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获奖情况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教育部颁布的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计量分析,统计了获奖成果的学校分布和学科分布,分析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在全国高校的研究力量分布以及各校优势学科分布,并对各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产出率进行了分析和排序,以从一个侧面研究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学科、学校、获奖者教育背景和年龄分布等四个维度,对第四届至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际成果申报、获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学科国际化程度,把握承担"走出去"任务的主要力量和特点。以此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引导,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外文成果奖,分学科分层次稳步推进"走出去"步伐等有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构建是新时期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而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创新体系建设又是我国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宁夏大学为例 ,阐述了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必须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立足民族文化的土壤 ,挖掘民族文化精髓 ,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学科建设与培养高层次社科人才为重点 ,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和区域性 ;在西夏学、回族文化、民族史学理论等领域 ,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以政策为导向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 ,营造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创新体制、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 ,来促进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建设。以重点学科、学位点建设为龙头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三位一体互动与协调发展 ,将是宁夏大学构建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是学术期刊的共同期盼。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作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主力军,不断探索自己的办刊特色和发展模式,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学科交融视野下,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应在目标定位、平台优势、突出问题等方面探究自身的品牌创建之路,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学科融合的丰富内涵和学科融合在学报品牌创建中的系统性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东华大学为例,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分析CSSCI2004-2008年收录东华大学论文的情况并与同类院校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东华大学人文社科类论文的学科分布、核心作者分布、核心期刊分布及被引情况,揭示了东华大学人文社科的研究水平,从多个角度剖析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6.
并校重组后的江南大学第一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 ,回顾总结我校的人文社科工作 ,深入分析当前我校人文社科工作面临的形势 ,全面落实振兴人文社会科学计划 ,努力开创我校人文社科工作新局面。一、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的回顾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我校整个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注。三校合并前 ,无锡轻工大学的工业造型设…  相似文献   

7.
绩效评价的薄弱与错位已成为制约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团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立足于团队绩效管理理论,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学术属性和科研发展规律,明晰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评价的“投入—中介—产出”(IMO)模型,识别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构成要素,分层次遴选关键绩效指标,应用群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加强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文社会科学,无疑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及当代社会的发展,既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作为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工作者,必须有六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既然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开展人文社科研究就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在人文社科研究中,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统计分析,力图多方位多层面地揭示获奖成果的学术研究及其特征,从一个侧面展示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改版前言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至今,已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30年来,学报依托学校教育系统工程的优势学科力量,秉承全面展示管理科学、工商经济、语言学、社科理论、科研创新、思政研究等人文社科领域前沿成果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11.
以CSSCI(2010-2011年)收录的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浙江省社科类学术期刊存在着被CSSCI收录的社科类期刊总体种数偏少,社科类期刊中有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太少,与其他经济水平接近的省市还有不小的距离,且近年来数量变化不大等问题,并从办刊机制、经营管理模式、办刊经费、编辑素质等方面分析出制约浙江省社科期刊影响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限制与超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问题在当前引发了许多争议和非议。专家系统及其同行评议在中国所受干扰太多,伴随“学术经济化”的现象出现了评价者角色的失范。量化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毕竟只是管理的工具,其作用不可高估,在学术活动中仅供参考。在现实情况下,学术机构的官本位决定了学术独立的困难,过度行政化导致学术腐败。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评价体系往往具有滞后性和有限性,突破性成果不符合评价标准之事时有发生,必须了解对评价体系的这个基本限制,努力寻求超越之道。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研究成果的评价是颇具挑战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是总体上相关探讨尚在起步阶段。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就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的总体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农业高校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意义人手,阐述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选择,寻求特色发展是农业高校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必然选择,推进学科交叉是实现农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剖析了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实践做法,总结出四大特色:依托农科优势,不断整合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对接机制,营造学科交叉氛围;设立学科交叉发展基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导向机制;瞄准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坚持以农业生产实践问题为导向,求解现代农业和“三农”问题的基本答案;进一步推进学科之间的深度合作,促使交叉研究跨上新的台阶;不断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方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术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发展考验。通过对当前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就刊物定位、办刊策略等一些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须完善成果评价制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政策研究而轻视基础研究的倾向,强调学术文化研究的内在价值,统筹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文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过程中,文科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表现为: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缺乏特色和层次、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缺乏大师和高层次科研成果等。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的文科要面对社会需求,形成、突出优势和特色;要采取引进领军人才实现学科团队水平跨越式提升等有效措施促进文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水平大学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更要办出优秀的人文社科期刊。高水平大学需要优秀的人文社科期刊作学术平台和理论引导,与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专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水平大学的人文社科期刊要有崇高的价值目标,努力追求学术上的纯洁、理论上的创新与实践上的契合。高水平大学要办好人文社科期刊,必须动员全校师生投送最优质的稿件,邀约校外人文社科专家撰写特稿,以经营的理念服务好作者和读者,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9.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普遍关注 ,在各高校中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旨在大学生素质的完善和人文精神的弘扬。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思想与观念”。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 ,文化素质是基础 ,业务素质是本领 ,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关键是将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理工院校开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程教学,而应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要求、规律来思考和部署.华北工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主要依托人文专业、"两课"教学,既要纳入整个学科建设的规划,又要力求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