公开发表的30余枚简牍,进行了文字隶定、标点注释。本文正其误、补其阙,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的出版,再次证明了嘉禾《吏民田家》中的“复民”,不是简牍整理者所说的“复”即复除、优复,也不包括免除了租赋、徭役之民;与其所说的“复民”,同史书中的“复客”、“复田”也有不同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