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过程中,保护并逐步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西部和实施西部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目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原资源退化加快、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要加强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立法;规范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执法;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司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 ,地貌复杂 ,自然灾害频发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分析西部资源环境的现状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研究其基本科学问题 ,是科学决策西部开发中各项工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逆向演替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基本方针。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 ,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显得格外重要。为此 ,深入分析了西部退耕还林 (草 )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能够确保西部地区脱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环境改善目标、改善路径和可行的对策措施 ,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西部地区环境整治与重建体系 ,从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稳固与坚实。  相似文献   

4.
面时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文学应运而生。这不仅是文学题材的拓展,更是一种文学思维革命。在我国,西部地区便成为环境文学家们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西部开发,建设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生态保护与环境立法要先行。面对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有针对性地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规定具体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对于处理好西部地区公民的环境权、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之间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及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加强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西部民族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原生态恶化和污染严重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相对贫困、人口的增长以及自然资源的产权不清等是造成西部生态环境不好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加强西部生态环境的立法、完善刑法中关于破坏环境的相关规定、规范生态环境的执法行为、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才能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代价付出是社会进步的手段和中介,它既带有客观必然性,又有主观人为性;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客观必然性与主观人为性代价的付出。只有建构正确的代价意识,理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代价付出的辩证关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依托资源优势,实现西部经济的大发展,党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然而,西部地区自然状况十分恶劣,生态环境明显脆弱。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首先注重环境问题,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与金融支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和历史背景,决定了生态环境重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生态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资金短缺成为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瓶颈”。针对西部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融组织投入、资本市场培育、区域间经济补偿机制和私人环境资本运营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投资拉动对西部地区旅游业超常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投资效应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改变了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使限制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得以改善,为西部地区旅游业超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要实现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西部地区必须继续改善整体环境;全面开发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多渠道筹措旅游业发展资金,着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强化旅游企业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培育现代旅游企业集团;加速旅游人才开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业发展队伍。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部化及发展中国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甚至连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也受到质疑。但环境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国际贸易,而是由于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造成了产品价格的扭曲和市场失灵。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要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而环境成本内部化又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一些重要影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成本内部化过程中面临比较利益的损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解决贸易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法律属性看,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费用视为“公法债权”或者“私法债权”均有不当,应将其界定为“公法之债”的费用。基于此,环境行政代履行费用的征缴应确立“市场平均成本加指导利润率”的原则以及“预先缴存为原则事后追缴为例外”的模式,藉由行政公权保障落实。中国2011年《行政强制法》第51条及部分环境单行法对代履行费用的负担范围、计算依据与救济程序均未明晰,建议通过立法细化环境行政代履行费用的收取标准、加强费用征缴与执行罚的适用衔接以及设立环境行政代履行基金,以期提升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的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急剧的社会转型,"断裂"引发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凸显。城郊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处于急剧转变的状态,断裂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表现得特别明显。通过对城郊村落下石村的实地调查,文章发现结构断裂、循环断裂和文化断裂共同导致了下石村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心-边缘"格局下的结构断裂、传统"农业系统-村落环境"的物质循环断裂、水规范失灵和文化堕距引致的文化断裂构成了下石村环境问题的三维动因。运用"自反性"审视当下环境现状,城郊环境问题是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后果。面对"断裂"及其造成的环境后果,应积极采取缝合之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的繁衍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管理的发展,对环境会计提出了很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环境已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稀缺资源,也成为经济资源。因此环境会计必须建立能够计量非交换、非劳动物品的价值理论。拟就从环境会计要素计量理论、原则及其计量方法几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环境案件的特质要求环境司法必须专门化,目前中国环保法庭的设立已经基本解决了环境案件"到哪里诉"的问题,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怎么诉"的问题,即环境司法专门化需要行之有效的特殊诉讼规则支撑。在"司法先行,立法跟进"的立法模式下,环境司法应强化探知主义诉讼模式、更新审判模式,在确立举证责任有限倒置原则和推行环保禁令的基础上,将环境私益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经济学从收益和成本角度对企业规模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企业在一定的内部资源和社会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边界,超出此边界则产生无效率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的“外部性成本”更加突出,企业的边界不仅要受到内部成本和收益的制约,还要受到维护公共利益的外部“权力”的制约。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以“铁本”事件为背景,阐述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民营经济忽略企业的“外部性成本”而导致的投资膨胀问题,并指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加大对环境会计的探索与研究,从环境会计视角出发解决当前的雾霾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雾霾的定义理清国内外产生雾霾问题的主要成因,在纵观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环境会计的基本内容,展开雾霾问题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雾霾问题的会计确认上主张用“三步走”方法,在计量雾霾问题发生的成本时主要采用恢复费用法、机会成本法以及人力成本法的计量方法,环境会计报告信息披露问题上坚持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相结合的方法,最终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决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存在稀缺性,因此,自然资源不可或缺,资源应该有价;自然资源稀缺,资源应该高价。中国自然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中,存在低价或要素构成缺失,甚至造成寻租现象。理性建构自然资源价格的成本构成应该包括资源开发获取成本、资源开发成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区域发展成本、政策成本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来自政府、公众、竞争对手以及合作者等多方面的环境压力.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成本的降低、市场份额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转让收益使企业走出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由于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特性以及技术创新风险大、费用高等特点,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企业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环境会计运行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环境会计面临着环境资源产权不明及其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经济人"假设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环境会计的运行机制,试图界定政府和企业在实行环境会计中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