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文摘     
鄂豫皖苏区大发展的原因 从1930年春鄂豫皖根据地创建至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撤,是鄂豫皖苏区的大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张国焘曾是鄂豫皖中央分局的书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鄂豫皖苏区的大发展及其成就,得不到应有的宣传。《史学月刊》1983年第1期发表林浣芬、王天文合写的《试论鄂豫皖苏区大发展的原因》一文,对这段历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鄂豫皖苏区大发展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时间较早,发展的规模较大,坚持的时间也较久,革命斗争的经验相当丰富,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一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认真研究这个地区武装割据的经验,对于编写鄂豫皖苏区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两个问题,谈些初步认识。 鄂豫皖苏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是由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北三块革命根据地联结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党和政府为了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与红色政权的巩固,在开展根据地建设的时候,逐步建立了一套新型的税收体系和制度,使税收成为苏维埃政府的财政来源之一,并通过税收调节了根据地的农业、工业特别是商业的发展。鄂豫皖苏区的税收不但为苏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解放后新的税收制度的建立作出了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苏区,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我党领导的黄(安)麻(城)起义、商城起义和六(安)霍(山)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创建起来的。从当时斗争的规模和影响来看,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块大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井冈山道路,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但是,这条道路对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何影响,其他根据地为发展这条道路作出了哪些贡献?在我们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加深认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本文仅就井冈山道路与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之间的关系,谈一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华实  薛毅 《中州学刊》2008,(2):181-183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金融建设乃至财政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发展.苏维埃政府银行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产物,是根据地经济斗争和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为支援革命战争、打破经济封锁、活跃苏区经济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柱.鄂豫皖根据地的银行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随着部队不断开辟新的根据地而着手筹建新根据地的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7.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等工具书,在介绍鄂豫皖苏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周维炯时,都说他“1926年赴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被派往商(城)南民团作兵运工作,并建立了党的组织,任支部书记。”这里的两点史  相似文献   

8.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国焘在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推行了一条极“左”的机会主义路线,杀害了一大批红军指挥员和地方干部,尤其是杀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使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川陕两个根据地遭到了重大损失。张国焘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叛徒、特务,一九三一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被王明派到鄂豫皖根据地“改造”党,“改造”红军,推行所谓的“新路线”。张国焘到了鄂豫皖根据地后,全盘否定鄂豫皖根据地的成绩,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对这个根据地的领导干部大加责难,借此进行改组,篡夺了领导大权。继而,张国焘便在根据地内部夸大敌情,进行“肃反”,大肆陷害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第一个被杀害的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红一军军长许继慎。许继慎同志一九二四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任  相似文献   

9.
鄂豫皖苏区的银行与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曾先后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后改为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鄂豫皖省苏维埃工农银行、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后改称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银行)以及经济公社等信用机关,发行了约二十余种版式的银元、铜元、银币券和布币。金融机构的建立与货币的发行,是苏区经济建设和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因此深入研究董必武在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加强凝练大别山精神,对于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原在上海地下党工作。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转入川陕边境后,党中央派我到川陕苏区工作。一九三三年二月三日,我从上海出发,经过西安、汉中等地,于三月十八日到达通江,前往南江的河口红四方面军总部前方指挥部报到。在前方指挥部,我把上海带来的文件交付清楚,立即奉命去陕南任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并率领游击从配合红军主力,在陕南进行游击战争。同年五月,我军在空山坝大捷,歼灭了军阀田颂尧的主力后,我又奉命调回党的川挟省委宣传部,任宣传部长。川陕革命根据地是随着军事斗争的发  相似文献   

12.
鄂豫皖苏区便衣队性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衣队全称武装便衣工作队.它是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西撤后,鄂豫皖苏区人民为适应艰苦斗争环境,自发组织,尔后得到党和红军的扶植和领导,成长壮大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对敌斗争组织形式.它活动在鄂豫皖苏区这块土地上.本文试图对党政军三种职能组织作些考察,具体分析其"三位一体"的性质,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3.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斗争,曾取得了歼敌六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其原因究竟是什么?过去,人们讨论这一问题时,对当时的中共中央和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指导问题很少涉及。本文拟就这一专题进行初步探讨,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中央的指导问题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及其它各项主要工作,历来是在当时中央的指导下进行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当然也不会例外。可是,过去学术界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  相似文献   

14.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货币的革命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飞 《理论界》2006,23(2):169-17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巩固红色政权和适应根据地的经济需要,发行了银、铜、纸各种货币,统一了苏区金融,发展了苏区经济,湘鄂西苏区发行的货币,具有鲜明的革命属性,是我国货币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苏区中华邮局实行保护政策,也接收改造了根据地内的一部分中华邮局,建立了自己的赤色邮政.为了打破国民党的通信封锁及维护根据地民众的通信权利与自由,苏区亦保留了一部分中华邮局,并以之为中介与国统区通邮.基于获取敌方情报及避免通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之需要,苏区对往来于国统区的邮件进行检查.对苏区中华邮局的保护及与国统区的通邮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为后来的国共通邮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底到1933年春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边区群众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湖北一直是全国老区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71个县(市)中,土地革命时期全部、大部或一部分地区定为老区的县(市)有66个。抗日战争时期,大部或一部分地区定为老区的县(市)有45个。土地革命时期,湖北曾是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和鄂豫陕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又是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荆楚大地上。湖北老区为党领导的人民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史学界有不少人认为,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是张国焘推行逃跑主义的结果。我们认为,这种指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不公正的。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是当时战略上的唯一出路。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在客观上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敌人大兵压境,准备较充分,计划周密,指挥统一,实行步步为营、纵深配合的战术,整个形势有利于敌而不利于我。主观上,由于组织这次反“围剿”的主要领导者张国焘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和军事上的瞎指挥,使这次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整个革命事业一部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同样是“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它的蓬勃发展还应该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苏维埃模范省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年,方志敏及其战友在创建根据地、建立苏维埃的艰苦斗争中,一直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了“为工农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方向”的文艺思想。在苏区范围内,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空前繁荣活跃,在革命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回忆这一段革命历程,认真总结评述赣东北苏区文化繁荣景况,并探讨苏区领导的杰出代表方志敏与其关系,是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红二、六军团建立起来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革命处于低潮,红军突围长征的生死关头发展起来的一块新苏区。这块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在长江南岸与川陕根据地相呼应,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从敌人的侧后方威胁其反动统治,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对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本文根据史实,论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准备时期、初创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直至战略转移放弃这块苏区的两年多的历史过程。一、准备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